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前,我离开故乡到他乡求学。只在暑假之际回老家看看,母亲出于对我的疼爱,通常会帮我订购卧铺票。去年春节想回老家过年,由于“春运”期间回家的人实在太多,只得买到一张硬座票。座位小、能活动的空间也小,虽说一路上辛苦,但也不乏乐趣。邻座们都是普通平凡的人,我也是其中一员。他们很可爱也很健谈,用自己思念的家乡音聊着家长里短的事,说到一些趣事时,让我一个旁听者也忍俊不禁,并不太干净也有些嘈杂的车厢却散漫着轻松愉快的空气。回想到以前乘卧铺的时候无非就是睡觉翻书看手机,偶尔和邻铺尴尬地对视一眼,却又马上各自回到各自的状态,不聊一句闲话。说来也是滑稽,乘了这么多年的卧铺,却没有坐一次硬座认识的人多。
让我影响最深的,莫过于那个扎着马尾辫坐在我对面的姐姐。由于硬座车厢的空间实在拥挤,她只能把行李箱放到我的座位下面,我则一直伸着腿为了避免弄脏她的箱子。她不好意思的冲我笑笑:“如果你觉得不舒服可以把脚放到箱子上面。”我莞尔一笑说“没事啊,腿伸着还更舒服。”于是那排座位唯一的两个年轻人聊了起来。聊着聊着,我们聊到了年龄。她问我多大,我回答道“十六。”她说:“那我们差很多哎,我94年的。”我粗略地计算了一下,她应该是24,我与她相差8岁。确实如此,对于不惑之年来说差8岁算不了什么,可对于青葱岁月的我们来说,差8岁真的差得很多——一个还是未经世事尚在念书的学生,一个已是毕业几年尝过人间冷暖的“社会人”。她调侃地问了一个似乎年轻人都感兴趣的问题:“你有没有女朋友哇?”我同正常人的反应一样“没有。”而且我确实也没有,之后我反问她。她的回答和我一样,却令我有些吃惊。因为我想一个24岁的人还没有伴侣的话应该会有点乏味,并且也应该少不了父母的唠叨。她却和我说她一个人在外面过得也挺好的,工作之余,有时和朋友出去聚聚餐,有时做点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生活得蛮惬意的。然后她些许无奈地说到“至于父母,他们是有点催促我了,毕竟我也老大不小了。我打算快30再考虑结婚的事吧,总不能孤独终老吧(笑)再说我爸妈也不会同意的,所以先好好享受这几年。”我问她:“难道你结婚了不是会更好吗!”她笑了笑:“哈哈,可能吧,不过现在这种随心所欲的生活是我最喜欢的生活。以后结婚了可能会过得更好但是不一定我喜欢,人嘛,总得为自己活一次。”
听完她的话我不再刨根,只是在心里默默回味她的话,其实她的话是有一定道理的。大人们总说我们这一代衣食无忧,生活在蜜罐里。可是我们这一代很多人又被他们的家长给予了太高的期望,小学时要考高分、初中要考好名次、高中要努力考一个好大学……没有多少家长跟他们的孩子面对面地交谈“你以后想做什么?你喜欢做什么?爸妈给你课外班是否能学进去?”现在很多人仿佛是家长的寄托品,父母希望自己的子女过上他们想过的生活,或者亦是过上他们认为的所谓的“好生活”。仿佛要帮自己的子女策划一生,那种一眼能望到头有格局的才是完美的人生。作为子女,仿佛你不能偏离这条线、不能跳出这个格子,因为你一旦偏离这条线仿佛就拨乱了你“安稳”的人生。我的父母亦是如此。
我不知道自己以后会有怎样的人生,但是我一定会“叛逆”一次,跳出我“应有”的格局去追一次自己想要的东西,无论结果怎么样,以后回忆起来“那件事我做过了,不后悔”。我也只是一个普通的人,我以后会有自己的伴侣、孩子,我的父母也会渐渐老去,我必须要学会过日子。但我也只能活一次,我应当要为自己活一次。
蓝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