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话题是活在当下与活在未来。
我发现我以为我确切地知道未来我想要什么了,结果今天读完这个话题发现自己还是只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甚至都不是清晰地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而对未来想要什么也依然是一个笼统的模糊的画面,我想这也是我每次学习一个东西一段时间就会对这件事情产生怀疑最主要的原因吧。
对于怎样成为想要的自己,怎样过上自己想象中的生活,四月份的个人品牌课程里,《你和梦想之间只差一个行动》这本书里,还有今天学习的文章里都已经清楚地告诉了我,那就是将目标或计划清晰化:
对于目标,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不想要的是什么,一条一条写出来,越具体越好,最好能用图片的形式呈现出来,让自己每天看到;对于实现目标的计划,更是要详细地列出具体的每一步,现在马上就可以做到的,需要积累才可以做到的,不花钱就能做到的,花钱才可以做到的,写出来,贴到让自己每天都能看到的地方。
这么朴素有用的方法我早就看到了,而且看到了不止一遍,我以为我现在每天做的就是让自己活在了未来,但今天我意识到我只是在重复以前走过的路。我以为我有了清晰的目标,但其实我不过也只是知道上进而已。
我现在严重地意识到,没有清晰的目标,没有清晰的方向,注定是要走无数条弯路,注定是不时会被路边的花花草草吸引而停下脚步,而且这些都是自己主动做出的选择,因为没有清晰的目标在召唤,所以没有紧迫感,所以没有意识到这样的选择其实只是在偏离目标,而自己却以为自己是有多努力地在通向目标。
诚然,知道上进和努力是好的,一定程度上也是在未来的到来做准备,但我现在有种这样的感觉,没有清晰目标的上进和努力只是在麻痹自己,是欺骗自己不让自己感到焦虑的手段,看,我每天多努力,我每天都读书,我每天都学习,我是在未来的到来做准备。
可是跟那些清晰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且列出详细的计划和在具体的时间节点要完成事情的人相比,所谓的上进和努力似乎并不能把自己带向自己想要的未来,或者说是脑海中那个一闪而过的看上去很美好的未来,究竟怎么美好,细节不清楚。
与其说没有想过,不如说不敢去想,可能就是缺乏笑来老师说的“笃信”,可能内心深处觉得自己想要的未来有点不现实,太理想化了,自己都不相信自己能够做到,所以就把这个美好的未来放在脑海中当成一个诱饵,引诱自己每天都去上进和努力。可能是怕把这个美好的未来具体化了会发现自己连上进和努力的勇气和动力都没有了吧。
但这更是一种自欺欺人的行为了,因为不敢去具象化自己的美好未来,所以可能也就不会发现自己的想要的美好未来可能真的是太理想化,是需要适当地进行调整的,而这调整就直接影响到了当下的每个行为,这就相当于目标在左,而自己却一直在朝偏右的方向努力,还很自我满足,以为自己会最终会到达左边的目标。
我发现我这个问题的存在是根深蒂固的,就是只要每天带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去做一些有用的事情我就以为自己活在未来了,一直以来都是这样。这一次重新发现这个问题必须解决掉,必须列出未来三年自己的详细目标,制定出详细的计划,按照书上和课程里老师说的,听话,一步一步去做,然后呈现出来,每天都能看到。必须做到,并且每隔三个月重新做一遍,一是重新审视和适当进行调整,二是让清晰的目标再次地在脑中呈现一遍。
虽然第二遍复习专栏和输出文章让我觉得有些痛苦,但我也很庆幸自己做的这个决定,每重新复习每一个话题都能让我重新审视现在的状态和想法,并进行调整和改变,而且是非常重要的调整和改变。
我想我不需要急于去和别人分享我学到了什么,急于去给别人讲什么,虽然所有的课程都在说让我们去分享,写文章的时候去想想读者想要什么,不过我想在这之前一定需要一个过程去深入地不断地梳理自己,先清楚地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自己到底需要什么,才能想到读者会需真正需要什么,这也算是共情吧。就像《培养高情商的孩子》这本书里说的,我们要觉察孩子的情绪首先要学会觉察自己的情绪,不了解自己的感受怎么能对别人感同身受?
所以,现在一切都要慢下来,沉下来,我的潜意识里还是焦虑的,还是不能真正做到长期思维,虽然嘴上天天说,可是内心并不接受。
没有自己真正的一个长期的积累,什么方法都不牢靠。
慢,可能是最快的速成。
网友评论
我也向你好好学习,复习笑来老师的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