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学,回来一星期,发现班上孩子午睡是个“大问题”。和孩子们大眼瞪小眼,你看我,我看你,上学期孩子午睡的习惯,放了一个月的寒假,突然没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6325637/a47af24894b717a6.jpg)
感慨培养一个好习惯日积月累,劳心劳力,断了一个好习惯隔三岔五就好。
这种深深的体会,是来自于上学期有个孩子,中午每天必须有人陪在旁边,用手在背部抚触。
从9月份老师陪着哄睡1小时,10月份30分钟,11月份10—20分钟,12月份不需要人陪,自己入睡。用了4个月的时间过渡,从有人陪到自己睡,开学回来后,孩子睡觉的状态一下回到解放前,甚至比之前还更糟糕。
好习惯难培养,坏习惯易形成。
如果你的孩子没有好的睡眠习惯,这篇文章无论是在幼儿园还是家里,培养孩子午睡都能用,前提是你就用这一个方法,坚持用+讲原则。
孩子为什么午睡?
足够的睡眠时间可以使学前儿童机体各系统得到充分的休息,有益于健康和生长发育。睡眠持续时间与脑的发育程度有关。儿童年龄越小,神经细胞就越脆弱,容易使疲劳程度加深。儿童每天需要的总时长(夜间和白天)一般为:
![](https://img.haomeiwen.com/i6325637/a85e1934bea8e7a2.jpg)
数据来源于学前儿童卫生学
和30个孩子午睡的斗智斗勇
有时候,到了午睡,孩子反而变得异常兴奋。睡觉前,我们都会让所有小朋友入厕小便,有一个老师在厕所看护,确认所有孩子睡觉前都已小便。
基本上每天中午躺床上5—10分钟后,此起彼伏的开始:“老师,我要小便。”一个要去,另一个小朋友也会跟着要去,孩子们喜欢模仿。然后,发现5个里面没有一个要小便的,被骗的次数多了我就不相信这群孩子了,实力坑老师,狼来了的次数太多了。
这就跟孩子在家时一样的,你曾经多少次听到孩子躺在床上说“妈妈,我饿了”,“妈妈,再讲一个故事”,“妈妈,我想干嘛”。都是一样的道理,孩子在家睡觉前,各种找理由,这是孩子在试探成人的底线在哪里。
当试探升级了,给孩子喝水,再讲一个故事,睡觉的时间一拖再拖。
我实习的时候遇到一个4岁的孩子,有一次睡觉到半夜两点,孩子哭着喊着说饿了,家长还真的半夜1点起来给炒了一个菜,煮了孩子的饭,吃完饭菜以后2点半。中午在幼儿园从来不睡,一到午睡就满地跑,被管理层劝退园了,后面听说周边幼儿园都没敢收这孩子。
在朋友圈看到一段话:你现在怎么在幼儿园追着孩子吃喝拉撒,你就能想象在小学追在孩子后面让他写作业。
我常说:解决问题,找本质原因。一切的根源在于孩子没有这种自主意识,孩子年龄长大了,家长的思想还停留在孩子小时候,追在孩子屁股后面。
这个道理你肯定也懂,就像你自己长这么大了,当妈妈了,在你妈心里,你永远也是孩子。
给孩子安排一个睡眠惯例表
《正面管教》有这样一段话:不以物质奖励来破坏孩子的内在驱动力。3——6岁的孩子健康成长需要惯例,当孩子们的生活清晰明确并且可以预测时,他们会茁壮成长,他们喜欢轻松的重复带来的安全感。
睡觉前有哪些要做的事情?
在幼儿园,孩子睡觉前,会看5——10分钟书,拿着自己的拖鞋放好,老师抬床,跟着老师去教室外面散步,小便,脱衣服,躺床上安静入睡。
不管哪个幼儿园,孩子都会在入睡前有这几个准备:
1.睡眠前的饮食适量(不大量喝水,吃的过多)
2.准备舒适的睡眠用具(干净,枕头不过高)
3.创设良好的睡眠环境(安静,通风)
4.平定孩子的情绪(不做激烈活动)
5.给予孩子睡眠的信号(催眠曲之类的)
6.创设良好的睡眠环境(没有阳光,通风)
在家里给孩子入睡前的准备都可以参照,毕竟在家里是几个大人看护一个孩子,培养孩子的睡眠习惯,比起文章开头老师花费将近一学期的时间去培养,家长可能在家一个月就能做到。
家长可以和孩子制定一个睡觉的原则惯例:
刷牙,亲子互动(互相挤牙膏)
洗澡(和玩具一起),安静不闹
阅读(看书,读故事)
互相拥抱,让孩子感受到爱(准备入睡)
诸如此类,和孩子一起制定管理,在每一项活动时,暗示性的提醒孩子接下来该睡觉了。
梦想是美好的,计划可实施,可是…
我每天带30个孩子,太明白那种计划不如变化快的道理了,我们在脑袋里幻想的很美好,实施起来就一句话:“臣妾做不到啊”。
有时候可能因为衣服放哪里,有时候可能和谁睡,有时候睡在哪里又是个问题。总而言之,当孩子想要给你整事情,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们做不到。那怎么办?
问题的根源还是原则。
你是不是在于培养孩子睡觉上,和孩子斗智斗勇,以至于想要自暴自弃?
第一,让孩子感到困倦,睡不着,增加活动量,到了睡觉时间就会感到疲惫。
第二,尊重他的需要和你自己的需要,想一想,哄了孩子个把小时还没睡,是不是感到挫败感很强,偶尔和孩子示弱。就像有时候在幼儿园,我就会和孩子们说:“老师累了,你们赶紧睡觉吧,你们睡了,老师才能休息一会,好吗?”他们就挺受用的。
第三,坚定和善并坚持。为什么孩子培养的习惯总是断断续续?你还特别累,要知道很多孩子在培养习惯时,都会遇到大大小小的麻烦。你要保证你的前后行为一致,如果今天孩子不睡觉,你把她放回床上10次,但是之后你向孩子让步了,你教会孩子不是培养好的习惯,而是比你更倔强。
成人有一句话:高手是持续性自律,你是间接性自虐。
其实,孩子也是一样的,一个习惯反反复复的培养,到最后反弹起来还不如这个习惯没有培养之前的状态。享受过自由还喜欢被约束吗?
当你没有让孩子把习惯形成自主性,只靠成人的引导或管教,这种习惯反复培养就成了孩子的约束,会与你形成权力的斗争,这也是很多妈妈说的越长大越觉得孩子叛逆。
你觉得呢?
后台关注,每周一更,更有有趣,好玩,有用的育儿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