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影评系列电影简书电影院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一场内心纠结战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一场内心纠结战

作者: 艺考影评答人 | 来源:发表于2017-02-25 22:20 被阅读65次

    一、开篇

    影片的开场是林恩在伊拉克的战场上营救上士,奋勇杀敌的情景,被一个记者偶然间记录下来,一夜之间比利成为新的美国在伊拉克战场上的英雄。

    2004,德州达拉斯感恩节,这一天林恩醒来,参加全美橄榄球的中场秀。这是他们伊拉克战役的中场休息。而这一天是休息的最后一天。

    故事讲的是发生在这一天中的事情,用插叙的结构全篇。由于插叙的时空是完全打乱顺序的,所以在讲述的时候不宜太过复杂。导演用起来要更加谨慎也见功力。

    大卫.芬奇的影片《社交网络》也是通过插叙的方式讲述了扎克伯格创建facebook的过程。在几场听证会中,闪回过去的经历,完美的阐述了他是怎样一步一步通过利用朋友和利用之后陷害朋友,从而创建了facebook的帝国的。

    通过心理蒙太奇中的回忆蒙太奇,穿插了参加伊拉克战争时期的比利的经历和休息回家时的经历。在会美国休假的两周之内,他必须要做出一个选择。是回到战场还是回家?而这是他休假的最后一天了。

    二、去橄榄球场的路上

    在这一场戏中,除了在悍马上的闲聊。穿插了比利的心理蒙太奇,这一段是使比利成为英雄的蘑菇上士的葬礼,看到了这位上士的家人,还有整个B班对他的怀念;

    第二段是比利回家的情景,全家都以他为骄傲,一位在战争中的大家眼中的英雄归来,让人想起了同样描写战争中的个人非英雄的影片《阿甘正传》中,阿甘的归来。

    比利是因为姐姐报仇才参军,是不得已的行为,而救人杀敌也是条件反射。阿甘是随着生命的律动在舞蹈,命运在浪潮在不断的推动他前进。两个人其实都是大时代背景下,微不足道的小人物。

    镜头切回来,车里制片人在谈论着明星和片酬的事情,他许诺给大兵们的是十五万,这足够大兵们幻想自己的未来。

    比利向带队要头疼药,这次是声音的切入,比利的姐姐想要他留下,不再回到伊拉克战争上去。这是影片中第一次出现,姐姐想要林恩留下。它真正关心他的内心。他是不是在这面对生死的战场上撑得住。

    镜头切至比利转过头,镜头叠化了他们在伊拉克的情景。这仅仅是开始。

    这短短的一趟车程,比利的心中漂移了很多次。他大脑中的不停的出现这一段时间内,发生的事情,他战死的同胞,家里的情况,姐姐的挽留和伊拉克战场上的情景。

    三、来到橄榄球场

    进入橄榄球场的时候,比利的大脑中仍然是飘回到伊拉克的战场上。对于他来说,这两者或许并没有区别。

    美国大兵向伊拉克孩子买《海底总动员》,回头一笑,是蘑菇上士对比利说的这就是“战地生活”,显然这是比利刚去伊拉克时候的情景。李安的转场似乎都异常的简单,只用叠化和声音。

    这种方式是最原始的方式,却也是最接近我们回忆一件事情的方式。

    比利一行人来到橄榄球场,坐在了提前安排的最好的座位上。比利看到来看橄榄球的人,他们手里拿着快餐,比利问身边的大兵,他们心理在想什么,被回答说“沉重的事情”“人生的意义”……

    而其实呢,在国内生活的大众平时谁会去想这些问题呢?

    比利的想法在战场和国内日常生活中转换,他不太能明白国内日常的人们大脑中都想什么了。

    他们在过着他们自己的生活,其实是比利的思维方式已经变成了一个士兵。

    他思考的是一个士兵的日常,一个士兵应该怎样处理和解决生活和战场上的问题。

    这也是他最终做出选择时影片给出的依据。

    他的想法穿搜在很多事情中间,处于一种临界的状态。在思考,在选择。

    接下来镜头在橄榄球场上摇,对切到比利的脸特写,叠化转场至比利跟姐姐的私人亲密的谈话。姐姐说出了担心林恩的心情。

    广播中向大家介绍了B班的一行人之后,大家纷纷起立鼓掌。大兵们受到了英雄般的爱戴。

    大兵们和啦啦队的一起录制了感恩节的录像。这一刻的光彩迷人的。

    四、记者招待会

    在记者会上,比利喜欢了一位啦啦队的小美女斐森,他不停的向她望去。穿着制服的他们是她们心中的英雄。林恩和斐森的第一次聊天非常的超然,精神层面的交流把他们的爱情衬托得好像在云层之上。

    另一方面,记者们提问了一些常规性的问题。

    导演用了黑白和彩色的影调,将大兵们内心的答案和现实中回答给记者的答案分开。

    这一段很简单的说明,被塑造的英雄和他们内心中真实的声音是不一样的。大家总是给大众传媒一种大家想要得到的回答。

    最后问到林恩救蘑菇上士的情况。这是影片第一次正面的从林恩的口中讲述当时的情景。

    林恩的回答是,这是他作为一个士兵应该做的事情,没有什么值得炫耀和骄傲的,而且这种情况,并不是他想要遇到的情况。

    在外人看来是谦虚,但是,却是林恩内心真实的想法。

    接下来是这种想法的由来。

    同样的叠化转场来到蘑菇上士和林恩的对话,林恩也有大兵在战场上都会有的问题,比如不想杀人,担心自己是不是会被杀掉……这是每一个在战争中的人,都会有的问题,面对生死,面对一切在战场上可能会出现的情况。

    上士对他说,问这些问题都是浪费时间。他不想让林恩陷入问问题的状态。

    上士试着用印度教的智慧来回答,从轮回因果宿命到毗湿奴的故事。(印度教中的保护之神,是维护宇宙秩序的主神,印度教三大神之一,他的肚脐上长出莲花,梵天从中诞生,创造了世界,一劫之后,另一个主毁灭的神,湿婆又毁灭世界,宇宙就是这样不断的循环,更新。传说佛陀是他的第九个化身。导演在《少年派》中也用了这个意象。)

    对林恩说,士兵的宿命就是执行命令。

    德州长大的19岁的林恩并不接受印度教的一套,上士拍着他的肩膀说,只要找到一个超越你自己的东西就可以。所以,林恩行为和思想上的超越了年龄的成熟来自于上士的教诲。正是这样的教诲,他才真正成为了一名军人。

    五、午餐时间

    从上一场中,有人询问在战场上枪是如何发挥作用和林恩杀敌人的时候内心当中的感受,引出下一场主要要说的内容,就是士兵面对战争中的暴力的问题。这是每一个上了战场的人都无法回避的问题。 这一场是在餐厅中,餐厅的杀戮和战场上的没什么太大的差别。

    比利的思想又飘回到了战场上,一个他们杀人的场景。

    餐桌是非常经典的表现家庭矛盾冲突的场景,通过用餐的聊天聚在一起的时间,使家庭成员充分的表达不同的观点。是矛盾冲突的火力集中点。在《断背山》中,杰克和岳父的冲突以及权力关系的转化一场戏,也是在餐桌上,非常巧合的同样是感恩节,这样相似的时间和空间中表达的。

    同样的用餐,一家人在讨论关于战争或者说美国的介入给伊拉克带去了什么,林恩说了一些他看到的情况,一些真实的情况,美国人除掉了他们的独裁者,他们却跟美国人相互开展,给孩子们盖了学校,却没有教科书……这些问题,在林恩看来,他不会去过多的思考。

    他只是做他作为一个大兵应该做的事情。而凯特却观点非常的明显和激进,她只认这场战争是非法的,有大规模的杀伤性武器,更别提什么给伊拉克人民带去民主,到最后直接说,战争可能会让他失去弟弟的事实。

    一种对英雄的膜拜的狂欢氛围变成了失去亲人的震怒,母亲终于大发雷霆。

    六、回到橄榄球现场

    再次回来的这个场景非常的深情。伴随着宣扬美国是一个自由的国家的同时,林恩却因为不能与喜欢的女孩在一起而流泪。不能在一起的原因就是战争让人变得不自由。所以,不能说导演没有立场。他内心当中的急切的向往和渴望正是这个19岁的孩子所希望的自由。而这自由对他来说却是被压抑与剥夺了的。这个场景的情感深度和复杂的程度,也绝不亚于《断背山》最后恩尼斯抱着杰克和他的衣服不断抽泣的场景。IMBD上面的影评,提到的最多的词就是emotion和make you think,李安对于感情的表达很有味道很细腻。思考和回味还在其次,这样独特的表达方式,开拓了人类情感世界的一片常人碰触不到的疆域。唯美、深情和复杂的高点。

    接下来的对话说明家人也特别的需要他。凯特直接跟他说,如果林恩死在战场上,自己也会自杀。对于当权者来说,他只不过是一个普通的随时可能牺牲的大兵。

    但是对于家庭来说,他是唯一值得依靠的人,是维系一家人的情感纽带。

    七,表演

    对大兵们来说,表演和战役是一样的,都是要保持高度紧张的状态,及时处理临时出现的状况。比利的心理蒙太奇早已经回到最令他难以释怀的蘑菇上士阵亡的时刻。

    那个在他心中萦绕不散的至今仍不能全部看清楚的时刻。烟火的声音转场,我们终于看到了影片一直提到的那个段落。

    战争的现场加表演的现场,4K|3D|120帧带你同时进入这两个场景的现场当中。

    比利同样是处于执行命令,做出反射性动作的状态。对于他来说,只是一个体验者,一个被扔在这个时刻,被动的接受者。

    他没有选择。

    失去战友,杀死敌人和执行表演的任务,是人生必然要经历的。像是上士说的因果轮回似的桥段。

    而留给比利的是漫长的心理消化的过程。不同的是,死亡的主题太过沉重,而浮华的表演却转瞬即逝。大兵站在这些流行歌手后面的样子尤为荒诞。

    从沉重的回忆中醒来,表演早已结束。大家各做各的事情,明星负责演出之后离开 ,搬运工要搬走东西拆下舞台,所以急着要将大兵们从舞台上赶下去。

    所谓的英雄的称谓是商业巨擘利用的工具而已。

    八、出发之前

    比利思考了两周的事情,也是一个选择,终于要有一个结局了。与搬运工的群架,激起了他大脑中对于一切关于这一段时间的矛盾的尖锐时刻的记忆,最后停在上士的死亡,让他泪流满面。从个人情感上来看,战场也是他的伤心之地。

    最后的告别,当比利不小心说出心声,想要带着她一起走的时候,女孩的退缩和不能理解,让他女孩爱他的不过是英雄的光环,爱还仅仅停留在表面。

    那远远不是他想要的东西。因为他对姐姐说,他不是英雄,只是一个士兵。

    所以,他最终决定,哪怕就此死去,也应该回到战场上,因为战场是士兵的家。兄弟也是他的家人。

    这个故事并不复杂,很多人说十分钟就可以说完了。

    但是,导演在影片中并没有废片。他向观众展现的是大兵内心中的起起伏伏。

    我们可以看成是一个放射的方式,来探讨战争和个人的关系的一种结构。

    中间的位置当然是林恩,是主角,也是影片的视角。

    外延第一层分三边,一边是德州的家庭,家庭成员有不同的观点和建议,一边还有在球场遇到的女孩子对他的崇拜和喜欢;最后一边是战场,他的上级和兄弟对他的需求;第二层,往外是制片人,制片商跟他们有各种商业上关联的人;最外层是在美国本土生活的形形色色的人,他们对伊拉克战争和大兵们的态度,构成了最外环。

    大兵们在面对烟火的惊恐反应、母亲拍桌子对他来说带来的恐惧,有言语冲突就会上升到动武的举动等一系列战争对他们所造成的心灵上的创伤,当权者和普通大众对这些都漠不关心。

    越往里,对他所要做出的选择的影响就越大。

    不管外圈的人怎样对他施加影响,他还是做出了自己作为一种身份和职业的选择,就是军人一定要回到战场上去。

    国家之间的利益关系或是国内人们对于战争的看法,对他来说去想都是徒劳的。影片关心的是个人和战争之间的关系。一个仅仅19岁的单纯的男孩。在他的内心当中,战争就是他的全部生活,是独立于此时整个美国之外的。在别的国家,他所经历的事情,是一个普通的士兵每一分每一秒所要面对的。生生死死,对于感情的冲击,才是真实的。这些记忆不是故事,而是日子。

    他能做到是就是履行一个士兵的职责。在这个时刻,他成长了。

    作者:子晞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风筝2017:这个电影看的我心里好难过……

      本文标题:《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一场内心纠结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sywi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