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低年级来说,字词学习是语文学习的重点,从零开始他们几年内要认识大量的汉字,有了一定基础之后才能阅读、学习,才能展开更广阔的学习和思考。
云朵班的生字学习体系建构,我按年级分阶段进行。重点从解字意、学方法展开教学。
第一阶段:一年级初识字理
一年级时识字的启蒙阶段,主要目的应该是建立学习兴趣和找寻识字方法开始。一年级上下两册学习的生字,以独体字居多,主要认识汉字的笔画,以及写字的笔画顺序,一下也有合体字,并且出现了偏旁部首的学习,但字的构成还是趋于简单的。一年级的课本中也出现很多的识字课程,这类课程中的每一课都会给学生们讲解一类字,并总结一种识字的方法,在讲课的时候,我也非常重视这些课程。
在一上讲解生字的时候,我会大量的运用象形字让学生们学习生字,低年级的孩子们对图像特别感兴趣,而且对图像的记忆也非常牢固,在课堂上引用象形字,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也能提升学习效率。我从网上找到了大量的汉子字理来源,但有一部分汉字网络上的讲解不太清楚,我又查找了大量的书籍,(一个朋友在图书馆找到的一本书非常好,我借过来看了好长时间,但从网上却一直没有找到。)一年级的课文都比较简短,但我都会分为两个课时来讲,有一个课时专门的讲解生字。一年级的课程安排,每一课的生字大概在6个到8个,我们重点讲解的应该有四个左右,这四个字应该是这一课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或者是容易写错的,或者是比较难认的,或者是字的笔画需要注意的等等,其余生字的学习就主要依靠学生们平常的积累。
在刚开始的讲解中,我们依靠中国汉子典型的特点象形字来帮助学生认识和记忆简单的汉字,比如说:日、月、水、火、土、木、雨、云等等,再往后就会有指事字的出现,我会先让学生们自己思考这些字的来源,比如从“木”字延伸的“本”“末”,再比如纯体指事字中的“上”“下”等,然后我再让学生观察实物,再自己画一画,最后再来理解和记忆生字。当这些字理有一定基础之后,我们开始融入实操识字方法,比如加一加,减一减来识字。这是前期学生们用的最多的识字方法,试题中也经常出现,但是有些字需要让孩子们理解为什么加或者减,比如说“日”字在下面加一横变成“旦”,一横表示地平线,日表示太阳出来了,旦就是一天的开始,是早晨的意思,后来又有延伸意。这样来分析,就能帮助学生理解字意,也能帮助学生正确的使用生字。
在一上时我们把独体字的基础扎实了,到了一下时学生开始初步接触到合体字,我们采取的更多的识字方法是,熟字加熟字,合在一起成新字。比如“日月明”、“舌甘甜”、“鱼羊鲜”、“白水泉”等等,这些字的组成,学生们因为有了字理的基础一看就知道意思,学生们就会根据这些然后去观察新的生字,然后编写他们的记忆方法,但有的字也没有必要非得让学生理解两个字的含义再去组合,反而增加了识字的难度。合体字的出现也带来了偏旁部首的学习,但因为一年级出现的还不多,所以我们在刚刚接触的时候,就特别强调了偏旁的字意,比如说“亻”“氵”“日”等等,这些偏旁的意思都非常明显,孩子也能很快的理解。
我在教给学生识字方法的时候,也会融入很多的游戏,以增加学习的趣味性,从而调动他们学习的兴趣,比如我们常常 采取的编字谜、摘苹果、过小河、升红旗等等,我还会让学生联系生活实践学习,比如我们每个月都会采取识字大赛,让学生们把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认识的生字做成卡片带过来,看谁认识的多,谁的能难住同学们,每日的阅读也是生字积累的好方法。总之在一年级,我们重点是夯实基础,激发学习兴趣。
第二阶段:二年级解析识字方法
二年级开始大量出现合体字,形声字、会意字成为主要的汉字组成,每一课的识字量也开始增大,识字教学依然需要一个完整的课时,偏旁部首成了教学的重难点,学习时依然是教方法为重点。
我们开始重点使用的识字方法是,加偏旁识字或者换偏旁识字,比如“青”“包”“尧”“良”“少”等基础字,换上不同的偏旁,就成了不同的字,而且还有根据偏旁想他的意思,在什么样的语境中使用。反过来使用的方法,偏旁组字法,同一个偏旁的字,换上不同的部件,就组成了另外的字,但都大多属于同一类的生字,比如“忄”、“艹”、“木”,理解了偏胖的意思,就可以帮助理解这类汉字的意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