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将得到专栏的学习笔记纳入自己的日更写作,有时会遇到读完专栏写不出笔记的情形,写不出、写不好,于是求助老雷班长。
老雷班长发来一篇刘润的《如何写出一篇好的专栏文章》,读完,唯一的情绪是畏难——方法是好方法,可太难了。写作真是太难了!
稍后,老雷班长又发来一段文字,帮我重新定位了日更,同时列举:刘润在写出5分钟商学院之前已经写作24年;李笑来在写出《定投改变命运》之前也已经写了十几年。最后又发来一个链接,同样是刘润的写作方法论《刘润:写作24年,从5块到6000万的三条终极写作武器》。
这一次看完,畏难情绪没有了,还隐约有了一点践行人家方法论的动力。
同样的方法论(刘润老师的写作秘籍),为什么第一次接到和第二次接到却给我带来截然相反的感受、产生截然相反的心理活动?
产生差别的原因正是在于给出方法论之前有没有心理建设做铺垫:第一次直接给方法,第二次是先心理建设,再给方法。
至此,终于体验到了心理建设的重要性,终于对笑来老师常说的那句“一切都是心理建设”有了一点发自内心的认知。说辞是否有效、方法论能否发挥应有的效用,有时并不取决于说辞本身、方法论本身,而是取决于在这之前有无心理建设、如何心理建设。
感谢老雷班长,不仅帮我解决了问题,还给我带来了一个额外的感知。
附:《刘润:写作24年,从5块到6000万的三条终极写作武器》https://2ly4hg.smartapps.cn/pages/article/article?articleId=310022380&authorId=120136816&spm=smbd.content.share.0.1611066012134MIj75f3&_trans_=010005_wxhy_shw&hostname=baiduboxapp&_swebfr=1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