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孩子十岁,五年级,多年来,为了孩子能快乐的阅读,我也花费了不少心思,我家孩子不是你们所说的:别人家的孩子。
孩子,永远是天使与恶魔的结合体。我家孩子胆小瘦弱,怯懦爱哭,但是不失机灵聪明,坚忍上进。孩子缺乏恒心,但是自信,缺乏自律,但是自爱……
于是在关于引导孩子阅读的路上,夫妻俩一直在研究琢磨,孩子就像一个临床试验品,几年来得出了一些些经验。

孩子的阅读,很多父母肯定面临着下面一些问题:
1、不喜欢阅读(游戏,玩具或者其他事情的吸引力远大于他对读书的兴趣)
2、喜欢短篇,或者喜欢他感兴趣的内容(其实长篇阅读是孩子培养恒心的好方法)
3、不知道该读什么书(其实这也是父母的问题,名著无趣味性,有趣味性的无用性)
4、孩子读书过眼不过心(阅读质量低,这其实不是孩子需要面临的问题,大人们也面临这个问题,大家可参考我简书里面的文章《如何摆脱低质量的阅读》一文,也许可以给你一点参考建议)
5、看书不勤于思考(看书只注重情节,不自考故事本质和内涵,这是弱思的表现)
6、孩子阅读一般不乐于分享(其实这里提现的是孩子弱于表达,无法表达,就不敢于去分享)
7、督促才会勤勉(孩子很少主动去阅读,好像只有督促才会勤勉,没有养成读书饥渴的习惯)
我想,每家孩子各不相同,也许遇到的问题不尽相同,但是肯定都会面临着上面这些问题。
针对孩子这些顽疾,我开具了“八字”良方,次八字既是:
乐引,乐读,乐享,乐思
二
乐引
其实就是兴趣引导,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不完全赞成这种说法,但是对孩子的阅读引导确也起到一定作用。要想做到乐引,父母可以做一下这些努力。
其一,父母以身作则。
少看电视,少应酬,不打牌,多阅读,多聊天,多出游。我家很少煲电视剧的,老人会看,但是一般不影响孩子。老人在小区里面也打牌,但是不能带着孩子打,不能在家里打。而我夫妻俩不知道牌为何物。我们很多的时间都是在读书(其实很多的时候都是在进修考级,但是确实阅读了很多的书,用我家的书架为证),就是没看书的时候,也会在书房练一手小楷,抄一遍心经,稳稳自己浮躁的心。

其二、跟孩子在一起多聊天,并引导孩子去阅读。
其实聊天是引导孩子去阅读的最好方式,就像我,喜欢带孩子出去旅游,且偶尔来一两次野营。我机会给孩子讲出去旅游该注意的事项,于是他就要我给他买关于野外求生的相关书籍,甚至把贝尔的《荒野求生》全套都买了,他竟然全部看完。还有我和他爷爷喜欢钓鱼,他竟然把我钓鱼的书都看完,并煞有其事指导他爷爷钓鱼,呵…………
去年北京之行,我们住在四合院里,我就跟他讲起城南旧事里面的事情,他问,是哪里的故事,我说是《城南旧事》那本书上的故事,北京回来后第三天,他就把那本书看完了。
跟孩子聊天,你掉掉书袋子,肯定会钓到孩子胃口,并掉进孩子的心里。
其三、备他兴趣爱好相关的书籍。
我家小子喜欢小动物,一直以来希望自己能养小动物,可能每个孩子都有这个祈求,但是在高楼大厦里居住,确实不方便,只有回到乡下,看他能跟小动物打成一片,聊以安慰他小小心愿。
以此,我们引导他的阅读,在三岁的时候,就开始带他看海洋动物和恐龙的图画书。后来他是对整个海洋动物和恐龙如数家珍,出去只要看到有这方面的书籍就望着我给他买,很多都是重复的,他也不厌其烦。
后来给他买了沈石溪的全套书籍,让他知道大自然的残忍,动物之间的温情。
查理九世,他自己要我帮他买的,因为他同学有,但是不全,于是给他买了全套,二十多本,他竟然全部读完,并且故事情节说的头头是道。
其四、家里少一些玩具,多一些书籍,陪着孩子阅读。
在孩子的床头,书桌,书包里,不要少了他喜欢的书籍。孩子随手都能阅读一下。我家孩子床上,书桌,是被他奶奶埋怨最多的地方,因为永远是书籍凌乱。为孩子床头准备一盏台灯,他睡前可以读读书,哪怕十分钟。我家孩子很多时候看书都需要催促他睡觉,这其实也是一件麻烦事,物极必反呀。
陪伴其实才是最好的引导,我家孩子也不喜欢读名著,老是被我笑话。没办法,我开始陪着他读。
西游记,孩子应该感兴趣,带着他读了十几回后,他的兴趣来了,后面的事情,你就享受他阅读后跟你的分享了。
在一起阅读中,一起享受经典名著的架构之磅礴,构思之精巧,想象之丰富,描写之优美,刻画之形象。词语优美,语句精妙,两人朗读起来都是郎朗上口,大量对仗,排比,夸张,比喻句子让孩子都觉得书里面的东西都生动起来。他也开始喜欢,并等着跟我一起读。
记得第一回,美猴王要远行求长生,里面有一段描写猴子们为他饯行,里面描绘了二十多种水果和食物,一个个形容的让人垂涎欲滴,孩子读着都在吞口水,被我笑话好久。这种阅读的乐趣太难得了。
这也许就是名著的魅力所在,但是这么厚的书籍读完并带他一起思考讨论,还真不是一朝一夕之力。
其五、给孩子一个书架,且多逛书店。
其实孩子现在读一本书,以他的认知和理解,是流于他现在知识面,如果他想二次翻阅,就去书架,他的每次翻阅收获都会不一样,这也是为什么要给孩子一个书架的理由。其实我们在不同年龄阶段读一本书,认识都不一样,何况孩子在他认识这个世界变化最大的几年,认知差异感会更大。

只有去了书店,孩子才会觉得他有很多书都想看,家长可以观察,他翻过哪些书,看过哪些书,如果可以,奖励一两本吧。
书店其实就是孩子的大千世界,因为他需要了解这个社会的东西太多,而这里是他找到答案的主要途径。
三
乐读
乐读其实就是快乐阅读,这可是件很难的事情。
孩子的学习任务本来就重,大部分阅读有老师和家长布置作业式要求下去阅读。因此只有饥渴才能刺激快乐。
首先,阅读没有任务。
不要给孩子定什么阅读任务,不要孩子写什么读后感,阅读不是压力,阅读是享受。是孩子求知欲自发的需求。
其实,任务感是自己给自己压力,如果是孩子喜欢的,那么他肯定不会嫌弃这是任务,而是兴趣,是爱。犹如你怀抱着三十斤自己小孩和三十斤一无用处的石头,感觉是不一样的。一个是爱,一个是负担。
其次,阅读不设范围。
只要不影响孩子健康的书都可以看,这是我观念。只要他沉下心去阅读,并能区分好坏是非,都可以让他去快乐的阅读。像我家孩子,钓鱼,旅游,荒野,烹饪,养生,时尚杂志,甚至化妆的书籍他都在看。
他读他妈的时尚杂志和化妆书籍,也不为一件好事,他学会欣赏美,对美的要求也有了自己的见解。当我穿着搭配不合理时,他会一套套理论笑话我,做父亲的无言,但也得怼回去:我色盲(我是红绿色盲,家里人都知道的事情)。哈…………嘿………,自己也得进步,也许再过几年,还真不如这小子了。早早的成为前浪被拍死在岸上,也不爽呀。
再次,阅读不限方式
阅读不仅限纸质书籍,当然,纸质书籍是家长们最好控制孩子阅读质量的阅读方式,可是在这个电子媒体泛滥的时代,纸质介质阅读方式有限了。电子阅读和电视节目也不为是一种很好阅读打开方式。
经常陪孩子看一些电视节目,如《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一本好书》等有益于读书的节目。最近《一本好书》比较火。这种特殊的演绎方式引起孩子很大的兴趣,于是我为他,也为自己买了这些书一起与孩子读。

当下,新媒体阅读已经渐成趋势,很多经典名著在手机APP里都能阅读,因此也给孩子接触新媒体阅读的机会,与时俱进。其实孩子现在对新媒体的接受度比对纸质媒体的接受度会更容易。
最后,阅读目的单纯。
书是读的,不是用来衡量孩子学习成绩的,也不是拿来炫耀的。孩子大量的阅读不一定在考试中获得高分,不要认为阅读是为了考试。那可是自我底蕴的沉淀,不是分数的表彰,这是家长需要认清的事实,如果为了得到高分而去应试性阅读,想走终南捷径,那么失去不仅是阅读的乐趣,还失去了搭建牢固人生底蕴基础机会。
让书擦过的心灵更纯净,被书滤过的目光更远大。
四
乐享
乐享就是快乐分享,孩子阅读了,是有他自己的理解和认知,可是他的认知一直保存在心里,没有表达的出口,他会觉得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这也是“学有所用”的最简单的道理。但是如果你逼着他复述书里面的内容或者谈自己的感想,那与逼着孩子写读后感有什么区别呢?
第一、分享阅读的内容
孩子阅读一本书,他能跟你分享,而你需要作为一个善听善引者,激起他的那份继续阅读的热情。
你可以在适当的时候,适当的情景,把他看的书的内容调出来。记得去乡里,看见几只大白鹅对着我们唱歌,我就笑这说:仔仔,抓住他,让他带你去旅行。于是一路上他就穷尽他记得的内容,说了《骑鹅旅行记》里面许多的趣事。而我作为一个忠实的听者并好奇的引导他说着他知道的故事,并装着是他粉丝一样鼓励他。
孩子读过《装在口袋里的爸爸》,很遗憾,我没看过。一天假日,出游路途,妈妈在絮叨着,他就跟他妈说,不要絮叨老爸,你想把老爸装在口袋里呀。
一车人跟着哈哈大笑,于是孩子跟我们讲起口袋里爸爸的故事,思路清晰,情节曲折,一个接一个。路途似乎很近,时间似乎很快。
第二、分享阅读的想法
只要阅读,肯定是有收获的,孩子的阅读是没有目的性的,纯粹是兴趣和爱好吸引了他。

很多时候,仅关注故事情节。可是怎样让他读有所获呢?记得与孩子读水浒传鲁提辖三拳打死镇关西,孩子读过之后好像没什么感觉就过了,我觉得这是他没有阅读收获,这时我打断他说,你知道镇关西开了几个铺子,他说一个,我说不是,他开了三个,他觉得奇怪了,坚持说是一个,就是一个肉铺,我说:那是他自己开了一个,但是鲁提辖还给他开了两个,一个是油铺,一个彩帛铺,另加一个水陆道场。此时,孩子捧腹大笑。
我接着问,这用来什么修辞手法,他很自信的说,是比喻。我说对的。但是你觉得只是比喻吗?他说,应该只有吧。他不确定,其实我也不确定,但是我告诉他们这里应该还有一种修辞,那就是通感。他不明白什么叫通感,跟他讲了很久,他还是一知半解,也许他现在还不明白。可是我想他至少接触了一种新的修辞方法,叫通感。
第三、分享总学习
分享,就是交流,就会碰撞,就会收获彼此。
思想是个很奇怪的东西,一人一个苹果,给对方,彼此还是一个苹果,而分享思想不一样,一人一种思想,分享后,每人就有了两种思想。
阅读的分享,那就是两种思想的碰撞,如《一本好书》电视节目,每间隙有三个资深评读人会一起交流读书心得,立场不同,出发点不同,理解不尽相同。孩子的知识面,认知感都不足以支撑他的思想架构,因此他在与朋友,同学,父母分享的过程中,是一个很重要的学习过程,也是两种思想的学习和互补。相信你会让孩子在你的认知和理解深度,学习到更多的东西。
第四、分享总成长
孩子的成长速度是惊人的,在陪读的过程中,你会感觉到他的成长速度远比你的成长速度快,只能感叹长江前浪推后浪。

可是很多时候,父母有一点急于求成,甚至揠苗助长。认为孩子独立读了几本书就要求孩子有很大的成长,可是在没有你乐引乐读乐享的引导,孩子自我野蛮成长,很多时候并没有你想象中的快。
其实,读书的成长,犹如苍遒劲壁松,疏影横斜梅,都有同样的美感,都得呵护。
五
乐思
乐思其实就是阅读中勤于思考,俗话说,吃饭不嚼不知味,读书不想不知意。孩子也许最初阅读的时候由于认知和理解层次不够,不会思考,懒于思考。其实还是有很多的引导方法的。
首先、引导孩子学会独立思考
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相对来说是欠主动,因此家长必须去引导。
如何我引导?其实很多时候还是兴趣引导。
你家孩子喜欢绝地求生游戏吗?至少我是不会,从没下载玩过,是不是很out了,可是我家孩子喜欢玩。一天周末我看他玩游戏已经超过一个小时,我凑过去,他赶紧把游戏退出,我说,不要退,让我看看你的战绩。于是他开始在玩,我在旁边看,一局下来,与四个战友各自为战,挂了。这时候我记住他游戏里面几个点,其一,队友各自为战,其二,游戏中毫无方向的横冲直撞,其三、不知道利用环境选择武器。这时候开始我对他游戏问题点的剖析。我说,你再玩一局,按照我提供你的方式你自己边想边玩,你觉得凭你的经验去细想对策,一局下来,节奏很慢,但是他主动与队友沟通,并且吆喝队友针对性的目标进攻,充分利用装备,最后好像他说他们凭借血量吃鸡了。呵呵…………我就嘲笑他,就凭你们这样玩游戏,不去思考,想办法,你那玩游戏还真一点意义都没有了。玩游戏其实是可以锻炼面对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不是要你在这里欣赏自己被挂的过程。就这傻劲还玩这么高端的游戏。

看他看我的眼神,羞愧的真想用AK把我干掉似的。把手机一丢,不玩了。但是第二个周末,两个小时的游戏他说他吃了两次鸡。我就说,怎么榆木脑袋瓜子开窍了?看来那里面的水分在减少了。
其二、利用你的思维方式带孩子打开书外的天地,锻炼他们多维思维
很多时候,孩子读了书之后就是读了,脑袋里没有任何印象了,因为书里面的内容以他的认知来看,没有什么不寻常。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过眼不过脑。
我经常跟孩子读书,我会横向比较,纵向比较。让他觉得很多书是有相似之处的。我曾跟孩子比较了他们喜欢读的冒险小说《骑鹅旅行记》《八十天环游地球》《鲁宾逊漂流记》《爱丽丝梦幻仙境》《格列佛游记》《地心游记》《飞屋游记》《海底两万里》都是孩子喜欢的书籍,都是发生在不同时空的不同人物的历险,带着孩子多维比较一下,他就觉得新鲜稀奇。会记住每本书的特点。可是我们真的要孩子读那么多书吗?孩子不会选择,父母必须要学会选择,买书时,也可以问询孩子的意见。别给孩子添负担。选择一两本经典一点的读好了。
其三、要精读细读,不要敷衍自己的阅读时间
经常跟孩子说的一句话:要干就要全力以赴的干好,要不,不要干,别浪费自己生命。
我们做事情,其一,要效率,其二,要结果,其三,要有收获。这样的事情干起来才有意义。(呵…………不要认为功利性太强)
我不要求孩子读很多书,但是一定要精读。像读四大名著,我们是朗读的,一字一句,尽管速度慢,但是收获多,思考的时间充裕。还时不时停下来,反复欣赏精彩部分。
这才算是效率,这才会有收益,不要辜负和敷衍你和孩子所花的时间。
六
乐引、乐读,乐享,乐思只有八个字,说起简单,做起来难,其实我们也是在“路漫漫兮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路上,不同性格的孩子,不同情况的家庭。没有一成不变的套路可以应付所有的孩子,俗话说:知子莫若父,知女莫若母。因材施教,对症下药。才是我们打开孩子学习生活的最佳方式!

最后还是用四点来与大家一起共勉:
1、做个懂孩子的父母(懂事的孩子是懂事的父母教出来的)
2、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形成三观正确的家风)
3、孩子的投资时间很短暂,不要认为还来得及(三岁看长,七岁看老,很快孩子大了,你老了)
4、学会跟着孩子一起成长,别拖了孩子的后腿(孩子不是你梦想的实现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