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初中的时候有一件事我记得很清楚。
那是一节体育课,体育老师让我们练习扔铅球,我们小伙伴们就几个人一组练习。
这时候一个铅球突然从我眼前“飞”过,只听“啊”的一生,我们班那个女学霸被杂到了,好像不严重,只是碰到了一点耳朵,也许有点受惊吓。
我有点不知所措,不知道要去安慰她还是只是观看。这时候只听我旁边的一个女孩子说了一句:怎么不砸死她。
现在想想这句话多么可怕,但是在那个懵懂的年纪根本不懂,我还觉得她说的有道理也跟着说了一句“怎么不砸死她”。
当然我并没有因为这句话而引起多么堕落的思想,那只是随口的一句话而已。我想有时候父母也不必太在意青春期的孩子说了什么,因为她们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但是很多年这件事一直在我脑海里盘旋,我找不到解药,不知道到底哪里错了,但就是念念不忘。
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开始工作,慢慢的我才发现,我缺少的是“同理心”,在别人受伤或难过的时候我应该去关心一下她,要站在她的角度去感受她的感受,理解她的所作所为,这才是真的关心。
像我体育课那次那样叫“落井下石”,别人会远离我的,不知道当时受伤的那个女孩子知不知道这件事,总之初中剩下的时间里我们没有说话一句话。
现在长大了,再发生这种事情我一定会第一时间过去过去关心一下,看看伤的怎么样,让她不要担心,找个安全的地方平静一下。
上面说的“同理心”,同样,在别人做对了,面对别人的成就也要有这种心理,这叫“随喜心”。
这也是我在绿水第38期写作疗愈群最大的收获。
“随喜心”大概意思是为别人的成就而发自内心的感到开心。
我们生活中不免有这种人:只要你过得好我就受不了。看到别人的成就各种怀疑,嫉妒甚至诋毁,这就是典型的没有随喜心的人。
我们要为别人的开心感到开心,这也是一种生存能力。
听了绿水讲的这个“随喜心”的故事,我也打算培养孩子的“随喜心”。
国庆节我们邻居家小男孩在广场上有街舞表演,这是他在街舞辅导班里老师专门安排的。小男孩为了能上台,学习的很卖力。
听说这件事以后我就打算国庆节带上孩子一起去看他的表演,不为别的,就为他的表演而给他打气给他庆祝,甚至我还想到了要送给小男孩一捧鲜花,让我女儿再给“偶像”合个影。
这也算是培养孩子的随喜心了,让孩子为了人家的成绩感到由衷地开心。
当然因为特殊情况,当天我女儿突然高烧不能去看了,不过我想还有下一次,总会有机会的。
我觉得“随喜心”不光是让别人开心,更重要的是自己也真的开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