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 滑落悖论
理解了车站佯谬的本质原因后,让我们处理一个类似问题滑落悖论。如图9-5所示:有一根长度为2l的长杆在地面上以速度v自左向右匀速滑行,而长杆前方的地面上恰好有一个长度为l的洞口,请问滑杆会不会掉落到洞口中?问题本身非常简单,而且看起来和车站佯谬非常相像,但解决起来却非常困难!
如果我们不考虑相对论效应,直接把滑杆的中点O放在洞口左侧的O’点时,它刚好有一半的长度OA能够搭在地面上,另一半长度OB则在洞口上悬空。如果我们把长杆看作一根杠杆,那么O’所在的位置就是它的支点,由于OA = OB = l,所以长杆左右两侧的重量和力臂都是相同的,于是长杆恰好可以停在洞口O’处,不至于滑落到洞中。
但是,如果长杆以速度v运动起来以后呢?如果我们选择地面作为参考系,那么由于相对论效应,长杆就会在运动方向上发生收缩,这会使得它的总长度小于2l,也会使得OA和OB的长度小于l。如图9-6所示:如果我们从地面上的O’点观察就会发现,当O滑过的瞬间,由于OB<O’B’,所以右侧的B点还不会到达B’点,此时,如果O点继续向右滑动一小段,O’右侧的重量和力臂就会大于左侧,于是长杆必将滑落到洞中。
如果结论只是如此,用狭义相对论也不难解释。但问题在于,如果我们选择长杆为参考系却会发现,过程将如图9-7所示:长杆本身处于静止状态,是地面上的洞口O’B’在向左移动。在静止状态下,洞口O’B’的长度等于l,但当洞口O’B’运动起来以后,由于相对论尺短效应,O’B’的长度就会发生收缩,导致其长度小于静止的长度l,小于OB这半根杆长,因此长杆就不会滑落到洞中,可以顺利通过洞口。
请注意:如果我们不讨论长杆是否滑落的问题,而只是把长杆上AB的长度和地面上A’B’两点的间距作一番对比,该问题就和车站悖论完全相同了,答案完全可以是:从地面上看,A’B’>AB;从长杆上看,A’B’<AB。尽管两种说法相互矛盾,但我们完全解释为:同时只是一个相对概念,长度只是一个相对概念!但现在的情况却完全不同了,长杆究竟是否跌落洞中是一个物理事实,而不再只是我们头脑中的一个概念!显然,与车站佯谬相比,这个问题要刁钻的多!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必须回归到相对论的本质,必须清楚的认识到,所谓运动参考系中的物体变短究竟是什么含义,以下是我们在车站悖论中充分讨论过的结论:
如果我们站在地面上O’点观察,就会发现:当AB分别从A’B’两点经过时,我们在中点O’会先收到A经过A’的消息,后收到B经过B’的消息。由于A’B’到O’点的距离相等,所以消息延迟的时间也就相等,这就证明在A经过A’的那个时刻,B还没有达到B’点。因此,地面上的观察者会认为,地面上A’B’的长度大于横杆AB的长度。反过来,如果我们站在长杆AB的中点O处,也会发现:自己先收到了B经过B’的消息,后收到了A经过A’点的消息,由于O也是AB的中点,消息从AB两处到达O点的延迟也是相同的,所以,长杆中点的观察者当然就会认为A’B’的长度小于横杆AB了。
也就是说,问题的焦点出在“同时性”上,A’经过A点以及B’经过B点的时间究竟是同时发生的,还是一前一后?当我们在车站佯谬中讨论这一问题时,甚至分别在列车和站台的两端放置了激光发射
器来做检测,由于“同时”的相对性,即使在激光发射器的辅助下,双方也仍然坚持认为对方的长度发生了收缩,自己的长度比对方更大,并且会埋怨对方的激光发射器没有“同时”发射。但滑落悖论的难点在于,地球引力可不是激光发射器,当使用激光发射器时,双方的观测者可以相互抱怨,但谁又能去指责地球引力呢?难道说地球对长杆的引力先在B点发生,后在O点发生吗?显然不能!那么,这个问题究竟该如何处理呢?
接下来,我们先公布这一问题的结论,再详细分析其中的原因。问题的答案非常简单:长杆运动起来以后,一定会滑落到地面的洞中。如果以地面为参考系,这个结论很容易就可以得到。关键是,如果我们选择长杆作为参考系,该如何解释这样的结果呢?其实,如果我们站在长杆的O点处仔细观察以就会发现:A’B’的长度的确已经缩短了,根据狭义相对论的结论,缩短的后长度A’B’为:
然而,这是否就能证明O’B’的长度也按照同样的比例缩短了呢?不能!我们在物理实在一节中曾经讨论过,当两个参考系发生相对运动时,中点的概念也不再是绝对的。虽然从地面上看来O是AB的中点,但从长杆的中点O看来,O’根本就不是A’B’的中点!如果我们假设长杆静止,地面在运动,且长杆不会滑落到洞中,结果就会如图9-8所示:
图9-8当我们站在长杆中点O观察时就会发现,洞口O’B’正在以速度v自右向左的运动。由于存在时间延迟,当在洞口左侧的O’点经过O点的瞬间,我们在O点不能马上观察到A’经过A的消息,也不能马上观察到B’经过B的消息。只有在O’经过O一小段时间以后,我们才能收到B’经过B的消息。注意:此时,O’已经经过了O点,B’却刚刚到达B点,因此我们即使选择长杆为参考系,也只能认为O’B’的长度大于OB。假设长杆没有掉落的话,等B’通过B点一段时间以后,我们就可以收到A’经过A点的消息。是的,在长杆中点O看来,由于B’先通过,A’后通过,总体而言,我们的确可以判定:地面上的距离A’B’要小于杆子的总长AB,但是洞口的长度O’B’却大于长杆的一半儿长度OB。
对此,我们只能解释为:地面的洞口O’B’延长了较小的一段距离,但地面O’A’却缩短了较大的一段距离。由于O’B’>OB=OA>O’A’,所以在长杆中点O处看来:O’点不再是A’B’的中心。因此,即使我们选择长杆作为参考系来观察会发现,长杆还是会滑落到洞中。如果此时我们真的站在长杆上,也就只能这样抱怨:在地面上挖坑的人太不厚道了,他们选择的O’点根本就不是A’B’的正中心,他们为我们挖的坑实在太大了。
那么,同样是相对运动的参考系,为什么长杆就要这么倒霉呢?别着急,如果我们改变一下挖坑的位置就会发现,其实,长杆上也不一定就这么不走运。
如果我们不是在长杆的前面O’B’部分挖坑,而是选择后面O’A’挖坑,情况可就完全不同了!假设在长杆通过前,地面O’B’处没有坑洞,而是在长杆的中点O通过O’的瞬间,O’A’的一侧突然出现了一个长度为l的坑洞,那么长杆就可以毫无影响的顺利通过了。如图9-9所示:从在长杆的中点O处看来,O’B ’的长度仍然大于长杆的一半,但由于A’B’的长度小于杆长,所以O’A’的长度远远小于长杆的一半,于是长杆自然就能顺利通过了。
图9-9上述分析表明,所谓尺短现象只是一个总体效果。当一个材质均匀的物体经过我们身边时,如果我们站在参考系内的某个指定的位置观察,就会惊奇的发现:虽然总体而言,物体在运动方向上的长度缩短了,但是物体远离我们的部分在运动方向上缩短了,朝向我们的部分延长了,而物体的中点沿着运动的方向发生了偏移。其实,不只是中点的位置发生了偏移,而且长杆的密度也会随着中点的偏移发生一些微妙的变化,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将在下一个经典悖论潜水艇佯谬中详细分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