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诗经》之《击鼓》

作者: 砥厉大叔 | 来源:发表于2018-08-27 22:25 被阅读39次

    《击鼓》原文

    击鼓其镗⑴,踊跃用兵⑵。土国城漕⑶,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⑷,平陈与宋⑸。不我以归⑹,忧心有忡⑺。

     爰居爰处⑻?爰丧其马?于以求之⑼?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⑽,与子成说⑾。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⑿,不我活兮⒀。于嗟洵兮⒁,不我信兮⒂。

    词句注释

    ⑴镗(tāng):鼓声。其镗,即“镗镗”。

     ⑵踊跃:双声连绵词,跳跃击刺的练武动作,犹言鼓舞。兵:武器,刀枪之类。

    ⑶土国城漕:土国:即用土筑城,国:即郭、城。城漕:即筑城与漕。漕:卫国的地名,卫懿公时,卫国为狄所灭。诸侯共复立卫国与漕。

     ⑷孙子仲:一说孙子仲即公孙文仲,字子仲,卫国将领。卫州吁时,卫国联合宋国、陈国、蔡国四国伐郑时的卫国军队的统帅。一说是卫成公时的卫国将领。

     ⑸平:平定两国纠纷。谓救陈以调和陈宋关系。陈、宋:诸侯国名。

    ⑹不我以归:是不以我归的倒装,有家不让回。

     ⑺有忡:忡忡,忧虑不安的样子。

    ⑻爰(yuán):哪里。丧:丧失,此处言跑失。爰居爰处?爰丧其马:哪里可以住,我的马丢在那里。

     ⑼于以:在哪里。

    ⑽契阔:聚散、离合的意思。契,合;阔,离。

     ⑾成说(shuō):约定、成议、盟约。

     ⑿于嗟:叹词。

    ⒀活:借为“佸”,相会。

    ⒁洵:久远。

    ⒂信:守信,守约。

    《击鼓》出自《诗经国风邶风》,是一首描写战争题材的诗歌。诗中的主人公是一位远征他国,长期无法回家的战士。这位战士征战在外,思乡心切,离家日久,生死难料,归期渺渺,每每念及与妻子新婚时的誓言,心中悲愤难平。诗中“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更是脍炙人口的千古佳句。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诸侯国之间的战争,连绵不断,没有停歇的时候。这一时期,军人久征难归,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情绪势所难免。因此,描写和抒发久戍军人的思乡情感就成为当时常见的诗歌题材。这首《击鼓》真的可以算是反映军旅题材的诗歌鼻祖了。

    关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史书没有明确的记载,因此众说纷纭,难有定论。

    一种说法是,诗中所指的是四国伐郑的“东门之战”。此说由《毛诗序》首倡。这次战争是卫公子州吁弑君自立后,为转移国内矛盾,联合宋、陈、蔡三国对郑国发动的战争。卫国的主帅就是公孙文仲。但这种说法不确定的因素很多:一是诗中的“孙子仲”是否就是“公孙文仲”,没有确切的史料可以征询;二是”土国城漕“,四国伐郑时,没有这样的记录。”漕“是卫国南迁后建立的都城。卫懿公时,卫国被狄人所灭。卫国人被迫南渡黄河,在其它诸侯国的帮助下,在漕地重新建国。因此”土国城漕“应该在卫人南迁之后的事情。

    另一种说法就是卫穆公出兵救陈说。此说则由清代姚际恒《诗经通论》提出。姚际恒以为《毛诗序》的说法“与经不合者六”,认为《毛诗序》的说法不符合《诗经》原文的地方有六处之多,难以自圆其说。

    尽管这两种说法至今难分胜负,但现代人大多认为姚际恒的说法更为合理。

    《击鼓》诗全篇共分五章。

    第一章写这位战士心中不平的来源。战友们一起踊跃练兵、辛苦筑城,就在这些任务即将完成,大家就要一起返回家乡的时刻,事情却发生了极大的转折——主人公偏偏不幸被选人南征的队伍中,继续服兵役,而且这次南行是真的有战事,此行实在生死难料。这就是主人公后续悲愤难平的根本理由。一句“我独南行”就已经显示出自己的怨愤之情。

    第二章则描述这次南行的具体情况。南征的大军跟随着主帅孙子仲去平息陈国与宋国的纷争,一同来“漕”地筑城练兵的同伴们都已经回家了,却偏偏不让这位战士和他们一起回去,他不知道为什么会这么倒霉。这次南征不仅延长了他的服役期限,而且是真的上战场。因此的它的情绪也由此变得更加的强烈,一路上忧惧烦乱、日夜不宁。

    第三章描写这位战士南行路上,因为持续的“忧心有忡”而根本无心于战事的细节。他走也不知道是怎么走的,住也不知道是住在哪里,恍恍惚惚地还把自己的战马给弄丢了。幸亏在那片树林里找到了,要不然就真的回不了家了。

    古时候,战士丢失战马是一件后果非常严重的事情,它不仅让丢失战马的人很难在战场上生存,而且还会受到己方军官的军法追责,严重的时候可能会被处死。

    由此可见,这位战士一路上精神恍惚、心事重重而无心于战事。也从侧面反映了当时整个军队的士气并不是很高。

    第四章则是主人公对自己和妻子新婚生活的回忆,也正是这些回忆让他变得如此心烦意乱。这是一段感人的回忆,这是一对恩爱夫妻。新婚时,丈夫曾对妻子立下誓言:“生死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是传唱千古的誓言啊!当这样的回忆对应眼前的情势,我们的主人公又怎能不陷入完全的绝望之中啊!于是第五章的全部诗句都成了主人公绝望的呼喊。

    这首诗的中心就是第四章的爱情誓言。《击鼓》,公认的是讲述战争题材的诗歌,却最终写成了千古传诵的爱情绝唱。“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多么朴素的约定,多么永恒的承诺,在那个战火缤纷的年代,一个普通人的诺言是要用生命来兑付的。

    后世某些逻辑狂的人或许以为这四句话的顺序应该是这样的:“执子之手,与子成说。死生契阔,与子偕老。”拉着你的手,我对你发誓,无论生死离合,都会与你一同老去。

    或者有人以为可以是这样的:“与子成说,死生契阔。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我向你发誓,无论生死离合,我都会攥着你的手,与你一同老去。

    然而无论怎样的表达,古人那“生死相依,与子偕老”的爱情是不会改变的。也正因如此,才会让一个简单的爱情誓言就这样传承千年还能鲜活如初。就是这样几句简单的誓言,即使在千年之后变成了婚礼上的套话,每有听闻,仍然会让我们那颗历经沧桑渐冷的心瞬间变得柔软起来。这是怎样奇妙的魅力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品读《诗经》之《击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rqzi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