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三起解》赏析

作者: 糊图涂 | 来源:发表于2020-06-11 15:40 被阅读0次

    《女起解》原是本戏《玉堂春》重要场次之一,独立于本戏成为折戏之后,冠名《苏三起解》,京剧、蒲剧以至不少剧种争先上演,可谓家喻户晓。京剧以唱腔闻名,尤其是梅兰芳唱功绝佳;蒲剧则在唱、念、做的综合性表演方面有新的突破。现试从欣赏者的角度谈一些看法。

       苏三唱〔西皮流水〕:“苏三离了洪洞县,将身来到大街前。未曾开言我心内惨,过往的君子听我言:哪一位去往南京转,与我那三郎把信传,言说苏三把命断,来生变犬马我当报还。”

        此段唱腔简洁明快,流畅自然,作为京剧艺术的经典唱段广为流传。此片段在京剧中采用的是北京方言,所以广大听众容易听懂,这是其它剧种不可能有的一个明显优势;二是京剧本身以唱功著称于世,京剧演员在学艺过程中非常重视唱、念基本功的磨练,梅兰芳尤为出类拔萃者。京剧虽说唱腔绝佳,但苏三道白、唱腔和动作表演如稍有偏差,便不能很好地凸显苏三内心的愤懑不平。尤其是作为折戏演出时,因脱离了本戏整体,如果处理不好唱、念、做的关系,只“为唱而唱”,就会使这折戏所具备的综合表演艺术在舞台上显得呆滞。梅兰芳及其配角高超的唱、念技巧和人物内心情感融为一体,使得一折戏下来苏三的心情初看似平静如水,细审却如波涛翻滚,大有于细微处见功力的妙处。

       两个剧种《苏三起解》在人物形象塑造上的差异,主要在于对剧本改编的时间不同。京剧梅兰芳演出本的改编当在五十年代,故“旧戏”的痕迹多一些,而蒲剧改编于八十年代,其时人们对传统剧目改编的认识早已不同于往日,故带给观众一些“后来居上”的编剧技巧与人物性格发展上的成功处理。在蒲剧中,沈燕林的形象几近天壤。京剧中沈燕林是一位知书达理,善良正直的正人君子,他在烟花院遇见苏三,一见钟情,顿起怜悯之心,为苏三赎身,并且将苏三纳为小妾,他是“误食”毒食而亡。而蒲剧中沈燕林则是一位酒色淫逸之徒,他和老鸨串通,一起谋骗苏三,逼迫苏三与其成婚,后“贪食”而死,和自己贪婪无赖性格相符。 戏剧是一种侧重以人物唱、念为手段,集中反映矛盾冲突的一种综合性舞台艺术,这样才有戏剧性可言,京剧《苏三起解》一出戏在矛盾冲突上展现不足,就使得整出戏平缓无起伏,以致没能为人物展示性格提供很好的条件,人物形象呆滞,对广大观众来说,只能品味京腔的听觉美,而舞台表演方面似乎不能唤起观众的审美注意力。蒲剧《苏三起解》情节设置上,冲突合理,跌宕起伏,感情富于变化,戏剧性较强,舞台演出成功的机率相对要大。两个剧种的《苏三起解》各有优缺,我想在这个过程中也不乏交流合作的一面。戏曲发展到今天,剧种之间艺术上的交流与互相吸收较之过去要容易得多,倘若各剧种既能保持自己的特色,又能吸收兄弟剧种的艺术精华,戏曲艺术将会长青。

相关文章

  • 《苏三起解》赏析

    《女起解》原是本戏《玉堂春》重要场次之一,独立于本戏成为折戏之后,冠名《苏三起解》,京剧、蒲剧以至不少剧种争先...

  • 苏三起解

    【西皮流水】苏三离了洪洞县,将身来在大街前。未曾开言我心好惨,过往的君子听我言:哪一位去往南京转,与我那三郎把信传...

  • 苏三和杜十娘

    几乎人人都听过《苏三起解》的片段,差不多都能哼出“苏三离开洪桐县……”这一段儿。但大多是断章取义不求甚解。知道整个...

  • 香港四大癫王之二:陈宝莲 一代艳星的陨落!

    在京剧<苏三起解> 中,苏三唱道:”自古红颜多薄命,话不虚传果是真。” 香港四大癫王中的陈宝莲,她的人生际遇正好印...

  • 文游天下(472)苏三监狱

    文/石岩磊 京剧《苏三起解》可谓是家喻户晓,尤其是开始的几句唱词对许多人来说耳熟能详:“苏三离了洪洞县,将身...

  • 京剧常识:水发(二)

    旦角头上有水发,也不会平安无事。像《苏三起解》里的苏三,《六月雪》里的窦娥,身蒙不白之冤,铁索锒铛,牢狱受苦,也是...

  • 唱着玩儿的《苏三起解》

  • 美好生活

    《苏三起解》戏曲的最后,苏三说,如果他是王景隆,他会认我吗?说着,帷幕落下,任人去想。生活也一样,常常让人十指交错...

  • 苏三

    苏三离了洪桐县 却从没有离开观众的心 她戴刑枷回眸一望 无限的哀伤与幽怨 写在美丽的大眼睛里 苏三起解的故事 悠悠...

  • 雕塑艺术86—《我浓》

    作者:吴彤 材质:石头 尺寸:高2.5米 说明:此作品将经典京剧《贵妃醉酒》和《苏三起解》的主人公杨贵妃与苏三两位...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苏三起解》赏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rvbt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