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翻看钱穆先生的《人生十论》,发现了其中的一个观点:“中国所长,不在宗教,不在科学,亦不在哲学,而在其注重讨论人生大道上”,这是与西方社会极不同的地方,因为后者热衷于向自然探寻真理。忽然,我联想到前几天在Facebook上面看到的好友动态。
Blake是土生土长的美国人,竟然也有如此感慨?我的心里犯起了嘀咕,难道文明之间的差异消失了?其实,不然,这或许只是因为这是我们作为自然人的共性。
爱人之前,请先学会爱自己。试问,一个连自己都不爱的人,如何去爱别人?
如何爱自己和如何去生活的意义在我看来是等同的。首先,会生活的人都是对生命负责的人,而对生命负责往往也都是爱自己的表现。很多人说,生活是一门艺术,但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讲,艺术是天方夜谭,是只可远观、不可亵玩的新鲜玩意。想让我们懂艺术,懂生活的艺术,未免太过奢侈。但是,在我们这个世界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是何等重要,不懂得如何去爱自己、如何把这种想法推己及人,恐怕会从某种程度上孤立自己。应该没有哪一个人想去体会被全世界孤立时的感受。
要学会爱自己,首先得让自己的生活变得丰富起来,让自己的精神变得丰富起来。多交朋友,多交些良师益友,试着看看他们都在如何生活。在我的记忆里,我发现有趣的人总是大多数。从他们的身上,我经常会感觉到自己的木讷和无趣,甚至有时在和别人交谈时,会因为词穷而产生窘态,这些令我很不安。在这种外围环境的逼迫下,,我渐渐有了改变。我明白了,丰富自己的灵魂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见过形形色色的人,会让你的想法、气质在不断的熏陶之下变得如诗如画般美好。
记得刚来港科时,Professor QIAN与我们ENVS项目的人一起吃饭,我们当中有好些越南人,大家似乎都很紧张,一句话不敢说,生怕说错点什么。但QIAN的举止端庄、和蔼可亲,使得我们一下子就打成了一片,欢声笑语顿时响彻了大厅。事先,我们都知道QIAN是Chair Professor,一听到和他一起吃饭,大家都感到很紧张。可事后,我们都发现自己完全多虑了。其实丰富的灵魂就是这样。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我认识到,其实生活的艺术是可以慢慢学来的。
多找有趣的灵魂做朋友。有些人似乎天生就适合与你做朋友,一见面就好像前世有缘的感觉。马丁先生与我相识已经四年了,在这些年里,我亲眼目睹了他的成长。他有和我一样的深沉的时刻,但不同的是,在他的身上,一样的深沉,却变得诙谐有趣。没有条条框框的约束,没有统一的格式让人遵循,只有对内心的关注—你幸福吗?他曾不止一次问过我。简简单单,却也不失中国人眼中的“体统”。有次,他和我讲,回老家去吃宴席。一位老爷爷要和他喝酒,人家正端起酒杯和他喝,他酒杯举的比人高半截。那位老爷爷说,我是长辈,你的杯子得举得比我低才好。我可以想象他那个时候的样子,有点囧,有点傻,但应该很有趣。
杨绛先生说:“想得多,是因为看的书少了”,我从心底赞同这句话。读书是一个让你学会爱自己的重要方式。若你留意一下身边坚持读书的人,你会发现:他的整个精神面貌和思维方式都在与日改变。因为他读过的书,都已经化作他内在的精神力量,在谈吐上,在气质上。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我想就是这个道理。大多数的书籍都会涵盖一些生活的艺术,比如小说。小说里面有各类不同人和事,有时你甚至可以在里面找到你的影子。你将你全部的情感寄托给书中的你,但可能会事与愿违,那个你可能不会循着你的想法干。那一刻,有些“生活的艺术”作者已经潜移默化地给了你。这就是书的力量。
当你学会生活、学会对自己负责的时候,也是你学会爱自己的时候。学会了爱自己,也就学会了爱他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