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周公的梦想,分封而治,制礼作乐

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周公的梦想,分封而治,制礼作乐

作者: loyanda | 来源:发表于2018-08-25 16:08 被阅读26次

何为周公?

周公,名姬旦,是周武王姬发的弟弟。周武王灭商之后得了重病,原本想把王位传给弟弟周公,但是周公流泪拒绝,周王去世后即位的是姬发的儿子周成王。由于王子年幼,周公就作为摄政王,戴代为打理朝中事务,到王子成年才归还权力。

周公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个影响深远的人物,多次出现在后人的著作中,连孔子都说他经常在梦中梦见周公。周公对中国的影响在于他位为中国的描绘了一个乌托邦似得礼仪之国,虽然没有完全做到,但是对后来朝代的统治和人们的礼仪教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何为井田制?

读了这么多年书,要说清楚周朝的“井田制”确实不知道从何说起?那就让我们再来彻底的了解一下何为井田制吧。

周公把周朝的都城迁到洛邑,用一年的时间见了两座城。一座是王城,在溪边,里面住着国王的行宫,官员们的官署。另一座城是外城,紧靠王城,在东边,又叫郭,里面居住民众有强大的不对,将领都是周国的贵族。

东都建成,周公就还政给周成王,至此,周朝的东都成周,西都宗周都以完备,周天子是天下的大宗,各诸侯是天下的小宗,天下才开始稳定下来。

东都成周何西都宗周之间最肥沃的土地是,周王朝统治的核心领域。周武王何周公把全国分成七十一个诸侯国。诸侯国给周朝进贡,分别有粮食、钱币、人力和兵源。周朝和各诸侯国形成一个大的网络,相互关联相互依存。

这些大大小次奥的诸侯国,又分成三个部分,中间部分是“国中”,城外是“四郊”,最外的是“野”。四郊的人和城中的人都称为国人,住在“野”的人,称为“氓”或者“野民、野人”。自此人与人之间开始有了严格的等级之分。

国人要交军赋,服兵役,地位比野民谣高些。野民主要提供无偿的劳动力,把劳动力借给国家去耕种公田。每年春天,天子要带着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向天帝祈求丰收,然后到籍田,扶着耒耜推三推,掘起一块土,宣告春耕开始,这是籍礼。公要三倍于天子的劳动,卿要三倍于公的劳动,以此类推,最后由野民把公家的籍田耕种完毕。

百姓耕种完籍田之后,才能耕种私田,这个制度叫做“井田制”。中间是公田,四周是私田,由十户左右的人家耕种,一块块土地阡陌纵横。像一个个“井”字。“阡”为南北走向,“陌”为东西走向。

周朝的礼让国家注重祭祀,这些祭祀的费用都是从籍田收获而来,公田就是用来祭祀和救济灾荒的,但是由于后来的腐败,这部分被官吏和贵族私吞了,这部分费用又让百姓另出,因此后来的礼乐成了百姓沉重的负担。

终于到了礼坏乐崩的地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周公的梦想,分封而治,制礼作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tsgi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