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6018311/3a4120f06bb26639.jpg)
文/上弦月4208
又是一年高考时,像往年一样,媒体早就开始了大肆的渲染,但我从高考结束后,就不再刻意关注。不知从何时起,我总觉得咻得一下,高考就来了,步子轻巧得没有任何声响,临近了才突然拍一下人们的肩膀,说:“嗨,我来了。”
昨天同事在办公室说,她侄女班上的孩子考前把书都撕了。似乎每年都能听到考生撕书迎接高考的消息,有人说学生这是在发泄,在减压。我却想起了自己高三复读时的数学错题集,那本我送给表妹之后,有思念了多年的错题集。
在我看来,课本是这个世上最枯燥,感情又最深的书籍。想想语文书上生涩难懂的文言文,数学书上那些现在都快认不出来数字符号,英语书上至今都还说不完整的长句,理化生政地就更不要说了,唯一有点意思的历史也是让你记时间,背意义。能说这些书有趣吗?不知道你是怎么认为的,反正我至今觉得他们都没有小说有意思。
![](https://img.haomeiwen.com/i6018311/3d2835d17358ab58.jpg)
可是,没意思不代表没感情。这些书中,有的张三当年用来表演过一指禅转书绝活,有的曾被李四借去用来垒在桌前遮挡课上偷睡美姿,还有一本王五将其中的一副插画细细加工后创造出了“惊世杰作”,更有一本辅导书是从暗恋对象王二麻子那里借来又故意未还的… …
再不说课本,想想堆在墙角的那一摞试卷,哪一张你没有认真揣摩过?其中一张试卷,你彻底输给了甲,你发誓下次一定要超过他,另外一张试卷,你一雪前耻,狠狠把甲甩在了背后。再从中抽出一张看一下,那密密麻麻的红字,你反复看了不下五遍,其中有一题,本来想剪下来贴在错题集上,结果背面的题太经典,你只好又完整地保留了这份试卷。再看看那一张被撕了一大半,又用透明胶认真粘贴起来的卷子,当时你把肇事者乙骂了个狗血喷头,恨不得让他赔一张一模一样的,为此,他第二天早上在饭堂买了一张大饼给你作为补偿。诺诺诺,看一下这张语文试卷上的作文,这当时可是被语文老师当成范文在班上读过的,隔壁班的语文老师还借去在他们班读了呢。再站在远处看看这一堆试卷,问问自己,今后的人生你还会有机会再造出这样的成就来么?这一堆试卷中每一张纸的每一题都被你反复揣摩过,每一题的得分也都被你斤斤计较过,每一页试卷都有它的故事,现在你还撕得下手么?
![](https://img.haomeiwen.com/i6018311/076fcf7132d949d6.jpg)
毕业之后,我做的惊魂噩梦都和高考有关,有上课没课本的,有高考走错考场之后找不到考场的(多次),最惊魂的一次是突然返到高中读书,结果发现高中的知识都不会了(数学),然后就被退到初中去了,结果发现初中的题也不会了,然后就被退到小学四年级去了。我一个三十岁的人突然和一帮娃娃们坐在教室里上课,连上课的老师也才三十多岁,上了几节课之后我实在觉得羞愧,就说我还是辍学算了,不参加高考了,当时梦里绝望的感觉太真实了,比高考失利所受的打击严重多了。
高考的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漫长的备考中自己给自己造成的精神压力。学习是一件孤独的事,而且学习的成果有可能反复无常,学生无法提前预测自己的考前综合实力,只能埋头苦学。在高考前,每一次考试的失败都不是真正的失败,每一次成功也不是真正的成功,这种不确定性会让人将最后的一役——高考看得越来越重。加上人们总是将高考与考生未来的人生联系到一起,无形中,让考生又增加了一份沉重的压力。
家长和老师们总是在高考还遥遥无期的时候给学生施加压力,以期他们奋发图强。高考前夕,又希望他们能尽情地释放压力,好在考场上正常甚至超常发挥。所以,考前考生们就会无所顾忌地进行形势五花八门的释放压力活动,有对着教学楼大吼的,有乱扔纸飞机的,再疯狂一点就是撕书了。当然,无论考生怎么做,只要不威胁到人身安全,不毁坏公共设施,老师和家长都是默许的。毕竟,孩子们已经压抑太久了。
高考离我已经很远,但它对我的影响却是一生的。无论是当年撕啃过的书,一起痛哭欢笑过的人,还是走了无数遍的校园小径都深深印在了我的脑海,让我时不时地去回味,默默感叹那些努力拼搏过的青春年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