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听课分享:
1.教和学经常会放在一起讨论。“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这一句话就特别耐品。
生活中不乏好为人师的人,总是创造机会去指导人,批评人,试图改变人。这是在“教育”吗?不是。自己好为人师,或者硬把他人当成自己的教育对象,都是假教育,无法达成教育的作用。反而呈现出来的是显摆自己,是不尊重,是控制。“匪我求童蒙”啊,这才能够真的教。
生活中也不乏另一种人:自己不主动求学,让别人“求着”自己学,还理所应当。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都会干一件事:以不学习来威胁家长,和家长谈条件。为什么孩子们会认为学习是为家长学的?我们的教育出了问题。没有给孩子立志,孩子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也是我们这辈人就失了志,一直都志在挣钱,努力挣钱。所以别提孩子了,现在有多少成年人,能主动求学?能为自己的学习成长负责?值得深思,反思自身。
2.学知识,有输入就得有输出,这样才能维持动态平衡。如果只输入,不输出,大脑会宕机的。与其等被动输出,不如主动进行。在主动输出时,就是在自己理顺贯通,在分主次,在择选,这个过程是在做知识的减法,却可能有智慧灵光闪现。
3.教育要①养孩子看得见的身体(养生命) ②养孩子看不见的慧体(养慧命)。两者缺一不可,各有侧重,但合为一体。
4.下面是我的思考和理解,这里和老师讲的好像有不同↓↓↓
学教育的次第顺序是:先学如何养慧命,再学如何养生命。
习教育的顺序是:养生命是不间歇的,一直进行的。养慧命是需要有教育时机的。
5.如何在教育中养孩子的慧命?
“信而后谏”,建立信任,信服,是基础。如果孩子不尊重和信服家长,是不行的。
“君子以果行德育”,大人自己的言行举止,是否是君子,是否有德,决定了孩子是否会信服,决定了教育的结果。
在上面两点的基础上,爻辞给了我们在不同阶段的具体方法:
发蒙,要启发孩子(初六)
包蒙,要有教无类(六二)
勿用取女,要谨慎选择,一门深入(六三)
困蒙,要不耻下问(六四)
童蒙,要回归本源(六五)
击蒙,要耳提面命(上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