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陶寺乐器
中国是礼乐之邦,乐以载道,所谓“周公制礼作乐”,是说礼乐制度是西周初年周公姬旦制定的,但其实礼乐制度夏、商便有,更可以上溯到陶寺文化,有充分的考古发掘实物证明:中国的礼乐制度在龙山文化时期就已经形成。
陶寺目前共出土乐器28件,包括土鼓6件,鼍tuó鼓8件,特磬4件,铜铃1件,陶铃7件,陶埙xūn1件,口簧1件。
陶寺早期的墓葬已发掘1300余座,等级最高的大型墓葬有5座,是陶寺最高首领的墓葬,出土有多件的乐器,且已经形成固定组合。
固定组合的礼乐器已经代表身份等级,其中陶寺M3016、M3015、M3002三座大墓礼乐器的配置都是鼍tuó鼓2件、土鼓1件,特磬1件。而另两座大墓M3072和M3073配置不全,是因为被破坏的很厉害,出土的礼乐器并非原本的情况。
从级别看,鼍鼓、土鼓加特磬的配置等级最高,是陶寺首领的专用的礼乐重器,单出土鼓的大墓等级低一些。
土鼓是陶土制成,筒口蒙动物皮革,敲击振动发声。鼓底部有三个凸起的小洞,推测是通过蒙住不同的小洞,可以调节鼓声的高低。
鼍tuó鼓是指蒙鳄鱼皮的鼓,陶寺的鼍tuó鼓都是木制的,把大树干掏空制成鼓腔,表面用漆画出纹饰。所蒙的皮虽然已经腐朽,但残留的鳄鱼骨板(鳄鱼背、腹的皮肤上都有骨板,考古发掘中通常只能发现残留的骨板)证明是蒙的鳄鱼皮。
扬子鳄古代称“鼍tuó”,今生存在长江下游,人们常会疑惑四千年前的黄河、汾河流域是否有鳄鱼生存?同时期陶寺附近的芮城清凉寺也出土有鳄鱼骨板,经同位素实验证实是本地的扬子鳄。
石磬是西周乐悬制度的重要成员,陶寺的石磬都是特磬(与晚商出现的编磬不同,只有一件,称特磬),造型古朴、制造粗糙,磬上有敲击的痕迹,音高不统一。
陶寺出土的特磬是考古发现最早的石磬,它的诞生是一件大事。
土鼓、鼍tuó鼓、石磬是重要的礼乐器,都出土自大墓。陶寺出土的陶铃、陶埙xūn则绝大多数出自居住区,更可能是日常的实用器。
陶寺铜铃是中国最早使用复合范铸造的红铜响器,出土于陶寺晚期的小墓,墓主人50多岁,身无长物,仅有铜铃陪葬,此时铜器还不能代表身份等级。
除了上述的乐器外,陶寺手工业区的水井J401中出土了一件骨质“口簧”(今又称口弦、口弦琴等),同样的乐器在同时期的陕西神木石峁mǎo遗址出土了21件,《诗经∙小雅》中说:“吹笙鼓簧”,这种乐器就是簧。
簧上面的圆孔穿绳用,中间的舌状长条是簧片。演奏方法是通过拉绳带动簧片振动,并且口簧横于口中,靠口腔呼吸配合发音。
石峁和陶寺的口簧是世界范围内最早的实物,是口弦类乐器的祖型,中国是口簧的发源地,此后传播到世界各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