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手学习法值得借鉴学习吗?

作者: 三风mickjoust | 来源:发表于2018-08-15 11:14 被阅读21次
Day 227 of 365

全文 2641 字 | 建议阅读 5 分钟

持续践行小调查:今天,你持续学习了吗?

《Reflections on The Human Condition》的作者Eric Hoffer说:“在急剧变化的时代,唯有学习者才能继承未来。不再学习的人通常只能全副武装地生活在不复存在的世界里。”

我今天就没有学习,除了完成这一篇文章的行动外。

每时每刻的全速前进,会带来很多后遗症,比如,学习动力持续匮乏,情绪持续低落,注意力越来越不集中...

于是,我想,要不要借鉴一下高手们的学习法?

1

就在昨天,国家广电总局发布新闻说,为持续巩固视听网站整治,广电严肃问责效果,根据《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分别对快手、抖音等热门短视频平台存在短问题作出警告和罚款的行政处罚。

于是,我们的心情指数快要持续走低了。

同一时间,腾讯Wegame平台突然下架《 怪物猎人世界 (Monster Hunter World)》,腾讯怪网易,网易怪黑公关,那黑公关找哪儿说理去?显然不仅已成为近期国内游戏圈最热门的话题,而且相关事件也引起了多家外媒的关注,其中著名财经媒体华尔街日报就对此事做了相应的报道和分析,这事儿老美都知道了,也不嫌丢人!哦对了,原厂商似乎都还没有来得及说什么。

现在的年轻人手机里,总会装至少一个腾讯游戏,这是现实。

作为曾经的怪物猎人铁血粉丝(家里还放着老旧的PMP),我只能说,心情指数进一步走低。

问题来了,这和高手的学习法又有什么关系?

记得,年少时,我认为的高手总是在普通人玩游戏的时间,一起玩游戏,而考试完后还时不时拿第一名的人,这样的人总是让我们憧憬不已。

然后,成年后,我才发现,原来高手努力的时间可能远远超出普通人的想象。

高手之所以成为高手,不是因为他们花的时间少,而是他们的方法别人学不会。

磨刀不误砍材工,可能只是说给平常人听的,高手有时并不磨刀,他们知道在什么样的区域里砍什么材才是正确的。

持续践行,我们一路同行

2.

在《异类》一书中,格兰德维尔说,精英型的成就者和其他人的区别和与生俱来的天赋没有多大的关系,更多是因为他们花了大量时间去练习。

这就是那个著名的“1万小时定律”。

虽然我们现在已经知道,错误的一万小时未必能变成高手,甚至可能越练越傻,但是,花正确的时间才是高手真正的秘诀。

人们会想出各种借口解释自己为什么不学习新的东西,最常见的借口是他们太忙了,但实际上忙只是一个结论。

一个人会不会因为太忙而忘记吃饭?会,但是他最终会想办法吃点什么。

一个人会不会因为太忙而开车走错岔路?会,但他最终也会想办法找到回家的路。

关键就在于你到底想不想要真的做到一件事。

高手们学的东西,未必你都学不到,甚至,还没有一般人学得更多,但是高手们遇见困难会说:这真是一个困难,然后尝试去解决它。

而普通人可能只会说:太深奥了,学不懂啊,算了!等有心情时,再学吧。

在《关键 20 小时》中,Josh Kaufman 展示了如何掌握一种新技能(新的运动、新的乐器,或者一门新的编程语言)的基础——仅仅只需 20 小时,大致就是每天花上两个 20 分钟并持续一个月。

注意到关键点没有?就是持续!因为这是一件很反人性的事情。

传奇投机奇才杰西·利弗莫尔曾说过:今天,股价涨跌的原因也许两三天、几周甚至几个月之后你也不知道;但是,知道了有什么用,不知道又有什么关系?你需要在现在采取行动,而不是明天再干。原因可以以后再找,至于现在,你要么立刻行动,要么丢掉机会。

不过,除了持续,正确的刻意练习同样重要。

学习高手卡尔·纽波特说过:出类拔萃的表现不只需要大量的练习,还必须要刻意练习。刻意练习意味着要有反馈机制,让你可以跟踪表现水平,在每一段练习中,都要有意挑选一些在你能力之上的活动。(《优秀到不能被忽视》)

刻意练习的经典例子就是举重,杰出的举重运动员不是在锻炼——他们是在训练。他们把杠铃的重量作为一种反馈机制,记录训练过程中的每一次表现;在每一次训练中,他们会尝试举起比上一次训练更重一点的重量(这一概念被称为渐进式超负荷)。

在创造性任务上对智力应用这种训练也是可行的,尽管你的反馈机制可能更难以测量。例如,披头士乐队的反馈机制是听众的反应,夜复一夜。

那是不是 能持续+正确刻意练习 = 高手学习法 了?

持续践行,我们一路同行

3

并不是,因为你可能忘记了——情绪。

当一种行为成为一个习惯,你会变得没有刚开始时那么情绪高涨,这种行为甚至开始有些乏味无聊。事情当然会变成这样了。杰里米·迪安(Jeremy Dean)在《习惯:改变命运的关键力量》(Making Habits,Breaking Habits)中写道:“习惯不仅无法被认知捕捉到,而且也不会掺杂情绪。……很奇怪,人们进行习惯行为时是不带有情绪的。”

《微习惯》的作者斯蒂芬·盖斯说,刚开始做一件事的兴奋在最初会有很大帮助,可是等到这股劲头渐渐消失,你开始怀疑有什么地方出了什么问题的时候,它又会成为强大的敌人。

换句话说,我们需要面对的是情绪带来的好处和坏处。

好处在与情绪能帮助我们激发出更好的动力,而坏处则是不断持续的刻意练习,会把我们的情绪浇灭,变成某种行为习惯。

除此之外,好的情绪,比如,幸福,快乐,开心会对学习带来促进作用,而坏的情绪,悲伤,难过,痛苦会阻碍我们的学习,谁会在和男女朋友大吵一架以后立即还能静下心来学习?

所以,高手们看起来都是一些特别自律又有点不像真实存在的人一样,因为他们看上去太过于理性了。

然而,事实上,高手们只不过是能够更好的调控自我的情绪而已。

但这些都是技巧层面的方法,比如,深呼吸,不立即做出反应,延缓决策等,都可以通过练习获得。

而高后真正厉害的是,他们只打甜蜜区里的球。

古典老师在他的书《跃迁》里讲个这样一个故事:在巴菲特最受追捧的几年里,企业家流行去买一股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股票,参加每年5月在奥马哈举办的股东大会,听一天股神对于投资的思考,感受一下财富的气味,然后去巴菲特著名的没有计算机的办公室参观。

参观的人往往会被他办公室里的一张美国棒球手的海报所吸引。他就是波士顿红袜队的击球手泰德·威廉斯(Ted Williams)。

泰德在棒球界的位置,一点儿不比巴菲特在金融圈的低。他被称为“史上最佳击球手”,美国职业棒球联盟中最后一个年度击打率在0.4以上的球员,位列美国《体育新闻》(The Sporting News)杂志评选的史上百位最佳运动员第八位。

泰德在其影响深远的教科书《击打的科学》(The Science of itting)中,提出一个观点:高击打率的秘诀是不要每个球都打,只打“甜蜜区”的球。正确地击打甜蜜区的球,忽略其他区域的,就能保持最好成绩。

“要成为一个优秀的击球手,你必须等待一个好球。如果我总是去击打甜蜜区以外的球,那我根本不可能入选棒球名人堂。”

而这才是真正的高手的方法!

持续践行

重新问一遍问题:高手学习法值得借鉴学习吗?

当然值得!而且值得我们反复多次的借鉴。

欢迎在留言区发表评论。


持续践行,我们一路同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高手学习法值得借鉴学习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rhwv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