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玫瑰园集锦随笔散文想法
修炼成仙,何处是灵魂归所

修炼成仙,何处是灵魂归所

作者: 比秋乡 | 来源:发表于2019-04-05 18:13 被阅读93次
    修炼成仙,何处是灵魂归所

    文化是什么?文化就是每一个看得见的地方表现出来的对人类自身的关怀。比如雕像,比如纪念馆,比如墓园。

    我们经常会去参观一些纪念馆,参观一些雕像,但不常去墓园,除了每年的清明节这一天。

    中国人对墓园一般都是有忌讳的。墓园一般都在远离城市的郊区,没事到那里去干嘛。我的先祖生活在农村,死后在四野山上选一处风水宝地,建一个坟头,长眠于斯。年深月久,先祖们的墓地东一个西一个,散落在荒郊野外,每次清明扫墓,都会觉得岁月洪荒,显得格外孤单凄凉。无论是时间空间,还是人心,都跟先祖离得太远了。

    中国人疏远墓园,只是害怕死亡的阴影。甚至离死亡的影子近了,也会觉得害怕。很多地区养老院选择的地点,也要远离人居社区。我想,这不是我们对待暮年的老人应有的关怀,也不是我们标榜的文明古国的文化价值取向。

    欧州有很多美丽的小镇,墓园往往建在住宅区边上风景最美丽的地方。一座墓园就是一个漂亮的公园,是读书休闲的安静之所。墓园不仅是逝者的长眠之地,也供生者放松休憩,在长椅上读书看报,在蜿蜒的小径上散步遛狗,生者与逝者不曾有隔阂,而是画面温馨,仿佛先人不曾远离,生者的日常生活中也还看得见先祖的影子。生者日后也愿意长眠在此,这里载满着他们美好的生活记忆。

    生者与逝去的灵魂离得那么近,他们觉得是那么自然、和谐。我们读过的外国文学中,就有小女孩受了委屈,跑到墓园去向逝去的奶奶诉说,一个人也不会觉得害怕。

    中国的世俗文化很少表现出对人的个体心灵的关怀。心理学也是近现代才从西方传入国门。对人的心灵的终极关怀,则更少有。

    对人的心灵的终极关怀,往往需要借助宗教,需要人们笃信的宗教信仰。在中国,宗教影响力较大的有释道儒三家。但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因受皇权等专制权力的制约和打击,三教都是影响力逐渐式微。儒教自从被扣上封建礼教的帽子,已不复大观。且被鲁迅先生斥为“吃人”,对人的心灵的终极关怀,更加谈不上。

    目前唯有佛教和道教,但信众也只是很小的一部分。道教似乎只关心生的问题,俢道炼丹,追求长生不老,死后成仙也只是传说。成仙后去了哪里?是海上缥缈的仙山,还是西方极乐世界,让人不得头绪。

    佛教劝人弃恶从善,关心生死轮回,教人修身积德,也只是冀望转世投胎不至于做猪做狗,受尽虐待,再受生的苦难。人对死亡产生痛苦,大约生起怖畏的念头,担心自己死了,遭遇到悲惨的境遇,

    西方人普遍信奉上帝,相信生来平等,死后亦是平等。他们对待死亡大多是平和的,因为有上帝保佑,也有人类的终极关怀。

    中国人缺乏信仰,除了佛门弟子,普罗大众虽也信佛,却不是忠实的信徒。佛门弚子四大皆空,追求无知无觉的超脱境界,而普罗大众食人间烟火,有七情六欲,灵魂离佛陀根本很远,生时自难以接近,死后更无以归宿。

    信仰的对象一定是超功利超世俗的,信仰的本身也一定是超功利超现实。处于功利目的和实用目的,不能叫信仰,只能叫崇拜。现代中国还是只有崇拜,而无信仰。因此易中天说当下中国人没有核心价值观,目前的精神状态是:”身强体壮,东张西望,钱包鼓鼓,六神无主。”

    国人认为墓地是不吉利的地方,没有人愿意靠近墓地居住。如果某个楼盘就建在陵园旁边,业主们必定要向开发商表示抗议。

    外国有很多扫墓曰,各国日期不同,叫法也不同。例如法国就把十一月一日定为万灵节,这天扫墓的人们在墓地摆满菊花纪念逝去的人。

    中国人则认为人死后就变成了神,神似乎是无所不能无所不知的。国人对神常怀敬畏之心,对祖宗也同样怀着敬畏之情。

    中国人扫墓更多的是祭奠先祖的仪式,具有隆重感与违和感。西人也有庄严肃穆的仪式,遵守一定的规则和礼仪,但就像走路吃饭一样自然。

    西方人缅怀祖先是精神的,而中国人祭奠祖先更多的是物质的。逢祭祀必备祭品,奉上丰盛的三牲酒礼,让祖先享用之后,便可以开口求祖先保佑自己合家安康,发家致富,事事顺意。但是有些人有些事,你自己都不知道,祖先也不会知道,神也会不知道。

    无论东方西方,死生也平常。只是中国人百炼成钢,修炼成仙后,托体同山屙,却始终不知道,何处是灵魂归所。

    希望有一处墓园,曾是你生活过的地方,也是你的灵魂归所。可以祖祖辈辈共同守望的地方,就是人间天堂。

    修炼成仙,何处是灵魂归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修炼成仙,何处是灵魂归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rium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