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笔者写的几篇短文受到了总编和读者的一致好评。其实,自己到没觉得有多么好。相反,回头审视一遍,反而觉得有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
笔者反思了一下,有如下几点:
1,个别语句读起来拗口,不是那么通顺。
2,叙事还不够细致,导致情感过渡有间隙。
3,用词特别是成语运用有堆砌现象,本来用一个成语表达就可以了,笔者连用三到四个。
#这一方面,是笔者有意而为的,目的是为了让自己的学生知道,这句话有这么多“成语”可表达。
4,笔者在表述主题的分述中 ,往往由一个事件扯到另一件事。只得用“扯远了”挽回。
在60篇文稿中,大约出现了三次这样的情况。
以上几点,有待于在今后的创作中有所改进。
做永远的学生当然,笔者也有几点不成熟的经验与大家分享。
1,虎头--豹尾--熊腰
这个提法早在中学时代老师就告诉我们了,是行文创作中比较好用的一种。
一个吸引人的开头--虎头;
一个坚强有力的结尾--豹尾;
一个有血有肉的叙述过程--熊腰
这一观点,无论在记叙文,散文,议论文中,都是可运用的。而且在散文,议论文中十分重要。
但需要 注意的是,把记叙文写成散文的,有叙有议,叙议结合的是好文章。莫言老师的小说中,这一特色就十分鲜明。读者可以去感悟一下。
反之,把散文写成了记叙文,是最不可取的,也是初学者常犯的毛病。
2,文章写完,要自己至少读三遍。
自我 先读三遍,去体会句与句之间表达的连贯性。还要找出表达上拗口的句子,根据上下句之联系,重新安排语序词语的组合或转换表达方式,准确选择用词,实现无缝对接。
3,过渡段要过渡自然,语句概括简洁。
笔者觉得在过渡段方面用的还是比较成功,这里不再展开论述。您可以随便找一篇笔者的文本,去慢慢体会一下。
4,标题是文章的眼睛。
读者首先是奔着标题来的。
这方面恰恰是笔者的软肋,在60篇的文稿中,笔者的标题都比较随心所欲,这是笔者的一个困惑,也是点读量不高的原因所在。
有几篇点击率高的,大部分是有了几个总编的点评才上升的。
在此感谢总编门对我的栽培。
笔者最骄傲的一个题目是
《悠远南昌思齐鲁》
一是觉得“悠远”用的好,远古,古代都显得生硬,无味。
“悠远”表达的意思是从古至今,而不仅仅是“古代”。
二是,“思”字用的极好。既说明南昌与齐鲁文化有关系,又表达了齐鲁文化的重要性和影响力非凡,是中华文化的源泉,是华夏文明的根脉。
上述几点看法,不知是否对您有所启发。
如果有那么一点儿,也是笔者之心愿,您的拜读,是我之荣幸!
让我们一起努力,互鉴互学,取长补短,学无止境,聆听哲人尼采之劝,直到--
【学习死】!
谢谢!
2020年3月22日于昆山脚下一村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