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将哲学规定为追求智慧的知识,这样的智慧具有多种特征,亚里士多德本人的论述错综复杂,国外的一位亚里士多德学者将它概括为六点:
第一,智慧的人应该尽可能地通晓一切,而不是一个一个认知个别的事物。只有最好的普遍的知识才能通晓一切,因为认识了普遍就能知道属于它的一切实例。
第二,智慧的人还要能知道那些困难的不易知道的知识。感觉是人人都有的,所以是容易的,算不得智慧;只有离感觉最远的知识才是最难认知的,纯粹理智就离感觉最远,哲学家以追求纯粹理智为天职。
第三,智慧应该是最确切的知识。根本原理(本源)的知识是最确切的,只包含少数原理的知识比那些包含多数辅助原理的知识更确切,所以数学比几何学更确切。
第四,善于传授的知识才是智慧。关于原因的思辩易于传授,因为传授就是要讲出事物的原因。
第五,在各种知识中,那种为知识自身而寻求知识的人,能以最大的努力去寻求最高的知识,他自然会选择那最真的最应知道的知识。
第六,智慧不是附属品,智慧的人应该发号施令而不是服从别人,智慧低下的人却应该服从他。根本原理和原因是最值得知道的,因为由于它们,人们才能获得别的知识,而不是由附属于它们的知识去认知它们。只有认知了事物“为什么”(即目的)的知识才具有权威,它对一切从属的知识起指导的作用,它就是“善”,在自然整体中它就是“最高的善”。
我们看到,亚里士多德基本上总结了古典哲学家对于哲学的看法,提出了一些重要的、并且几乎被后来整个西方哲学所认同理念:哲学(至少它的最高部分)是纯粹以自身为目的的、纯粹理论性的;哲学必须通过理性的方式进行,其中包括用客观的、中立的、不偏不倚、不动声色的“辩谈法”从人们的已有知识中分析和提炼出真知;哲学既是最难认知的,也是最容易传授的。通过这些特点,我们可以看出,亚里士多德眼中的哲学家是非常厉害的,相当于柏拉图的“哲学王”,用中国的话说就是这位哲学家应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通人情”,同时深得万物之理,并能在实际生活中一以贯之。
不过,在我们这个专业分工不断精深细化的背景下,这种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还会出现吗?亦或今天对一切都一知半解的自媒体人就是现代的哲学家?亦或这只是古典哲学家们的一个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