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读吉布森的《差分机》,我突然意识到,蒸汽朋克并不适合用来写小说。
这本书真的很难读。
作为蒸汽朋克的滥觞之作,吉布森不得不在书里描写各式各样的细节,把这个独特瑰丽的幻想世界一点点的构建起来,以免读者连蒸汽朋克的基本特征都把握不到。
黄铜铆钉和冒出丝丝蒸汽的铜管,以及维多利亚时代的社会风貌,它们对于某些蒸汽朋克的狂热拥趸而言,固然是十分受用,但是彼时蒸汽朋克这个概念尚未成型,而它正是从这本风格鲜明的小说里生发出来的,人们形成的视觉映像,也多源于影视作品和游戏。所以这些描写不可避免,更无需省去。
或许作者热衷于对一些无关紧要的细节着墨颇多,便是出于此。
我以为我翻开了某本意识流小说。
如果以某些畅销书或大众通俗作品的标准来衡量,它的确难以带来足够的阅读快感。同《哈利波特》《基督山伯爵》《射雕英雄传》这些靠用传统讲故事手法的作品区别明显。
书的结构和布局很散,第一章(程序一:)写完之后就被搁在那了,相当长的时间没要管的意思,不埋伏笔,不设计悬念,与两个人没什么关系了,中间的时间倒是提了一下,然而接下来就着力于性爱描写了。事实上,大部分陆续出场的人物大都是功能性的,出现的目的是与主角互动,让故事发展,推动情节后便消失的莫名其妙,可谓用之即弃。没有好的出彩的人物,小说就会很空泛,很“轻”,人物犹如小说的压舱石,可以配置重量分布,把小说变得结构匀称美观。
主角游览大千世界,每接触一个人,就可以披露一点真相,主角像一个侦探,一切事物抽丝剥茧地被展现,故事借此不断向前。这样写其实挺好的,娓娓道来,有层次感,有细节感,但是作者如同一个贪玩的小孩,对任何事物都不乏好奇,但又沉迷不拔,最后不可避免的臃肿不堪和乏味。
“你在和我说话吗?”旁边的一个人问马洛里。马洛里吓了一跳,“没什么。”他咕味着说。
这一段话有点莫名其妙,马洛里随后挨了一顿毒打,发生的原因是一个酒鬼莫名其妙的的找茬。作者设置巧合,大多作为激励事件,可以有效的的推动故事向前发展或改变故事走向,这里显然多余了,它不值得去写。
如果你上一章描写了一把步枪,那么你下一章一定要让它发射子弹。——屠格涅夫
除了混乱,臃肿,意义不明,它还是有优点的,因为吉布森和如上帝垂手造物,把一幅伟大世界的图景掀开了一角,把蒸汽朋克世界诸多细节凿刻的栩栩如生。
除了专门以蒸汽朋克为背景的游戏电影里诸如《英雄联盟》里的深海泰坦,《》,再到可以看见其明显的影子的朋克类型分支,生化朋克,晶体管朋克,发条朋克等等,可见其影响广泛。它独特的物理环境营造的怀旧氛围,无时无刻不催生出一种迷人的力场,让那些为之着迷的文化产品消费者们欲罢不能。
我方才用我的“野生”写作观评判它,不停地挑刺,把它说得一文不值,但不妨碍把它放在一个较高的位置上。
我甚至觉得一部作品伟大与否,和它好不好是两码事,不存在必然联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