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梁树丽
![](https://img.haomeiwen.com/i7588525/2b4a50e32c35955f.jpg)
01.
外研版七年级下册第九模块第二单元有一篇阅读文讲莎士比亚,在最后一段的总结中有这样一句话:He was rich and successful.
“富有和成功”这两个形容词定义了莎士比亚的一生,那么这两个形容词的位置可以交换吗?是否我们可以写成He was successful and rich?
这是一个有趣的思考。
很快孩子们有了异口异声,最后我们得出了一个不能交换的结论。successful是一个有格局的抽象词,它大的可以包罗万象;而rich是一个很具体的实际词,英语最讲究的是小到大的排序,自然这个顺序不会错。
这两个形容词的差别被我们定义在内外,如网格,中心点和外展环。
02.
到了第12模块第二单元,我们学习西方音乐,孩子们认识了莫扎特。对于这个音乐神童,他的一生的描写最突出的字眼是“poor贫穷”,而且又加了一个强调词very。
好奇怪!
为什么莎士比亚那样富有,而莫扎特却如此贫穷?难不成当时的人们不喜欢音乐吗?显然又不对。
我们需要引领孩子去寻找答案,这个答案不是知识点而是生活。
莫扎特六岁前就会弹钢琴和拉小提琴,他写出的音乐作品堪称完美,而且还是高产,他在欧洲很多城市举办音乐会,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却让自己过到了穷困潦倒的地步,难不成就只是因为他不会理财吗?
03.
rich和 poor这两个形容词的背后是什么样的文化背景?
让我们一起随着时间逆行到16世纪,当时的英国处于伊丽莎白女王时代,国运更加昌盛,文化更加繁荣。尤其是伦敦,人们对文化生活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此时正好为戏剧艺术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同时在这一时期,英国涌现了一大批才华横溢的剧作家的同时也培养了大量有购票看戏习惯的观众,双方互为良性因果,共同推进了英国戏剧的繁荣发展。
莎士比亚可谓生的逢时,他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巨匠,也是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中的巨人,最明显的是他深受伊丽莎白一世的欣赏,被女王欣赏自然人生一路开花。
时代,对人的影响很重要!
04.
我们再来看看莫扎特。莫扎特出生于1756年的奥地利。他比莎士比亚晚出生了近二百年,而18世纪中后期是一个社会动荡时期,莫扎特的一生刚好就处于这样一个时期。
作为音乐神童,莫扎特很早就进入宫廷成为乐师,但慢慢随着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加深,他渴望摆脱大主教和宫廷的束缚,去寻找自由,去创作真正的音乐,正因为他的果断离开,不依附宫廷和贵族他自然就失去了金钱来源。
之后他虽然名义上是一位自由作曲家,实际上仍然无力抗争封建统治阶级对他的压迫。在那个封建势力还相当强大的年代,他悲剧的结果应该说是难以避免的。即使有群众喜欢他,支持他,但众人迫于封建统治阶级的压力也不敢伸以援手。
莫扎特在短暂的一生中创作了600多首作品,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音乐财富,是西方音乐史上公认的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但纵使有旷世奇才,在时代的浪潮里,也只能随波沉浮,虽努力冲破时代的桎梏,但个人渺小如沧海之一粟,天才如莫扎特也无法摆脱时代的左右,最后穷困潦倒病死。
莫扎特如果选择依附大主教,依附权贵,,那么他的人生是否会改写?他是否不会英才早逝呢?或许他可以像海顿一样唯命是从,卑躬屈节的活着。
可是莫扎特就是莫扎特,他敢于反抗封建势力,敢于和命运斗争!
我们想说莫扎特一生太过短暂,他是音乐史上的一个悲剧。
05.
大环境对人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在班上引导孩子们讨论这些问题的时候,我们已经都出了文本,走出了考试的范围。
我希望自己的课堂能留给学生更多的人生和价值的思考。
书本之外的东西是最有用,最有价值的,而我需要让孩子们从文本入手向深处去寻找答案,去真正走进人物,去触碰灵魂深处的光。
英语学习不是我们普遍认为的那样“背背而已”,仅仅停留在书本知识的表象阶段,难以形成逻辑思维,也不利于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和辩证思维。
教师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去解“结”,从文本入手作有价值的探索,这个探索会影响孩子们去热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