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沌上海教育分会发布会收获复盘上篇发布后,好几个伙伴说希望真正看到干货。当天确实收获了不少干货,这篇文章主要用思维作抓手,统整讲下。
1 认识自我
这里的认识包含两方面,一是自己的能力圈;二是自己所处的阶段和发展需要。能力圈,包含了自己所喜欢/擅长的具体领域,以及自己的能力所触达的层级。找到自己擅长的领域并做到极致,可以帮助我们走得更扎实更长远。有人擅长发现美,有人擅长管理,有人擅长营销,有人擅长指引方向。识别自己能力层级,能让我们不盲目自信也不盲目悲观。有的人擅长创业,有的人擅长守业;有的人擅长执行,有的人擅长规划和战略。比如微软现任CEO萨提亚很擅长组织变革,而前任CEO就“擅长”守住“主业”。混沌上海分社胡凌社长在发布会刚开始就提到了一句,“我知道自己的能力圈就是在从0到1这个部分”。这句话是我当天写下的第一句笔记,它引发了我对自己能力圈的反思。
我对自己的理解一直是什么都能学,都会一些,但是达不到我心里所想的极致状态。从过去的经验来看,我很擅长执行和落地,非常细致,对于已有的规则能够维护,对于新的事物能接受,而且如果需要,我可以按照自己的逻辑去设定新规则。总的来说似乎是擅长支持和维护,但是我又对这些商业和创新的东西很感兴趣,还处于迷思状态。。
2 识别市场及环境
在认清自身的基础上,还要看看周围的环境,脱离了环境,也难以成事。杨炯纬先生分享的《2019中国教育行业发展研究报告》,让我们从营销角度对教育产业市场有了一定的认识:教育产业市场规模很大,预计2020年会超过3万亿, 其中培训教育占据超过60%的份额;目前还没有出现一家可以独占鳌头的企业,市场高度分散;在线教育市场的规模增速超过教育整体,但是营收占比却不达教育行业的10%,未来增长空间是巨大的;在线教育市场还处于市场渗透期,以营销导向为主导,而线下教育则是资源导向;在线教育市场高毛利高亏损,传统教育培训净利润低,难以规模化也是一直存在的问题;精准获客是教育行业的通用痛点。而北塔资本王凯峰先生的分享,让我们知道了很多新的公司和产品,都是科技+教育。从趋势上看,未来还会有很长时间,是科技+教育的市场。我们不是为了用科技而用,而是要让科技为我们服务,解决用户问题,满足用户需求。
(每个人专长不同,他们眼里的教育行业也不同。营销大牛让数据说话,投资大神用产品说话。跨界人可以用很多角度看,但是要整理出自己的思路逻辑来才不至于混乱,我正在练习这一点)
3 目标与闭环
目标意识在我最近写的文章里出现很多,感觉自己都说出茧来了。。张丽俊老师说企业的存在价值是解决问题,“解决用户问题为真,否则为假”。有时候创业者脑中的问题是假想的场景,假想的问题,假想的需求,我就很怕自己陷在这种假想中,总想寻求验证,但是真正验证出伪需求来又害怕。
闭环和目标,好像是第一次在我文章里凑成一对。闭环是能帮我们更好更快的实现目标的利器,所以我们确定目标后,要把相应的闭环规划好,这样才能一步一步一环扣一环的落地执行,出成果。
4 借力
借力就是借东风:可以借人,借物,借时代。王凯峰先生说的那句话“投资人,一方面是给钱,另一方面是帮助创业者打开边界”,就包含了借力思维。找投资人这件事,同时包含了借物和借人。借物除了物质资源以外,还有借助平台,比如很多企业把入口放在微信公众号上或者小程序上,把营销放在微信上,就是要借助微信生态成事。Spenser说微信生态是目前商业闭环的最好载体,确实如此。“借时代”可以看看互联网和科技对于现在很多行业的颠覆,有了微信支付,微信有了闭环,微信生态变得越来越强大。
借力的目的是产生杠杆作用,用小资源撬动更大的能量。我们普通人,也要注意下生活中那些可以产生杠杆作用的人事物,借此赋能自己。普通人怎么借力?自己的能力边界达不到的,可以借助团队力量;自己资源不够的,可以找合作伙伴的资源支持;选择自己喜欢的有前景的行业发展,也是一种借力。在基本面正确的前提下做事,可以让我们事半功倍。
最后,还有两点零散的收获。关于市场趋势,未来的市场是细分市场,企业会做得越来越专业。张老师提到一个C2P2B模式,我还没怎么研究,大家可以研究下。关于未来的人才需求,几类人可能比较受欢迎:能够不断学习和适应时代的人;内容人才;运营人才;组织建设方面的大将。
PS:运营人才需求,我是从现在很多企业重运营,以及小米设立了互联网运营部门总结的,未必准确,大家看看就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