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会议结束的时候,人们似乎已经对某个问题达成了共识,但最终没有一个人采取任何实际的行动,这种会议你参加过多少次了?
在这样的会议当中,与会人员通常不会进行激烈的争论——实际上,他们根本不关心讨论的结果。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些决策通常都是在缺乏互动的情况下做出的。在一种相互孤立的企业文化当中,这种互动很少发生。在很多情况下,这是人们做出决策的一种典型方式:决策过程中的优柔寡断(在实际工作中表现为执行不力)已经根植于企业文化当中。
在改造企业文化的过程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就是组织的社会软件:像一台计算机一样,一个公司也有自己的软件和硬件。
硬件包括组织结构、薪酬设计方案、奖励和惩罚、财务报告体系等。软件的一个关键成分就是我们所说的互动沟通机制,其中包括一些正式或非正式的会议、演讲,甚至是备忘录或电子邮件的交换——任何可以进行对话的地方。
如何形成一种互动沟通机制呢?
首先,它必须是在全组织范围内进行的,必须打破部门和工作流程、等级以及组织内外的界限。互动沟通机制必须形成有效的信息流动和协作的工作关系。在这种机制的作用下,以前互不来往(或者很少来往)的部门之间将自由地交换观点、分享信息和创意。而且通过这个过程,大家将对公司产生一个更为全局性的认识,各部门之间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协作。
其次,只有在持之以恒地实践社会软件的行为和信念的情况下,社会软件才会真正发挥作用。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领导者的信念、行为和对话模式流传到整个组织当中,并成为效仿的对象。
在《执行》这本书中,作者以通用电气的互动沟通机制举例,比如年度组织评估大会、战略和运营评估大会,每季度举行的执行委员会会议等。当今的公司组织越来越复杂,每一个部门都处于不断的变动之中,包括结构、思想、决策和人力等各方面的因素都随着外部商业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但互动沟通机制是始终不变的——它提供了一种具有高度一致性的框架,并以此规范公司成员思考、行为和行动的方式。一段时间之后,这些思考、行为和行动方式就自然而然地植入到了公司的文化当中,成为公司文化的一部分。
本文作者万学凡,ThoughtWorks首席咨询师,武汉。作者保留本文一切权利,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