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21年12月,有几个时间节点记得很清楚。疫情事态紧起来,恰好以12月15日为界限。
12月15日前,去学校,听说周边有人属于次密接,暂时居家隔离、或在酒店隔离,后来就有其他确诊人员的流调信息被公布。想着被确诊人的职业,行走的场合人群的密集性,以自个对政策执行的认知: “令行即止、简单粗暴”,疫情防控要求说变就变,会让人措手不及。12月16日做了几件事: 一是给冰箱补充了好些东西,另加耐放的土豆、红萝卜、大白菜之类;二是分几个地址,网上下单了几箱水果;三是紧赶着去影院看了电影《梅兰芳》,怕很快会看不成了。顺道做了个指甲,在路边摊买了两根烤面筋,走一段又要了份山东粗粮煎饼,顺路买了些老蛋糕;四是下单了三本书、一箱细米粉等。除却一件日用品未拿到,其他在12月26前都拿到了。
从后来的发展来看,非常有必要。
树冠很美的老杏树再回头细品,当时的自己,有点怕日常出行失序的潜在应激反应在里头。比如,那晚,明摆着是吃过量了,明摆着突然就做了个指甲,走过鲜花摊位,还想买把鲜花来,克制住了。12月16日是按曲江校区的要求: 第一轮核酸检测,检测后上报。那天早上10点左右测的核酸,在距离家属院最近的检测点——爱学路与复聪路十字口,排队时长40多分钟。各处附近散散落落的人不断汇集过来。距离医护人员近一些,就有了维护秩序的人,排队测核酸的人与人,间隔距离秩序会好一点。只是自己疫情后到那时为止,核酸检测应是第四次: 张嘴仰头,被吃棉签位置较深,喉咙被捅的难受,有恶心呕吐的感觉。第二日下午,出院子想沿街溜达溜达,碰上从附小出来整班整班的学生,排队过天桥,去金花校区本部进行核酸检测。
待放的腊梅花第二轮的核酸检测,在普天小区门口,排了近一个小时队才做上。普天小区在咸宁东路的南侧,阴面,早晨阳光未照过来。人多的跟马一样,脚底都觉得凉了好多,医护人员的手不知会不会冻橇(不灵活)了。排队的前前后后,不少都是院子里的邻居,老人小孩不少,临到检测点跟前,有专门负责刷身份证的通道(不会操作智能手机的老人)。个别老人拿张轻便小交椅,不咋能用上,屁股没落实在、椅子没暖热就得挪地方。长长的队蜿蜒曲折,挪动着,排队的人多多少少没那么守规矩。做核酸检测的、被做核酸检测的都有任务要完成,为了检测而检测,有各行其事的感觉。听说,当时这番要求某个区域内人群做核酸检测,且在各单位报备;此举,称之为“捞鱼”(想起上大学时,男同学中流传的一句话“大面积撒网重点培养”)。网络语言“海王”,就是鱼塘大的么边么沿的意思;医护人员面对近1300百万人口的“大鱼塘” ,工作量确实够大的。
源于此,那几日有新的要求,没有核酸检测阴性结果,真是寸步难行,学校都不让进了。出入小区,多了扫码,出入校门,多了扫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记得那日做完核酸检测,与同事一起买了些鲜羊肉,提前准备冬至包饺子的肉馅。路上碰上同院子的人,见面就问,“核酸测了么,哪儿哪儿有核酸检测点,哪儿哪儿这会人没有那么多,哪儿刚新开了个核酸检测点……赶紧去测。”工作群里也是附近何处有核酸检测点,配图说明队排的长不长。
12月18日的晚霞第二日,公共场合、公共交通、进出校门等,需有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结果。“一码通”被刷蒙了,好多人、好多事被迫搁置。下午,那日是12月20日,快轮到自己该值班了。想着需要买些饺子皮,怕冬至当天买饺子皮的人太多,不喜扎堆,再说,这会挤在人群里终归不是啥好事。自个的人身健康毕竟自己是第一责任人。如同过马路不能将自己的人身安全交付给周围开车人一样。当然更是想沿街走过各个商铺,绕个大圈子。夕阳时分,阳光的颜色是暖色系,洒在树身、墙面、街道印上拉长的影子,刚日落时分,西边天空绚丽的金黄消退变夺目的红黄光辉,天空几抹肉粉的色带飘飘悠悠于大片粉蓝上,天空会变得异常柔和,心理有大夏天吃到奶香、细腻、丝丝凉冰淇淋后的甜腻感觉。
心会变柔和第三轮核酸检测是在旁边金花小区里的测试点做的。一大早,老宋去做,打电话过来,声音紧的催命一样: “排队的人少的太,赶紧过来”,“声气”里透出的“信息”有点扰乱我的心境、打乱内定的节奏。想想,反正核酸检测,今按学校要求是必须要报备的,早晚都得做。扔下手头事,随后给同院子的同事打电话,约着同去。迅速赶去金花小区测核酸,路上眼见零零散散的快走、小跑的大、小人,基本都是妈妈带着孩子一路小跑着,赶去排队测核酸。当时,自个心里还捣鼓了一下,觉得真是不该与他们抢此刻的时间段,想必孩子们一会需要上网课,又得遵守核酸检测的规定。12月19日起,全市的中小学已经居家网课。测核酸的队伍里,多了好多都是爷爷奶奶帮孙子孙女排队的(学校关于后面复课要求的),临到跟前,孩子还没到,我也就幸运的被让了三个位次,二十分钟左右就做过核酸检测。这次,无意中下巴微微上扬,头后仰角度不似以往那么大。长大嘴后,不再有棉签触碰上颚根的难受劲,应是棉签在舌根有了更大的活动空间。吃棉签的感觉不再有呕吐的感觉,不适感弱了好多。
从曲江校区要求,第一轮核酸检测开始,想着非必要不出门吧,又想着,夕阳时分能去公园看看赶紧就去看看吧。12月16之后,隔天被要求测核酸成了常态。第三轮核酸检测后,从可信的朋友哪儿,陆续漏出的片段信息判断: 是不是疫情防控下一步,该硬性要求,非必要不出门了,按小区限制出行了,沿街商户恐怕是要关门了。对于,原本就不喜扎堆,不常在外吃饭的人,想想即便如此,自己也不会咋受影响。只是觉得,即便“捞鱼”,是不是该“多点分时段”进行核酸检测呀。再者,想着心境需清明,尽量不受外面气场的影响才好。12月21日,去曲江校区值班(以为会叫停),回程走交大电脑城那边,常春藤东北角已围起隔离带。那栋楼已有确诊,想起“时空伴随”,想起刘均的歌《听说远方有你》,深情、旋律优美带些自虐的恋情。那日值班多了几句话,对每一社团的学生反复说了三点: 一是不要叫外卖,尽量在学校食堂吃饭;二是戴好口罩、与外部尽量减少接触、做好手部清洁;三是从食堂提回来的饭盒等垃圾每日下楼带走,有暖气会有异味,也惹老鼠虫子。
冬至清晨院子的东北角第二日,12月22日,金花校区门卫要求核准核酸阴性码。校区有检测点,老宋是能测就去校区检测点测一下核酸,不然他是进不了校门,去不成办公室的。曲江校区报备核酸检测,要求隔日一测(48小时内的)。上网试下单了一下,显示的是“预计2022年元月一日能发货”。之后,2021年12月剩下的日子: 23日、25日、27日、29日、30日、31日,在家属院的检测点,排队核酸检测。对于吃“棉签”,到第五轮核酸检测时,自己就已经非常娴熟了,早早打开电子码,两次扫描二维码,等前面的人走开、医护人员手消过毒、打开棉签,随即,自己配合去掉口罩,轻轻张大嘴,稍微扬下巴,给棉签余留更大的空间,也给医护人员更大的操作空间,棉签碰不到上颚,医护人员也能掌握住自个棉签进入的位置。没有了自己喉头呕吐难受的感觉。
这里要说两个时间节点: 一是12月22日,下午三四点获知,23日凌晨西安封城。想想啥都有,老宋嫌弃我家里搁的东西太多。也是,两个人根本就消耗不了多少,晚饭是能不吃就不吃,于肠胃会更好一些。晚一些,各个群里就出现各式超市抢购的场面。自个当时还在不同的群里,叨叨着: 一周多的时间,物质这么丰富又不匮乏,想必关于民生保障各方面应该都有所准备,完全不必要扎堆去超市买东西,太危险。12月23日,院子门卫开始要求办‘出入通行证’,“两天一户一人可出外采购”。菜市场、沿街商铺、饭馆都有开,只是人少了不少。24日、25日、26日,赶上“国考” ,家属院的‘出入通行证’仅部分住户少数人可用上。近乎全员进入安静严谨的备战状态,线上线下紧密结合,“国考”有序推进。二是,12月27日起,执行线上教学,非学校层面的通行证,院子门是不能出了。还好,西门区一家蔬菜水果店一直允许正常开店,老板每日定时出外采购一回,各样水果蔬菜很新鲜;另一家是各个商家网上平台的固定提取点,正常开店,只是好多商家平台(25日后)不能再送货。余的两三家网络平台货品也很难抢得到。像我这种十点左右就犯困迷瞪的人,是永远抢不到东西的。好在自己一直不需要。更应暗自庆幸的是,自己所在的区域不是封控区。
新鲜韭菜鸡蛋做的煎饺封控区此时是沿街商铺均关闭,陆续有封控区的朋友吃蔬菜难的呼声漏出。即便不在封控区,管制区、防范区里,平日不咋开火的年轻人也是闹“饥荒”,已经习惯便利的物资流通模式,习惯“零库存”、“外就餐”“点外卖”等消费模式的年轻人,一是缺少日常生活用品的储备;二是忽视了自己所住地周围二三公里内的附近实体店,譬如,小区周边的便利店老板,蔬菜水果店老板,粮油店老板等等的联系方式;三是居家如宾馆,更是不知小区邻家的情况。风平浪静的日子里,每个人如趴在一张“蜘蛛大网”上的小结点,力量大的可以将整张网子上的资源都可以调动利用起来,但若一遭遇到物流通道被限制、或是“砍断”,就会生生出现“灯下黑”的现状。现代人不知不觉中成了“远清近浊”的交往模式。当然也有独居老人,特别是身体行动不便的老人,若是同一院子有熟识的邻居,即便行动被管制,只要向熟识的邻居求助,生活上也会多少被人看得见。寒冬里,摁下暂停键的城市,原本就栖息于街头的流浪者、无家可归的边缘人,个人经济条件不好的打工人,处境更是艰难。其实,被打个措手不及的是滞留于西安的过路人(外地过来参加考试的学生、来出差的等),瞬间有种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感受。一声喊,只能原地踏步,即便有相熟的人也帮不上忙。这会,就特别羡慕有职责在身,可随意走动的人。有条件可以帮到需要帮助的人。
写到这会,想起2022年的第一天。心想,吃饺子吧,寓意平安顺遂、圆圆满满。虽平日享受“宅家”,主动的宅: 心理层面是安然,精神层面是平净;一但被“圈着”: 无形的框架、制约、边界、围墙就竖起来了,心理与精神的层面只能用“卧游”来填补。
包蒸饺时,给老宋提议,吃蒸饺喝点酒吧。
2022第一天晚一些,就有各式信息流过来,说是某些社区的疫情现状,“捞鱼”捞不及,西安市元月四日要做到“社会面清零”,得“拔萝卜、连窝端”。此时的自己,心情才真的不好起来。之前,即便知道局部闹饥荒,想着好多人呼吁后,物资如此丰富的现代,物流通道限制性的打开几条,滞后一点都会有办法解决,无非是方法手段灵活或是僵硬一些而已。只是“拔萝卜、连窝端”,还是很吃惊,听说也有“萝卜大的没法连窝端”的。不知作何感想!又是一番庆幸,自个所在的院子,目前状况良好。
不知哪儿来的“毛病”,潜意识里总觉得,只需“管好自己”就好,不将自己的安全及内心安稳需求交付予人,也务需多替别人操心负担太多,越界的方式亦会让别人成长不起来,更是会给自己带来莫大的负担。大包大揽、替人“操心”是自己最不喜的事。琐碎的温言细语也不喜。
但在此境况下,确实会有心里恐慌、需要别人给他伸把手的人。想着,需要多做点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远水解不了近渴。得动起来,将互助行为延伸至: 目力所及 ,伸手勾到的院子邻居之间。这会写着,想自己,也是应急性行为。这多日,单元里,上上下下多次往返,才真正实质性的搞清楚,单元存在客观实际性困难的住户状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