琐思琐记0105

作者: 简约语文 | 来源:发表于2019-01-05 17:32 被阅读666次
    琐思琐记0105

                        琐思琐记0105

    《打开会写作的大脑——初中微写作实训手册》即将出版了!

    我主张 “构建完整而真实的过程性教学体系,让写作教学看得见。”把微写作训练纳入到这一体系中,是一种应然选择和必然要求。

    在这个大时代里,却充满着微因子,微博、微信、微讲座、微课堂、微电影……微写作自然是大势所趋了。吴非先生有云:多写小作文就不怕大作文。小,微也。

    我认为任何故事都是在特定情境下,所以我强调学生写作需要“在场”“走心”。学生光有生活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引导他们从生活的细微处发现、去体悟、去思考,获得与别人不一样的“体验”。我们常常有一种错觉,就是孩子生活太单调太枯燥。我以为孩子的不是没有生活,而是很少能静下心来真正关注自己的生活,省察自己的内心,很少能在凝视与倾听中捕捉到为之心动的风景。“肉眼”打开了,“心眼”紧闭,笔下自然枯涩,了无生气,更无拨动心弦,启人心智的意蕴了。

    微写作就是这样一种让孩子走进生活,打开心眼,学会表达的写作训练样式。功利点说,微写作,也是有效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方式。

    我的写作教学实践序列中有一个重要的内容,那就是“跟着课文学写作”。课文中适合模仿写作的精致片段比比皆是,但是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常常忽视了它们作为写作教学资源的价值。以“跟着课文学写作”为专题,形成“片段仿写”系列。这其实就是一种“微写作”。“片段作文”只是“微写作”训练的一种形式。

    我的微写作训练是与微信、简书等新媒体平台联系在一起的。借助新媒体平台,展开微写作活动,让新媒体为我的微写作教学助力。我的具体做法是:通过“班级微信群”进行学生微作文展示;同学之间即时跟帖互动;再把这些文字作品结集在简书中进行专题汇编;最后把简书汇编专题在微信朋友圈、微信群中进行发表推送,在更大范围内交流。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教授级高级教师、苏派作文教学研究中心主任蔡明先生这样评价我的微写作训练:

    都说现在的学生“一怕写作文,二怕文言文,三怕周树人”。这确是事实。但是,我们深究过学生“怕”的原因是什么了吗?我们探索过让学生不“怕”的方法了吗?丁卫军老师的微信写作不能不说是解决学生“怕作文”的好策略。

    其实,生命、生活的意义不只是活着,更需要交流和共鸣,因此,倾诉与表达既是每一个生命个体的存在样态和生命潜能,又是欲望满足和精神升华的必然。之所以萎缩、丧失和异化,是因为被我们僵化的、教条的、程式的、封闭的作文教学观念、方式与方法给湮没了。一旦有了触发就会被点燃,有了点燃就会迸发,有了迸发就会新生。在“互联网+”的大数据时代,丁卫军老师的“微信写作”就是一种“亏他想得出”的触发。化用微信之火,引爆了孩子们生命的冲动,催生了作文教学的新生态。这是一种新颖的写作样态,引发了学生活泼泼的生命表达、倾诉的自由和情思的灵动。可长可短,不受字数限制;随时随地,打破时空的束缚;及时抵达与瞬间碰撞,让原本讨厌的写作活动变成生命拔节过程中情感沟通和互相倾诉的必备手段和联系纽带,使得写作教学的生态园焕然一新。

    全国资深中语编辑、《新作文》杂志主编张水鱼女士认为我的微写作实践有三点比较突出:

    第一是手段新,让学生把读书的体会在微信里交流,把写作的成果在微信上传播,方便及时互动点评,能及时得到反馈。第二是微型化。微型化的读写适切新时代及时传达信息的需要,符合时代精神,符合新时代公民读写交流的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发生真正的基于情意表达需求的写作行为。第三是序列性。正如春天的到来是花朵一点点地绽开,绿意一步步地浓郁。我们看到,在丁老师的教学实践中,对于学生读写的引导也是循序渐进的。文题的布置,由近及远,由易到难。而在这近与远、易与难中,我们看到了“教”之润物无声的魅力。

    全国中语专委会理事长顾之川先生评价:丁老师微写作教学实践实现了“四个打通”:

    第一,打通了生活与写作的壁障。微信写作具有随时性、公开化、互动性强等特点,最大的特点我看是记录性,随时记录,积累生活、积累思想、积累情感。第二,打通了读书与写作的壁障,“学而不思则罔”,只读不写(读后感)就失去了思考。第三,打通了师生空间的壁障,有了微信,师生之间可以在另一个虚拟空间“见面”,让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最大化了。第四,打通了自我封闭的壁障,学生一方面能看到同龄人同题的作品,更易“择其善者而从之”,更重要的,让自己大大方方的走进公众视野,写作便也有了自觉的“读者意识”。

    这本书名曰:打开会写作的大脑。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诗人,都具有无限的创造可能。只是缺少一把打开智慧之门的钥匙。微写作训练,就是一把打开会写作大脑的钥匙。这本书,就是我和我们班的孩子一学年微写作训练的成果。孩子们经历了怎样的过程呢?看看金诺同学怎么说——

    刚开始写微作,感觉多半是新奇:毕竟,毕竟一篇作文只要写上个二三百字即可,再不必为凑字数而绞尽脑汁。丁老师也多以鼓励为主,题目也不过是普通的“我的新同桌”之类,并无多大新意。但逐渐的,题目开始变得扑朔,丁老师也开始有了些引导我们“指向生命,指向成长” “选材要回避第一思维”等等 的小要求,微作似乎变得不那么好写了。

      曾有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在为找不到素材而苦恼,总有种“生活就这样,再挖也挖不出什么”的感觉。再者,即使找到了合适一点的题材,却又无从下手,不知从哪儿开个头,又到哪儿算个尾。那段时间,写微作变成了一个“灾难”。

    丁老师要求读的书也多了,微写作的频率也加快了。不知不觉中,写微作时,无从下手的情况少了,倒是素材渐渐地丰了。生活中,似乎还是那样平淡的经历,不知何时多了些小欢喜,小感动,有时竟真的有了种想用文字描述它们的冲动。写微作时,也更多了一份沉浸感,沉浸在自己的故事,为自己笑,为自己哭,倒也别有一番趣味。有时也会不自觉看到大时代中的小生活,小生活中的大世界了。

    金诺同学的感受是真实的,这就是写作中的“痛,并快乐着”!这就是让你“看得见”的进步过程。坚持写,在写作中学写作。

    这里展示的40个题,160篇美文与点评,160篇病文与诊断,80篇升格作文,都真实地反应了学生在一年微写作训练的得失成败。在一线名师的点评、诊断、升格,让你学写“看得见”。

    本书对接统编教材的写作序列,让微写作有落点;命题紧扣孩子的生活,引导孩子去关注生活,思考生活,审美生活,审丑生活;注重孩子思维的训练,具有鲜明的思辨色彩。

    我相信,这本“训练手册”一定会为你打开一扇窗,让你走向会写作的坦途。

                                        丁卫军

                    2019年元月于南山湖畔育才社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琐思琐记0105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rkdr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