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鲜红评星儿叶子的诗
星儿叶子的诗
巜风沙中的一树杏花》
天气忽而阴沉沉的
天地灰濛濛一片
眼见着春天就被遮盖过去了
我忽然看见了一树杏花
站在路旁,站在昏暗的风沙中
满树粉白的花,灿然盛放
它遵循了春的节令和生命的韵律
绚烂地绽放了自己
它欢喜地做出了两个证明一一
春天来了,杏花开了
那么,不管风沙多么浓重
不管天气多么阴沉
其实,它又遮盖住了什么呢?
透过车窗
我远远地望了一眼
风沙中的那棵花树,忽然动容
《春天》
那些音乐,歌声,图片
诗和私语
透明的泪水,欢笑与梦幻
晨光,星斗,移动的车轮
那些绿叶,春花,轻快的脚步
雨夜,醉和颤抖的手指
期望,彩色的泡泡,婴孩的唇
那些春山起伏,春水动荡
霓虹斑斓,小饰物,铃当乱响
天那样大的画布,涂满了画
无尽兴,直到天边
落日,大海,波涛汹涌
卷起,展开,展开又卷起
《居于高处》
高山更高处,深山更深处
殿阁重重,香火袅袅
佛端坐庄严
林森森,云邈邈
晨钟暮鼓,山风又山雨
千年一瞬间
佛未变的姿势和容颜
既选择了居于高处
愿承受千年的寂寞与清寒
《蓝月亮》
花青素的香气怡人
这耐久的清香
飘过来,从去年的某个夏日
某个清晰的场景里
一直飘荡过来,到了今年的某个夏日
某个清晰的场景里
这一路携来了海风
携来了欢笑和诗意
这一路携来了阳光和年轻的气息
这一路来回飘荡的花香
这一段汁水饱满的生命时空
就这样沿着一弯蓝月的打开而打开
就这样沁润着如梦的清香而回响
《那条小路》
那条小路弯曲在大山深处
密林遮蔽,有风走过的痕迹
孤独的身影来回飘荡
总有细细的歌吟回响
日升月落,春去秋来
小路苍翠,又荒芜
身影清晰,又模糊
这是一条固执留存的路
落寞而沧桑
世界给了我诗意的梦境
文/马鲜红
读完星儿叶子的诗,感觉一股清新之气扑面而来,使我如沐春风;感觉一位澄澈明净的女子从唐诗宋词里走来,踩着欢快的音韵,给我轻灵一笑。
我想是教师的缘故,使她避过了许多深渊。西方哲学和诗歌里表现出的生存的困厄,精神的漂泊无依,肉体与灵魂的普遍分裂都与她无关。当今社会的拜金浪潮以及物质和技术对人的异化,她都没有沾染。他是中国传统文化天空里的星儿,是中华民族艺术大树上的一片叶子。“星儿叶子”本身就仿佛某种启示——自然、纯净、透明、不染。
来看她诗歌里的用词,总是些明亮的词作为主导,如“春天”、“花朵”、“阳光”、“欢笑”、“歌唱”。诗人自己也说过:“每个人都是一颗星,是一个自我运行的完整的独立体。他们经历自己的生活,历练自己的人生,体验自己的情感,形成自己的思想,成就自己的行为方式,一切的一切都打上自己鲜明的烙印。如果他是一个诗人,那么他的诗写也会打上他自己独特的个人印记,无可变更和替代,辨识度很高,个人味道十分浓郁。”(摘自星儿叶子《星光闪烁》一文)可以想见诗人在日常生活中是一个多么阳光、明朗,积极向上的人。这些高尚的情感表现在诗歌里,就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就会让读者如沐春风。当她用到一些灰暗的词语时,如“阴沉”、“昏暗”、“灰蒙蒙”也是为了突出花朵的生命力,这就表现在《风沙中的一树杏花》一诗中。也许对诗人来说“风沙”、“杏花”就是生命中的两种力量,一种向下的沉沦,一种向上的阳光。“春天来了,杏花开了/那么,不管风沙多么浓重/不管天气多么阴沉”。最终“杏花”战胜了“风沙”,诗人走向阳光。
她的诗歌里有许多唐宋诗词的影子。如《春天》这首诗里的意象:“晨光,星斗,移动的车轮/那些绿叶,春花,轻快地脚步/雨夜,醉和颤抖的手指/期望,彩色的泡泡,婴孩的唇”使我想到了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乔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春天》后面一句“无尽兴”与“断肠人在天涯”有异曲同工之妙。如若《春天》里的意象一直铺陈下去,那就只有“象”而无“意”了。一句“无尽兴”盘活了整首诗,无论诗人对春天的热情还是春天本身的热情总是表达不尽,也表达不完或者说无法用言语表达,诗人和春天已经互融,万物即诗人,诗人即万物。再如《居于高处》这首诗里的“深山更深处”使人想到“云深不知处”;“山风又山雨”使人想到“山雨欲来风满楼”;“愿承受千年的寂寞与清寒”使人想到“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仿佛用词尽有出处,我想这也许就是诗人“熟读唐诗三百首”的结果。还有时不时出现的韵律,如“林森森,云邈邈/晨钟暮鼓,山风又山雨/千年一瞬间/佛未变的姿势和容颜”;“小路苍翠,又荒芜/身影清晰,又模糊”等等,读来朗朗上口,又给人美地享受。
星儿叶子的一尘不染,使她的心就像清晨草叶上的露珠那样单纯,又能映照万象,所以她的世界总是充满阳光、欢快与诗意。这使她的生命“汁水饱满”,使她总能嗅到世界的花香,而化作一首首美丽的诗篇,使她常常不经意就坠入世界诗意的梦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