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6413100/53dc1cb4485f2f09.jpg)
这是我看得第二本汪曾祺老师的书,第一本看的是小说《汪曾祺小说集》,第二本看的散文《生命本来从容》,每一本都给人带来不一样的感受,不过就我个人建议,最好是先看小说,再看散文,更有助于理解,和爱上他的文字。
而这本散文集更像是对他上一本小说集的延伸,关于他的成长经历,他为什么会开始写作的,他师从何人,他的文风受了哪些作者的影响,他书里经常出现的意境,以及他喜欢的作品,等等等等,娓娓道来,让我浮躁的心情,在看完他的文字变得平和了许多。
特别是之前接触过他的小说,再看散文会有恍然大悟之感,更了解他文字背后的故事,更喜欢写作这些文字的人,更何况我本来就是汪老师的脑残粉儿,笑。
![](https://img.haomeiwen.com/i16413100/5fdebe007aea1483.jpg)
在第一篇《自报家门》里,汪老提到他的导师沈从文先生给他上的创作课,里面经常提到的一句话“要贴到人物来写”。
因为最近看了太多的小说,人物背景、城市风景、情节发展,全都写得非常好,可是怎么看都像是空中楼阁,人物之间像隔着面纱,雾里看花却全无美感只有隔应,更有甚者这些优美的文字会让人觉得不搭噶,有种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感,于是无比难受地弃文了。
而我自己也写过几篇小说,笑,玛丽苏那种,人物虚假,背景虚假,情节虚假,怎样把虚假的人事物都写活了,真的是一门很大的学问。
以下就是汪曾祺老师对于沈从文教学中的理解,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点灵感吧。
他的意思是:在小说里,人物是主要的,主导的,其余的都是次要的,派生的。作者的心要和人物贴近,富同情,共哀乐。什么时候作者的笔贴不住人物,就会虚假。写景,是制造人物生活的环境,写景处即是写人,景和人不能游离……作者的叙述语言也须和人物相协调,不能用知识分子的语言去写农民。
![](https://img.haomeiwen.com/i16413100/43472417db166beb.jpg)
而通篇看下来,最让我感动得却是汪曾祺老师对于青年作家的教导。
第一,不要学任何人。第二,不要学我。在起步的时候,写得新一点,怪一点,朦胧一点,荒诞一点,不要过早地归于平淡。
去尝试更多得可能性,放心大胆地去写,去找到自己的风格定位,不要拘泥困顿于现有的框架中,不可自拔,如果真的越写越平淡,那是阅历本来就到了,而不是刻意去变成谁。
做最真实的自己,比什么都重要。
因为学别人,你只会成为汪曾祺第二,沈从文第二,而一味模仿只会让你迷失自己,成为前人在现实世界的虚幻投影,大家只是通过你去看见他,那为什么不去读原著,而来看你这个盗版呢。
同时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从容不迫。
汪老的字有他人生中的阅历,不仅有高潮有低谷,也有“春风得意马蹄急,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快意生活,更多的是“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的平淡自洽,以及“顿觉眼前生意满,须知世上苦人多”,关于世间生命饱含的爱意和同理心。
一页页地翻动,我依依不舍地看完全本,然后会再从头翻一遍,随着我自己对于生活的感悟增多,每每阅读都有不一样的心得体会,这大概就是汪老文字的魅力所在吧。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