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与闺蜜聊天,聊到儿童心理营养的话题。肯定欣赏赞美认同。我们已经知道要给,可要怎么给,在什么情况下给?本来就优秀的好孩子,要给当然容易;行为已经出现偏差的孩子,要如何去给?闺蜜脱口而出:要把赞美给在前面,然后才会有更好的行为。聪慧如她,多么睿智的回答!
越是不够好的孩子,越需要更多心理营养的补给。心理营养的缺失,导致偏差行为;而偏差行为,会让心理营养更加不容易获得,形成一个恶性循环。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好孩子越来越好,而熊孩子越来越熊,因为打破这个循环圈,需要家长们的耐心和高的能量场。遗憾的是,形成熊孩子的原因,就是家长的能量不够高所致。于是,事情容易回到循环圈的原点。
面对偏差行为时,不发怒已属不易,还要从中细细找出蛛丝马迹,给予肯定赞美,对于家长这真的是考验。但是必须如此,才能逆转。
并未走进课堂,却一语中的,孩子也积极阳光,让人喜欢又钦佩。睿智的家长,真的是孩子的福份。
同时我也在想,课堂是什么?课堂是信息来源和能量的一个入口,毫无疑问。然而它是,却并不是唯一的入口,必须要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更大的能量入口才能打开。
记得奶奶在世时,常常和我念叨为人处世的道理。她不识字,但并不影响她做人的智慧。就像《微教育》里说的,人人是老师,处处是教案。
能量的入口应该更加宽泛,课堂,生活,交流,体验,观摩。同时学会分享,让自己本身变成光源,让能量流动,才会吸引到更多的能量来到身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