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到底是什么?
他不应该仅仅是一个称谓。“父亲”的背后,站立着的,是一个“人”,一个顶天立地大写的“人”。
因为职业关系,我一次次地在不同年代不同作家的笔下去感知他们文字里包裹着的那个“父亲”,当然,也一次次地被感动,被震撼,被启发,被影响。评论家说,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莱特。那么父亲呢?一个称谓背后同样有成千上万个截然不同的父亲。他们的出身,他们的性格,他们的经历,他们的命运,他们的理想与追求,他们教育子女的方式和方法……
每一位父亲,都有自己的生存之道,处世哲学,育儿理念,人生构想。作为子女,又可曾留意和推敲?
父亲,也许不应该被定义。
他不是固定化、模式化的一个标签。伟岸与崇高,无私和伟大,当然都是旗帜一样鲜艳夺目的词语,可是,放在父亲身上真的合适吗?父亲遭遇的意外,陷入的困境,无人援助的孤独,是不是也曾让他伤心,使他痛心,叫他灰心?
我常常会想起父亲,那是好多年前似乎还年轻的父亲。贫困的生活一度将他变得有些麻木。以酒买醉,借酒浇愁,好像已经成为了他生活的一部分。他的无助感,无力感,直到很多很多年后我过起了柴米油盐的日子时,才渐渐懂得。
可惜,为时晚矣!
父亲,也许不应该被子女定义。
这份定义的权利大概只有生活有,岁月有,命运有。父亲健在的年月,“父亲”就是家,是疲倦时的依靠,是悲伤时的倾听,是不动声色的守候,也是劳累但心安甜蜜的负担。父亲不在的光景,“父亲”就成了一个个夜晚迷离的梦境,是逢年过节时心头的念想,是字里行间的一段段五味杂陈的追忆……
父亲,也许不应该被定义。
因为,“父亲”如一棵树,一直在生长。“父亲”也是一条河,不停在流动。我们要做的,也不是对着所谓的“定义”念念有词,而是,像一棵树那样,在生活的大地上深深扎根,像一条河那样,翻卷出属于自己的浪花。
谨以此文,献给普天之下所有的父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