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里是阿富汗,一个战火纷飞的国家。哈桑的结局是谁造成的,我不太敢说。但我的记忆里总有一个穿着灯芯绒裤子拿着蓝色风筝,沉默,隐忍的男孩在刺痛我。与这本书的相识,是高中的课间,闺蜜与我侃侃而谈,她在讲到哈桑时眉飞色舞,说他勇敢,沉稳,甚至睿智,她对哈桑的评价让我讨厌阿米尔,讨厌他懦弱,虚伪。许是对哈桑的结局心有不甘,又或者是想让阿米尔的赎罪更加圆满。我去读了这本书,翻来覆去,好几遍。也许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不可侵犯的乐园,那里有一睁眼就能喝到的热牛奶,有可以谈天说地的小树林,还有他们认为可以抵御外敌的玉米墙。阿米尔自认为在那里度过了一段很快乐的时光,其实我并不这样认为,他每天想尽办法得到父亲的关注,把父亲的忽视全部变为怨气撒在哈桑身上,他以捉弄哈桑为乐趣,甚至在哈桑面前,在那个只有他唯一一个朋友的人面前大声告诉别人,他不是我的朋友。他每天在不甘和自责中来回跳动,我实在不敢想象这到底是这样一片乐园。一场风筝比赛,让所有的事情开始朝着无法控制的方向发展。哈桑走了,和与爸爸情同手足的兄弟一起,也许阿米尔后悔了,他很想跑到门外大声地说:“你们可不可以留下来!”可是他无动于衷,甚至在妄想哈桑走后爸爸会不会多关注他一点。一声枪响,打破所有宁静,阿米尔和爸爸远走美国,他们有足够的钱让他们远离战火,也许过程并不顺利,可阿米尔依旧认为这是新的开始。哈桑留在故土,担惊受怕,四处漂流着过完一生。我总觉得他应该有更好的结局。很多年后,阿米尔下定决心前往那条再次成为好人的路,其中的原因,让我心寒。回到开头,哈桑的结局,也许不是阿米尔一手造成。他的父亲,剥夺了哈桑享受和他们一样生活的权力,他把阿米尔留在身边,也没有足够的爱和耐心。是他顾此失彼,一直活在过去,让阿米尔与同父异母的亲兄弟走上不同的道路,甚至让阿米尔几乎一直活在歉疚当中。幸好,多年后,一颗钢球被重新拉紧,释放,正中那年哈桑面前阿塞夫的左眼。再次追回的风筝,终于回到阿米尔手里。“为你,千千万万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