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括号中的“转”并不是转载意,而是起承转合中的“转”)
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相比,有这样的几个问题我们要研究和探讨。我以为,凡是在某一话题下的辩论必然需要几个大家基本认同的点作为基础,否则是鸡同鸭讲,各自说各自的,不能有结果。因此我首先列举几个公认的或者本文认同的观点作为基本出发点,如果有根本否定这如下基本出发点观点的看客,我们将在《应试教育下的人才 吗?(副)》里面再行讨论。
本文章的探讨出发点如下所列:
素质教育优于应试教育(公认)
素质教育条件充足在中国推行(《应试教育下的人才 吗?(承)》已经论证及本文认可观点)
素质教育不存在东西方根本对立(本文认可观点)
素质教育需要较强的家庭经济支撑(公认)
素质教育将对中国教育体系带来两级相对极端化结果(本文认可观点)
如上若有基本认同或者不根本对立观点,则加入本文开始讨论研究。
素质教育天然的、自然的优于应试教育,是由于它是从人的自然心理要求以及人格自我完善要求所决定的,不同于应试教育,素质教育多数不考虑功利性结果的呈现,而在于人类自我的期望完满的人格的趋近。素质教育的人才,性格更为人性化,生活态度观念基本正常或者优游,对于世界的更加有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亦更为愿意并不懈怠思考,提出疑问。
中国完全可以推行素质教育,改革我们的仍停留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经济状况下的教育体系,如此才能使得国民的素质真正渐近经济建设的发展,并且推动其发展建设。现如今很多道德事件其实是教育体系迟迟不改革的后果的初步体现,道德的滑坡,一是由于我们就不曾素质教育,导致人的普遍道德观念若隐若现,异常薄弱,唯利是图倾向严重化发展;二是由于没有市场经济的利益爆炸性诱惑匹配抵御的素质教育建设,人民素质不高,缺乏成熟的自我约束意识和市场精神。所以,道德怎能不江河日下?
我们一再逃避的素质教育,实际上是我们走向未来的唯一的教育道路。我们之所以不敢面对素质教育,实际上是有人给我们灌输一个认知:素质教育不适合中国国情。这个认知分成三个命题:1.素质教育经济负担大于中国人普遍的承受能力。
2.素质教育不利于中国人才的竞争公平。
3.素质教育不利于中国的社会稳定
恕我直言,全部都是谎话,全部都是伪命题,全部都是小人之言!
首先第一点我在上一篇文章里已经基本论证清楚,第一个命题并不成立,但是我清楚的了解,我们的贫富差距是不乐观的。衡量一个国家的贫富差距的就是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是指国际上通用的、用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收入差距的常用指标。基尼系数介于0-1之间,基尼系数越大,表示不平等程度越高
其具体含义是指,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所占的比例。基尼系数最大为“1”,最小等于“0”。前者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即100%的收入被一个单位的人全部占有了;而后者则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平均,即人与人之间收入完全平等,没有任何差异。但这两种情况只是在理论上的绝对化形式,在实际生活中一般不会出现。因此,基尼系数的实际数值只能介于0~1之间,基尼系数越小收入分配越平均,基尼系数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均。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贫富差距的警戒线,大于这一数值容易出现社会动荡。(百度百科词条)
我国的基尼指数是多少呢?注意0.4为警戒线,超过意味着社会容易动荡
而北大2014年07月25日发布的的《中国民生发展报告2014》更是令人胆战心惊
北大报告称中国1%家庭占有全国三分之一以上财产news.ifeng.com
所以中国是人均购买力平价高。但是我们不能否认大多数家庭的购买力是足够负担素质教育的,况且中国国情恰恰是政府绝对主导教育,补贴应试教育的力度之大让每个人有9年接受免费的义务教育的权利和义务。难道改成素质教育国家就没钱支持了?就算不免费,同等的应试教育的钱转到这上面发补贴,个人自掏腰包补一补也是大幅降低了家庭的负担,每个人也都掏得起这个钱。所以所谓第二个不利于公平竞争的命题不能成立,因为平台一样,而经济支持就算有差距也不会影响基本的教材的教授,完全做得到相对公平。我们再说,难道应试教育就公平?应试教育下催生的辅导班、特长班寒门就上得起?全国各个大学的招生地域性垄断如此严重就公平?
公平吗?这应试教育就公平吗?应试教育人才竞争拼经济、拼背景难道就公平?这些都视而不见,都可以曲笔回护,怎么到了素质教育上就成了原罪了?
第三,不利于社会的稳定。这倒是实话,我们将在下一篇文章:(合),单独详细的来看待和分析这一条。
如此,我们基本清楚了,这些命题都不成立。我更隐隐的觉得,这是一个被刻意引导的认知,其目的就是阻碍素质教育的发展。拿着中国国情的由头先扣上泰山一样高的帽子,其余的话无论对不对都可以被归类为“反动”或者“理性批判”中,至于是哪一类,选择权在于一些极少数足够让你无声消失在中国的人手里,他们来选择和决定你的立场,也是他们来选择你的观点是否被拆分和篡改后发表。
这已足够使人悲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