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愤怒这件事,在亲子关系中是个大难点。当然,最理想的状态是平和的教育,就是父母能够永远保持平和,遇到了什么事都不生气,跟孩子好好谈,这很棒。但是这很难做到,有时候真的会急。那么如果你真的急起来了,该怎么办呢?真的已经发飙了,该怎么办呢?
这本书很实用,作者有一招特别逗,他说,“快去逃命”。什么叫快去逃命呢?就是有一个妈妈告诉他,当她生气时,就告诉孩子,妈妈要打人了,你快点逃,然后孩子一溜烟就跑掉了。过了一会儿,孩子把头伸回来说,妈妈,现在我可以回来了吗?然后妈妈说,还不行,我还在生气,除非你跟你妹妹关系和好,我才能够不揍你。孩子赶紧去哄他妹妹开心,然后在家里边扮演各种小丑,蹦蹦跳跳地让妹妹高兴,两个孩子很快又玩在一块儿了,妈妈自然就不生气了。这是一招通过有趣的方式来化解暴力场景的方法,对自己的情绪做出预警,让孩子知道发生了什么,也要给孩子一个逃命的机会。
还有就是明确说出你自己不喜欢的东西。比如说,我特别不喜欢你在餐桌上随便丢东西,你拿食物乱扔别人非常不礼貌,这是可以表达出来的。然后我希望你有点餐桌礼仪,好好吃饭,不要拿食物玩耍,你可以提出这样的要求。但是一两句就可以了,不要啰啰嗦嗦的重复,这对气氛有害无益。
这本书的作者说,有时候你是可以把声音放大一点的。当然,大部分的书里边是说,最好不要大喊大叫。这个很难区分,大喊大叫和声音稍微放大一点之间的界限有时候是比较模糊的。所以我个人的建议还是,调整好了态度再跟孩子讲话。
当然,有一种状况是真的爆发了。这个我相信各个家里都会有,真的揍了孩子,或者真的大喊大叫了,父母抓狂了也会有,怎么弥补呢?不要就让这件事过去。过个三五天,你的情绪好转了以后,你可以很认真地把孩子叫过来,你说,我想跟你谈一谈上个礼拜咱们在公园里边发生的那件事。孩子可能会比较敏感,不愿意谈。你可以告诉他,妈妈现在想起来也很后悔,妈妈不应该在那儿大喊大叫,我那样做是不对的。
当你开始讨论这件事情的时候,孩子的情绪马上就软化了。然后你可以说,那咱们能不能想一个办法,以后尽量少发生这样的事?你有什么建议吗?回到我们之前的那个办法了,就是邀请孩子一块儿来商量和解决这个问题,这就能够尽可能减少那个伤口对孩子所造成的伤害,反倒有可能建立更好的连接。
因为有一个原理,就是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其实是你和孩子建立情感的机会,孩子做对事的时候才是塑造孩子行为的机会。所以当孩子做错事的时候,你就算当时没忍住发了脾气,以后也要借着这个机会跟孩子建立起来更亲密的情感,告诉孩子,爸爸也不愿意这样,爸爸这样做是不对的,爸爸向你道歉。那么咱们讨论一下,咱们怎么做能够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
有一位朋友说,她小时候很顽皮,经常被她爸爸揍。但是她印象最深刻的场景就是每次她爸爸揍完她之后都会给她涂药,在身上抹金疮药什么的,他说,爸爸打你,爸爸也很难过的,然后怎么样,她反倒对这个画面印象很深刻。当然,能够不打是最好的,因为打的时候那个惊恐的伤害一定是有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