美文网首页
读《传习录》下卷1-王阳明

读《传习录》下卷1-王阳明

作者: 岁聿其莫 | 来源:发表于2022-11-04 06:43 被阅读0次

    “静未尝不动,动未尝不静。戒谨恐惧即是念,何分动静?”曰:“周子何以言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曰:“无欲故静,是‘静亦定,动亦定’的‘定’字,主其本体也。戒惧之念是活泼泼地。


    我理解的王阳明说的应该是动静只是表现形式,最主要是自己内心有没有定的能力,一个很活泼好动的人内心不一定就是漂浮的,也许他是很镇定的一个人,他的好动也只是外在,不分动与静的。

    先生曰:“我这里自有功夫,何缘得他来?只为尔功夫断了,便蔽其知。既断了则继续旧功便是,何必如此。”九川曰:“真是难鏖,虽知丢他不去。”先生曰:“须是勇。用功久,自有勇。故曰是集义所生者,胜得容易,便是大贤。”


    这一段很开解人,功夫断了就断了,任他过去荒废了多少都不再放在心上,一旦了解到应该继续,那就继续用功便是。

    如同我在17年选择了学统计,20年疫情来袭不得不回家看娃,这两年对自己深刻反省了一次,发现它虽然不是我的最爱,可我还是应该继续我的统计学习,那就接上继续学好了,断两年怕什么,这两年把自己思路理清楚了就好。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以后化学、统计都会是我谋生的手段,需要哪样再接着学哪样。我的最爱是看书、读诗、写文、运动。

    有一属官,因久听讲先生之学,曰:“此学甚好。只是薄书讼狱繁难,不得为学。”先生闻之曰:“我何尝教尔离了薄书讼狱,悬空去讲学?尔既有官司之事,便从官司的事上为学,才是真格物。如问一词讼,不可因其应对无状,起个怒心;不可因他言语圆转,生个喜心;不可恶其嘱托,加意治之;不可因其请求,屈意从之;不可因自己事务烦冗,随意苟且断之;不可因旁人谮毁罗织,随人意思处之:这许多意思皆私,只尔自知,须精细省察克治,惟恐此心有一毫偏倚,杜人是非,这便是格物致知。薄书讼狱之间,无非实学;若离了事物为学,却是著空。”


    是啊,世上有几人会有我这样的机会,在大好年华的壮年蛰居家里两年,疫情出不了门,能出门了没有身份,不能工作,继而得到这千载难逢的无可奈何境地,而又因机缘巧合看了这么些文言文书呢。

    王阳明说的好啊,不需要专门学,就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就是最好的。我也看了两年书了,很想去事上练。做视频算一个与外界联通的渠道,暂时就是我的事。最多再看一年的书,我就可以工作了,我要在做数据科学家上练。这是我的目标。

    于中、国裳辈同侍食。先生曰:“凡饮食只是要养我身,食了要消化;若徒蓄积在肚里,便成痞了,如何长得肌肤?后世学者博闻多识,留滞胸中,皆伤食之病也。”


    贪多嚼不烂,学了什么就用上,不要贪图把那么多知识装在胸中,那就积食了。

    在我看来,每一家的学说就看最精华的一两本书就够了,真正看懂了他的核心思想就是了不得的事了。因为每本书都是巨人一生的心血啊。

    道家的道德经、庄子,如果细分,庄子里最精华是内篇七篇。儒家的四书五经我还没看,王阳明就看传习录。禅宗先看六祖坛经再看金刚经。这些书字数都不算多,对成年人来说每天抽出一小时,一年差不多也能看完。因为我的实践看,平均每天两个小时左右看书,一年能看20多本,并写感想。

    门人在座,有动止甚矜持者。先生曰:“人若矜持太过,终是有弊。”曰:“矜持太过,如何有弊?”曰:“人只有许多精神,若专在容貌上用功,则于中心照管不及者多矣。”有太直率者。先生曰:“如今讲此学,却外面全不检束,又分心与事为二矣。”


    这个矜持就是放不开,总在意自己的外在表现的人,太注重外在了也就关照内心太少。遇到人想让他说说自己的意见和想法的时候也就局促不安,不知道说什么。

    先生尝言:“佛氏不著相,其实著了相。吾儒著相,其实不著相。”请问。曰:“佛怕父子累,却逃了父子;怕君臣累,却逃了君臣;怕夫妇累,却逃了夫妇:都是为个君臣、父子、夫妇著了相,便须逃避。如吾儒有个父子,还他以仁;有个君臣,还他以义;有个夫妇,还他以别:何曾著父子、君臣、夫妇的相?”


    这一段可太犀利了,怪不得王阳明能把和尚说的还俗呢。既然不着相又何必去寺院里整日静坐呢,真正心静的人,周边管他火车驶过还是飞机轰鸣都是听不见的。

    佛学里说一切是空我想也是对的,人生一世死的时候总能发现是空,但既然是空,为什么不在有孩子的时候爱孩子、父母在的时候聊聊天,为什么非要现在就执着于这个空呢,如果现在就把自己隔离成空的,何必生呢,生下来的时候就不要活了,那时候死还没痛感神经呢。

    人生一世,就是来看看自然五彩颜色,感受人情冷暖,七情六欲,然后超脱出这所有的一切,等年老的时候能平静赴死。因为怕失去的痛苦就不要拥有真情的温馨怎么能说是勇敢的人呢。

    所以说真正的儒家是勇者,他们也知道一切是空还是义无反顾的投身进去。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懂了这句话才是懂了真正的儒家。

    已后与朋友讲学,切不可失了我的宗旨: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的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只依我这话头随人指点,自没病痛。


    这是王阳明晚年的四句总结。格物不应该是开始,根本是无善无恶的空,把这个本体立住之后去格物才行。这相当于心法。

    而朱熹是从格物开始的,什么都不懂就去做事,企图用做很多的事来达到开窍的境界,也许有些人很灵活,能触类旁通,而就怕大部分人做到垂垂老矣都在疲于奔命一样。到最后做成一头雾水也找不到自己的方向,空叹一生蹉跎而过。

    人有习心,不教他在良知上实用为善去恶功夫,只去悬空想个本体,一切事为俱不着实,不过养成一个虚寂。此个病痛不是小小,不可不早说破。”是日德洪、汝中俱有省。


    本体是空很重要,但基于这个认知去做事同样重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传习录》下卷1-王阳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ipiz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