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皆原创
我爸和大伯关系很好,小时候俩家经常凑一起吃大锅饭,那是我们小孩子最欢快的时候。
一般都是, 妈妈、大妈和奶奶负责洗菜,做饭,爸爸、大伯有时会在旁边聊天,偶尔搭把手,爷爷则总是慢吞吞的快吃饭了才来,或者要等着我们大声喊“爷爷吃饭啦”,才慢悠悠过来,我和哥哥,妹妹们则在旁边玩耍,玩什么真想不起来了,就只记得是开心的心情。
所谓大锅饭可能是工序简单,但量大才好的包水饺,也可能是工序负责,需要多人配合的烙饼,也有可能是偶尔才做一次的炖鸡//猪/鱼之类很贵、很少吃到的荤菜,大家一起吃(那个年代荤菜还是只是偶尔才吃),也可能是重大节日比如八月十五、过年的团圆饭。
记得有一次吃水饺,妹妹们大了,可以自己吃了,但她们又不会使用筷子,大伯心灵手巧,自己动手用一根干净的铁丝先对折相互缠绕,拧紧成麻花状,然后,尾端分开折成直角,就变型成了一个精致的叉子,前几年还在家里见过那个叉子。
有时是烙饼,小时候烙饼还是使用一种叫“鏊子”的金属近圆形工具,中间稍稍凸起,别看它结构简单,但绝对是个技术活,下面烧的火势不能太旺也不能少,火太旺了上面的饼容易胡,太少了饼烙不熟。锅底火温也要均匀,否则饼会一边熟了,一边还是生的。所以,要求烧火的人耐心又细心,我家凡是烙饼,都是奶奶亲自出面烧火掌握火候。另外,擀面做饼也是很讲究技巧的,熟练的人,比如奶奶和大妈三下五下一张又圆,厚度又均匀的圆饼就出来了。我妈技术差点,她擀出来的饼厚度均匀但经常不圆,这里多点,那里少点,而我到现在每次擀都是中间会突出或者这么厚那边薄,擀不出厚度均匀又圆的饼。所以,真的很佩服老一辈人的手艺真正厉害。
![](https://img.haomeiwen.com/i18361430/54614cd07f06adf9.jpg)
还有过年蒸馒头、炸丸子的时候,妈妈们在厨房热火朝天的做馒头,盛出来,爸爸们充当伙夫烧锅,我们则在外面玩耍,闹做一团,等到热气腾腾的馒头和包子出锅,立马一窝蜂的挤到篮子周围抢着吃,每次出锅都能吃一两个。还有一年,我家养了一只大黄狗,这边刚蒸好的馒头出锅,那边大声呵斥着撵着它出了厨房。那欢声笑语,热气腾腾的场景一直盘旋在脑海里。
偶尔也有不开心的时候,只记得一次,我大概初中,敏感叛逆期,那时还没这种说法,大家就是经常觉得我动不动就不高兴,也不说为什么。记得那次又是大锅饭,不记得我又为什么不开心了,只记得,小哥蹲旁边悄悄说“她为什么又不高兴了”,然后大家都悄悄的。为什么记得这么清楚呢,估计是因为我以为我的不开心只是自己的情绪,那个时刻才发觉我的情绪也会对家人造成不好的影响,有些愧疚吧。
也许是受小时的影响,我现在也很乐意吃大锅饭,那种大人忙活,小孩在旁边嬉戏,厨房热气腾腾的场景,可以让人沉浸在浓浓的生活气息中,让人觉得踏实、安稳。
![](https://img.haomeiwen.com/i18361430/50ae9de46cac9f95.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