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空闲的时候便有了整理思路的空隙,这种自我助产式的分娩是极其痛苦的。思前想后,有些事棱角分明;但很多事依旧问无所答;些许事乌云更甚。所以,这只能是一篇可能不太那么光明的文,甚至有些丧。如果呀,我慢慢写,你细细读,故事的结局是我也是你。那些微弱的光,我们一同去发现。

弱冠之年,懵懂无知,不可信;二十出头,心境全明,不可信;我想生活的魅力就在于此,起点是懵懂无知,终点是心境全明;而更多的时间我们就居于其中。在这场马拉松里,或前进、或踏步、或报以微笑、或踌躇满志。只不过,我希望我们更多的日子是微笑着前进;踌躇满志的踏步有良师益友为你指点迷津。

故事是这样的。
你生活在一个乡下小村,童年记忆里都是鸟窝和伙伴。无忧无虑的你总是顽皮的不回家,当妈妈满村子追你的时候,你总是能把她逗笑了,让她牵着你回家。那个时候你最大的期待就是爸爸回来后带的零食,过节的新衣服还有站在领奖台上的掌声。那个时候你总喜欢在黄昏的时候一个人躺在草垛子上,叼着麦秆,乘着凉风,翘着腿,哼着自己的小曲,很多时候躺到星星满天才回去。你最大的伤心就是妈妈不给你零花钱,姐姐偷偷替爸妈教训你。

渐渐的你长大了,得去离村子几十里地的镇上读书了。离开家的那天是爸爸拿的行李,妈妈送的你,可你傻傻的却抱着门口的阿黄哭了起来。小孩子的脾气来的快散的也快,好在小伙伴都还陪在身边。没有人会知道12岁的你晚上会因为想妈妈偷偷啜泣;也没有人知道12岁的你会时不时的怀念门口的小黄……这时,你知道了除了身边的十里八村,外边还有好多小村庄,村子和村子连一起就会有小镇。慢慢的,你发现你的学习也没那么突出了,大家都有了小团体。你觉得世界的中心就是身边的小镇,你的小团体也是很大的存在。你要努力的成为团体里有用的人。
高中的你,再也没有了自己是中心的想法。你觉得世界肯定很大,你要努力的去大城市上个好大学。那样你就可以不用干农活了,也可以和心爱的她在一起。你要读好多好多的历史书,让自己和老师一样博学,和父亲一样的坚强。
上大学后,你发现世界真的大。你带着口音的那都称不上普通话,身边的那种鄙夷和窃笑让你觉得毛骨悚然。你开始讨厌这个世界,喜欢把自己锁在自己的世界里。无休止的去用书籍充实自己,让变得更好不停地撑着自己。这时的你渺小的像一粒沙子,扔在人海里悄无声息。无数的历史形成了纵着的经度,无休止的时间形成了纬度。在时空里大家都小的渺小,你知道了自己的渺小。对那些无谓的鄙夷也就没有了任何心理负担,昭昭年华悄然逝去,他们会和你一样,没入尘埃。

悄然间,你想起了那个小山村,爸爸的零食、妈妈的唠叨、姐姐的疼爱、门口的阿黄、童年的玩伴……对呀,那一双双期盼的眼神才是这个世界的中心呀!想来父母的不易,正如龙应台所言: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再回家时,你发现妈妈比你矮了,父亲和你说话也是商量的语气,姐姐都是孩子的母亲了,童年的小伙伴都散落天涯了。

现在才发现你不知道世界什么样,应该怎么样。未来的日子又会怎么样,我又该怎样走这慢慢余生。没关于此,我总是不断的告诫自己:此刻,你应该知道你的世界应该是小的。这个小小的世界一直支撑着你,他们以你为中心。而现在的你要以他们为中心,让你的世界温暖如春风,吹便十里都是挂念。一直以来都不是我们被世界边缘化,因为世界本来就是不动的。面对这种心理和视野的边缘化,我们要守好自己世界的净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