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大多数人都会高估自己的表达能力,包括我自己。
有时候,当我们自认为已经说的很清楚的时候,可能对方还在云里雾里。
比如,有时候和新员工沟通时,我会讲一些行业内的术语,如“撬装站”“油库”等(本人来自于互联网+石油行业),新员工总是一脸懵逼;
你说啥?又会遇到一些人把自以为所有人都会明白的概念、名词挂在嘴上,特别是让女孩子抓狂的专业名词,像“ABS”“EBD”等,让我都无法接话。
我觉得我智商有问题还好有下面的书来拯救我们。
书原文片段
表达沟通遇到的第一个阻碍就是专业术语。不得不承认,越是社会精英、学历程度高的人越喜欢使用专业术语。
专业术语,具有划分“圈层”的作用。比如,当一个人的谈话里充斥着“IP”"保底发行""一剧两星""斯坦尼康"这类词语时,说明这个人是做影视工作的;“资产端”“待收”“分仓”“自融”这些词语显然更可能出现在互联网金融从业者的谈话间。
在医学界更是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专业术语。AV是动静脉;SB是标准碳酸氢盐;CD是剖腹产。
说到这里,我倒是很想建议各大医院的体检中心,如果能把体检指标的名称翻译成普通人能明白的词语,那就真的造福人类了。先不必说低密度胆固醇、甘油三酯、高感度前列腺特异抗原这类词,仅仅是结石、钙化、囊肿、结节这些概念就已经让人头昏脑胀,不知如何是好了。
完全不使用专业术语似乎又不可能。“结石”“血管瘤”这类词还真找不到一个更好的替代词语。不过,我们可以通过打比方来让一件晦涩难懂的事变的形象易懂。万通地产董事长冯仑就是这方面的典范。谈到企业、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的关系时,冯仑说:“一个好的企业就是一座好的庙,一个好的企业家就是一个好的大和尚,一个好的职业经理人就是一个好的小和尚,我们给客户的永远是1%的使用价值和99%的希望。”
冯仑对社会、商业、江湖、人生的很多思想和见地总能够在通俗、有趣的话语中“直指人心”,正是这种幽默、形象化的语言让冯仑收获了“商界思想家”的美誉。所以,打比方是转化专业术语和复杂概念最有效的方法。
如何避免交流时的尴尬呢?
第一, 能不用专业术语就不用专业术语;
第二, 非用不可时,可以用“打比方”的方式来进行解释
比如下面的场景:
男生:女生,什么是安全感?
女生:安全感就是尽量的把风险减为零。就像,去游泳池游泳,水不深,你也会游泳,但是一定要抱着救生圈进去。
男生:在你们眼中,直男癌是什么样的哦?
女生:直男癌就是固执地在计算机时代使用算盘的男人!
你看,这样沟通起来是不是更加生动又形象了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