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6年,杨秀清一番运作下,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燕王秦日纲密切配合,太平军精兵悍将云集,连续摧毁江北大营、江南大营。
太平天国战争史上,摧毁两大营,是杨秀清军事上的杰作,也是太平天国达到极盛的标志。
李秀成自述书中,对这场战役的来龙去脉,都有详细说明。但是,也透露出一个信息:杨秀清不注重打歼灭战。
什么是歼灭战?顾名思义,就是集中兵力进行大规模会战,消灭敌人有生力量,这是夺取江山的前提。
杨秀清时代,太平军所向披靡,但很少打歼灭战,而是击溃战,要么是攻城战,故而对清军损耗并不大。
转战广西期间,太平军包括家属在内,也才2万余人,士兵不足一万。
赛尚阿、向荣、乌兰泰、秦定三军团,总计5万左右。
兵力对比悬殊,太平军多次陷入重围,杨秀清都能带着大家突围,故而谈不上歼灭战。
1852年,太平军从永安突围,秦日纲承担断后任务。因轻视清军,秦日纲在龙寮岭遭遇挫败,包括家属在内,太平军损失三千多人。
杨秀清不能容忍,向荣又乘胜追击,太平军前队只好停下来,与清军展开决战。
杨秀清诱敌深入,在大垌歼灭清军4千余人,包括4位总兵。这一战,是杨秀清首次打歼灭战。
大垌之战,清军损失惨重,向荣的追击速度也放慢。可知,歼灭战的效果很不错,但杨秀清依然不重视。
从永安突围到定都南京,太平军攻打桂林、全州、长沙、岳阳、武昌、九江、安庆、南京、镇江、扬州,表现很不错。
但是,这些战斗都不是歼灭战。杨秀清攻打城池的时候,向荣军团就在郊外,如果清军不主动进攻,杨秀清也不去理会。
1853年,太平军夺取南京,但向荣军团也来到了郊外,组建“江南大营”,与江北大营一起围困南京、扬州、镇江。
金田起义以来,向荣就一直在“身边”,而杨秀清却没有重视他。太平军北上,清军也一路跟着,双方没有真正决战。
江北大营、江南大营就在身边,杨秀清放着不打,他决定北伐、西征,且同时并举。
太平北伐,人数2万,无异于肉包子打狗,葬送西王萧朝贵留下的一支精兵悍将。
太平西征,这是重头戏:夺取长江中游产粮区,给南京提供补给;攻占城池,建立战略屏障,保护小天堂南京安全。
但是,纵观西征全过程,杨秀清还是打击溃战居多,要么是防御战,而不是进行大规模会战,更别说歼灭战。
1854年初,胡以晃督师庐州,曾天养充当前锋大将,与湘军鼻祖、安徽巡抚江忠源厮杀。
太平军攻城兵力一万出头,清军守城部队加上援军,总计3万,双刀兵力对比悬殊。
胡以晃一边攻城,一边阻挡援军,最终破城而入,江忠源败亡。
庐州之战,城外清军表现消极,战斗力也很拉胯。此时,太平军乘胜攻打城外清军,消灭这些兵马,问题不大。
没有打歼灭战思想,杨秀清让胡以晃守卫庐州,曾天养则杀进湖北。
胡以晃兵力不足,只能守城池,连附近村镇都管不了,清军则乘势包围庐州。
曾天养在鄂西横冲直撞,攻克十几座城池,旋即放弃,清军又回来管理。
1855年,湘军主力抵达九江,曾国藩、胡林翼等主帅都亲临前线指挥,阵容十分豪华。
太平军这边,石达开、罗大纲、韦俊、胡以晃、林启荣、陈玉成出战,也是全明星。
九江、湖口之战,双方都下了本钱。结果,湘军惨败,石达开取得大捷,但还是击溃战。
湘军战败,曾国藩两次准备投水,可谓想当狼狈,但湘军主力尚存,还继续围困九江。
石达开取得大捷,湘军战船损失很大,但士兵阵亡并不多,尤其是罗泽南、塔齐布军团。
其中,塔齐布军团围困九江,罗泽南跟着胡林翼回湖北,攻打武昌,依然活力十足。
太平军打一场击溃战,湘军攻势放缓后,杨秀清又将他们调到其他地方,而不是乘胜消灭湘军主力,尤其是塔齐布的兵马。
1856年,杨秀清从各大战场抽调兵力,组建秦日纲军团、石达开军团,力求摧毁两大营。
杨秀清目标实现了,两大营溃败,清军从南京城郊逃走,京师解除了长达三年之久的围困。
问题又来了,杨秀清依然是打击溃战,京师围困解除,又分兵作战,没能彻底消灭江南大营。
杨秀清此举,后果很严重。太平军分兵,东线、西线都兵力不足:石达开搞不定胡林翼军团,秦日纲在金坛受挫,张国梁守住江浙。
江南大营实力损耗并不大,没过一年,张国梁又率兵杀回来,重新组建江南大营。不久,清朝又建立江北大营。
两大营重新组建,固然跟天京事变有关,但杨秀清不打歼灭战,清军主力并未受损,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从金田起义到天京事变,杨秀清负责军务6年,除了萧朝贵短暂掌握军权,都是杨秀清一人说了算。
6年时间里,杨秀清压根就没打歼灭战的想法,甚至组织一场大规模会战,除了迫不得已。
大垌之战,若非家属被杀,以及向荣追击太急,杨秀清也不会打歼灭战。如果想打,在永安7个月时间,太平军就不会一直防守,清军不进攻,他们也懒得理。
摧毁两大营,杨秀清的目标也不是消灭敌人有生力量,而是这两个原因。
其一,清军围困城池,尤其是“红单船”横亘江面,截断太平军补给线,京师出现粮荒。
杨秀清此举,也是为了打通运输线,解决生活问题。如此,清军一旦撤退,京师运输线打通,杨秀清战斗动力减弱。
其二,杨秀清需要一场大胜利,提高个人威望,为册封万岁,最终取代天王洪秀全做准备。
事实证明,杨秀清确实这样做。两大营溃败后,杨秀清立刻“天父下凡”,让洪秀全册封万岁,酿成了天京事变。
杨秀清不重视打歼灭战,清军即便溃败,也很容易恢复元气,继续跟太平军掰手腕。
相对而言,清朝国力和体量比太平天国强几个档次,一旦双方进入相持阶段,拼起消耗,太平天国终究要失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