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18影妈 丨小爸妈读心术
孩子,不要伤害别人,
也不要让别人轻易伤害你,
任何形式的暴力都不应被鼓励,
但你的善良是有棱角的宽容而不是无底线的纵容,
无论如何,你要保护好你自己。
你的孩子,如果被别的孩子打了,你会教育孩子怎么办?
打人与被打似乎是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无可避免会遇到的问题,“忍一时风平浪静”是否会让孩子习惯懦弱,和平就是隐忍?但若“以牙还牙”,孩子会否认同暴力,头破血流方归,因为这真的不是一个靠拳头就能取胜的年代。
家长们总会由此,陷入一个教育的纠结怪圈。
一次酒桌上,与几位教育专家谈论起现在的孩子,在父母祖辈的羽翼下栖息的过久,无微不至的关怀加持,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理念灌输,无疑都会让孩子的成长走入怪圈,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倒在其次,甚至连基本的自理能力都很缺乏,看上去琴棋书画样样沾边,但却连基本的人际关系都不会处理。
父母费尽心力,却又似乎无能为力。
其实,从孩子离开父母迈进幼儿园的大门开始,就要学会独立地与这个世界相处,独立地完成从抗拒陌生人到与幼儿园老师流畅沟通的快速切换,独立地建立起与同龄人之间平等对话的环境,同时,还要学会如何处理那些之前没有见过的,或者让自己感到恐惧的社交关系。
那一刻,他脱离了父母的羽翼,只能学会自己保护自己。
“在幼儿园哪个小朋友喜欢打人啊?你有没有被打啊?”
大人们好像总喜欢问孩子类似的问题,如果孩子回答被打过,想必很多家长立马一个头两个大,先不问对方孩子打人的原因,也不问自己孩子如何处理,首先脱口而出一句:那你打他了吗?
影妈经常会听说某个家长见不得自己的孩子在外受一点委屈,在入园之前便教孩子如何打架,或者如果被打了如何还手,“对方打你一巴掌,你就得还他两巴掌”因为,打别人总比自己被打强啊!
但这样处理的后果会是如何?
父母一边心疼,一边愤懑不平,恨不得亲身示范鼓励孩子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你这是明摆着吃亏了啊,打回去,爸妈给你撑腰!”于是,孩子面红耳赤,如讨伐坏人的超级英雄一般,回学校就报仇了,致使事情进一步恶化。
保护自己,并非以暴制暴。
大人往往很容易将自身的情绪代入到处理孩子问题的过程中,总想要争个输赢,“不能吃亏”。
孩子之间发生争吵很正常,你会发现他们的情绪转换得很快,刚才还哭鼻子,一会儿就会和好如初。
因为他们会将争吵视为游戏的一部分,通过不断的肢体接触来摸索人与人之间边界与底线,他们就是在游戏的过程中逐渐积累每一点人生经验。
面对孩子“被打”,父母一定不要陷入“要不要教孩子还手”这样一个局限的维度漩涡中去,而是要教会孩子自我保护,并找到适合自己的解决办法。
让伤害的人知道自己不允许被伤害,其实是种本能,但处理方法却千差万别。
我曾看到一个小女孩儿在一个比她高一头的男孩儿伸手打他时,挺起胸膛严厉的冲对方大声说道:“你为什么要打我?你这样做是不对的,我们是同学,你不能打人!”小女孩儿并没有说出什么大的道理,但是我却亲眼看到打人的小男孩儿被女孩儿的义正言辞吓地往后退了一步,然后悻悻然的跑到了妈妈的身后。
没有一个家长是喜欢故意让自己孩子去打人的,只是在发现孩子三番五次动手时,由于长久以来的娇生惯养,亦或是家庭之间育儿观念的矛盾,导致没有及时的制止,没有明确的告知,没有打开心扉去和孩子平等的对话,没有找到孩子喜欢打人的真正原因,没有教会孩子如何与人相处,没有给孩子充分的安全感,当然,更没有教给孩子明白,什么是“是非”。所以自己的孩子成了老师眼中的“坏孩子”,成了其他家长眼中的捣蛋鬼。
我们总觉得孩子还小,给他说了也不懂;总觉得在这个充满了危险的社会,苦口婆心,不如简单粗暴;所以我们没有告诉孩子,在有小朋友伸手打人时,要严厉的制止,而不能唯唯诺诺的任由他欺负;我们也没有告诉孩子,在小朋友打人而自己也立刻动手时,是在别人错误的基础上,自己又犯了同样的错误;我们更没有告诉孩子,打人只是计一时的得失,却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任何问题。
我们不相信孩子能明白这些可能大人都整不明白的道理;不相信孩子可以在单独面对这个世界小小暴力的时候,能够义正辞严的拒绝,能够理直气壮的反抗;也不相信从小被我们呵护着长大的宝贝,能够以她小小的身躯,接受并且使用正确的方式处理即将或已经被打这件“小事”。
当我们在教孩子如何以还手打人作为自卫的时候,体现出来的正是家长对自己教育方式以及对孩子的不自信。
我们总觉得孩子还小,给他说了也不懂;总觉得在这个充满了危险的社会,苦口婆心,不如简单粗暴;所以我们没有告诉孩子,在有小朋友伸手打人时,要严厉的制止,而不能唯唯诺诺的任由他欺负;我们也没有告诉孩子,在小朋友打人而自己也立刻动手时,是在别人错误的基础上,自己又犯了同样的错误;我们更没有告诉孩子,打人只是计一时的得失,却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任何问题。
我们不相信孩子能明白这些可能大人都整不明白的道理;不相信孩子可以在单独面对这个世界小小暴力的时候,能够义正辞严的拒绝,能够理直气壮的反抗;也不相信从小被我们呵护着长大的宝贝,能够以她小小的身躯,接受并且使用正确的方式处理即将或已经被打这件“小事”。
相信一个孩子的判断,是一种尊重。
这让我想起一次酒桌上,与几位教育专家的谈话,他们对很多的孩子做过详细的调查研究,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当孩子想要动手却没有动手时,他会为自己用其他方式正确的处理了一起“暴力”事件而骄傲,孩子的行为克制了,但是孩子的心胸会变得更加宽广,他看待这个世界的态度也会不一样,甚至会建立起强大的自信。
是啊,心胸和气度会让外表柔弱又不禁风雨的孩子,内心变得无比坚强,气场也会更加强大,那些打人的孩子,在勇敢拒绝甚至教训自己的孩子面前,会变得不占上风,甚至沮丧。
孩子,如果有人打你,毋须一味隐忍妥协,
一定要尊重你内心的声音不害怕的反抗
善良不是懦弱;
孩子,如果有人打你,不要让恨意萌芽,
一定要记住原则的分寸,
彪悍不是暴力。
每一个孩子生来都是可爱的,都是善良的,让我们在安静的夜晚,看到孩子睡得深沉的时候,能够静下心来想一想,正确的处理人际关系,孩子的世界,真的会不一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