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站的记忆

作者: 军中曙光 | 来源:发表于2018-05-11 20:01 被阅读1603次

    01.粮 站 印 象

    “民以食为天”,中国又是一个农业大国,所以粮食部门从来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单位。

    粮食部门从建国至2000年以前,曾为国家的粮食收购、储备和销售工作,做过很多特殊的贡献。应该说,在2000年以前,粮食部门都是一个不错的工作单位。

    粮站的记忆

    我因父亲在粮食系统工作,所以从小在粮站呆的时间比较多。粮站的印象:走进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宽大的水泥晒场;然后是几幢宽长的、高高的储粮仓库;仓库大门的两边,都挂有红色的灭火器;附近还有消防专用的沙池,若干个装满水的大瓦缸;再有一幢或几幢的住房、食堂餐厅和营业大厅…

    七八十年代,粮站里面的工作人员不多,大家都是很忙;每到收购季节,还要增加不少的临时工予以帮忙。但从八十年代中期,粮站里的工作人员越来越多,也越来越热闹;尤其是八十年代中期至九十年代中期,粮食系统可谓是发展和辉煌的黄金十年!

    然而,随着粮食市场的放开,从2000年以后,粮食系统开始走向没落:有大批的站点闲置或撤销,人员也多分流或下岗。

    2015年前后,因怀念印象中的粮站,曾特意驱车看过几个老的站点,结果竟是空旷、冷清和寥寥的陌生身影…心中不免落寞而神伤!

    粮站的记忆

    02.粮站的味道

    走进粮站的大门,扑面而来的就是稻谷的香味;

    走进营业大厅,便是大米、杂粮、香油、面粉和面条的味道…最最特殊的味道——就是复写纸和印泥的清香!

    走进每个房间,都有着浓重的麻袋味道;也有成堆的表格纸香,并夹杂少许的复写纸味道。

    走进厨房,最先闻到的就是粗糠(又称稻壳)的干燥味道;吸风的大灶膛里,燃烧着粗糠的焦香;灶膛的对面,是满屋的金黄粗糠。

    早餐的稀粥:小早米的黄梢,熬制浓稠的大锅稀粥;粥香的味道,沁入心脾;配上可口的咸菜,便是醉了。

    大锅米饭的香美,自是不必细说;尤其大锅里的锅巴,着实是爱死人!首先将多余的米饭一一盛起,仅留下焦绵的锅巴;灶膛中粗糠的余温,慢慢烤制多时;特制的锅巴,香脆可口、余味绵绵…

    粮站的记忆

    03.粮站的收购品种

    粮站的收购品种,一般根据地区的种植情况和季节而定。

    在我的记忆里,粮站曾收购过:稻谷、麦子、油菜籽、黄豆、玉米、芝麻、花生、苦荞麦、蓖麻子、桐子、棉花等等。

    山区多是抗旱作物,多以特产抵作公粮;水稻很少或没有,往往根据人口,还有一定的大米补贴。平原和畈区,多以水稻、麦子和油菜籽为主。

    大约八十年代初期,因为粮食丰收,导致仓库不够用,所以除了粮食类,其它品种的收购,都转交于供销社等部门了。

    附注:粮站有一个二级管理机构,一般按照过去的区政府划分,一个区有一个中心粮站,底下分四到五个分站,也有一到两个大米加工厂。

    大米加工厂,不仅加工大米;更有油类加工车间,如菜籽油、糠油等等。

    粮站的记忆

    04. 收购季节

    农村土地在没有分田到户之前,多是以生产小队为单位:缴纳公粮。

    那时的田地,产量很少;一般亩产量,仅有四百至六百斤左右;加之,生产队的队长或大队的干部们,因为田亩丈量和数字统计,也和粮站的粮油干事们多有接触;所以交粮和收粮的人,都是很轻松。

    但自分田到户以后,粮食产量明显增加;在收购季节,卖粮的人和粮站的收购人员,都是非常地辛苦。

    每到收购季节,因为人太多,有很多人半夜开始,便到粮站的大门口排队等候。待粮站的大门一打开,眼见乌压压的人群和长长的、看不到尽头的卖粮队伍…

    卖粮的人很辛苦,大都头顶烈日、汗水淋淋;一个个头戴草帽,肩搭毛巾…还要恭敬地面对收购的人员。

    尤其收购人员的专用钢钎,猛地插入装满粮食的口袋或筐中,再见一颗颗稻谷丢入收购人员的嘴中时,每一个卖粮人的心里都是紧张,也有满脸的希翼和期待!

    当得到满意的答案,整个人就笑开了花;若是否定的答案,则是无奈和茫然…

    大家只知道卖粮人的苦,却不知参与收购的人员也很辛苦!卖粮人只是几天的苦和累,而收购人员却是整整一个收购季节的苦和累!——他们每天都是烈日暴晒、嘴干唇燥…整个收购季节下来,人是瘦黑的,嗓子也是干哑的…

    还有一个主要原因,可能大家不太了解;就是每个收粮的保管员,必须要对自己所收的粮食负责!若是收了潮湿的粮食,会导致整个粮仓粮食的霉变;若是收了不饱满的粮食或其它杂物,也会影响稻谷的出米率,这些都是上级部门必须跟踪的指标!所以在这里,还请大家对以前粮站的收购人员们,予以多多理解!

    每到收购季节,粮站都会给卖粮的人准备茶水。

    一口大大的水缸,放入斤把左右的二刀子粗茶,再不间断的兑入开水;舀茶水的器具是毛竹筒子,有一个长长的柄;喝茶的碗是酱黑色,就像《水浒传》中武松喝酒的瓦碗,一摞一摞的…

    茶水入口,有些苦、也有些涩,却最是解渴!最最奇妙的是:畅饮不久之后,回味却是无尽的甘甜!

    粮站的记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齐欢欢:小时后每次交公粮我都会和我妈一起去👍👍👍
        军中曙光:@齐欢欢 难忘的记忆!
      • 福心姐姐:记得小时候,每到交公粮时,父母打着土车载着一袋袋粮食赶一二十里路送到粮站,要早早的去排队,不然人太多要等很久。一亩田要交三四百斤粮谷。想着以前的农民真的是辛苦!
        军中曙光:@佛系大姐 是的,那个年代的人们的确很辛苦!
      • 歪嘴妹:突然想起了《平凡的世界》,虽然里边没有粮站
        军中曙光:@歪嘴妹 谢谢朋友,祝好!
      • 木化十:👏👏👏
        军中曙光:@木化十 谢谢朋友,敬祝晚安!
      • 芬芳的涟漪:清晰的记忆。:+1::+1::+1::+1::+1::cherry_blossom::clap::clap::clap::clap::clap:
        军中曙光:@芬芳的涟漪 谢谢朋友,祝好!
      • 闫大姐oo:都成为历史了,现在的粮站基本上退出了历史舞台,苦的是一代又一代粮站人
        军中曙光:@闫大姐oo 精彩点评,事实的确如此
      • 灰姑娘的梧桐树:为曙光老师点赞,从您的文中总是可以看到,过去社会的仪态万千!
        军中曙光:@灰姑娘的梧桐树 谢谢阅读和点评!
      • 灰姑娘的梧桐树:语言精炼,粮站的发展简史清晰可见,从其的变迁中感受到了我国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变革。
        军中曙光:@灰姑娘的梧桐树 感谢用心的点评,致敬!
      • 清清的海:🙏🙏🙏
        军中曙光:@清清的海 上午好!
      • 演讲与写作:与君共勉
        日夜码字几度秋,有人离去有人留。
        寄语简书日更客,字未变铅不罢休。
        军中曙光:@陈权_高级顾问 就按老师说的办:smile:
      • 静夜风:趴在手扶拖拉机后面交公粮的记忆犹新。
        军中曙光:@静夜风 知音的朋友,真实的印记!:smile:
      • 书童2002:每次经过粮站,都觉得神秘、好奇。原来是这样的景象,原来吃国粮的工作人员也是这样辛苦。
        说到粮食收购,记得是99年,建国50周年,粮价调整,小麦达到一元一斤,玉米八毛。以前都是小麦2毛,玉米一毛多。苦啊,吃饱就
        不错,哪里有钱上学!
        调整价格后,淳朴的乡民觉得很满足,甚至觉得过意不去!唉,都是泪啊。
        军中曙光:@书童2002 那个年代粮食系统的确不错😄然而时过境迁了
      • 香禾:我还保存刚毕业九十年代的粮票😊
        军中曙光:@香禾 不错哦,很好的收藏:smile:
      • 程諾:很有时代感
        军中曙光:@程諾 谢谢朋友,祝好!
      • 依然夏天的风:还记得读小学时就跟着妈妈去过粮站几次!看完此文好熟悉的感觉😊😊😊
        军中曙光:@依然夏天的风 朋友你好🍒
        依然夏天的风:@军中曙光 下午好,愉快!
        军中曙光:@依然夏天的风 谢谢朋友,祝好!
      • 雪儿_集:喜欢,喜欢吃水不忘挖井人的作品👍👍
        军中曙光:@雪儿_集 谢谢点评,祝好!
      • 慢慢走浅浅爱:我对粮站没有太多的回忆,因为那时候我小交粮食都是父亲带着哥哥姐姐们去的,但我记着一件事情,有一家给孩子安排工作,当时可能有多种选择吧,他们一家商量了七天七夜,最后选择去粮站上班,可后来过了粮站的辉煌期,他就分流下岗了,造化弄人呀
        军中曙光:@陕县2714赵连凤 那应该实在95年以后了:smile:
      • 女钢铁侠:粮站是很遥远的记忆了,好象去过一次,也不知道是真的假的,是听大人讲的还是自己真去过。
        军中曙光:@女钢铁侠 亲身经历😄
      • 80e7d7e2319d:👍👍👍
        军中曙光:@L_87ca柴胡 谢谢朋友,祝好!
      • 逐梦水乡:我就曾经在粮站上过班,朋友所写的我都曾历历在目,红红火火几年,后来国企大刀阔斧的改革,粮食部门也破产走进私有化,现在各个地方还残存着不多的记忆,那一幢幢库房还依然存在,多数人员下岗分流而被迫另谋职业,当然也有越走越好的。
        军中曙光:@逐梦水乡 的确如此,朋友祝好!
      • 夕雅y:支持欣赏🌛☀🍡🍡😶👍🌙
        军中曙光:@夕雅y 谢谢朋友,敬祝晚安!
      • 意磬:体会了一下那个年代
        军中曙光:@意磬 也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年代
      • 木水艾香:深有同感。似曾相似。
        儿时与父亲一起待在镇粮管所,周日回村。宽大的房屋,高高的粮堆,忙碌的传送带,来往的卖粮老乡,热热闹闹。
        父亲开着粮管的拖拉机,下村拉公粮,甜甜的西瓜。那时只回一次家一周,不知家中短粮。后来,回村上学,发现家中馒头也得隔三差五才有,才知粮管所的馒头又白又甜,懵懵懂懂中,童年生活还是很幸福的。。。
        那个坐在粮管所门口的小不点刻在记忆里。。。
        军中曙光:@木水艾香 那时岁月真的欢乐😄
      • 徽韵蒹葭:知道的呢,小时候老家也有😊
        军中曙光:@徽韵蒹葭 谢谢朋友,祝好:pray:
      • 熏衣草的清香:你写的真好,让我想起小时候。👍👍👍🍉🍉🍉
        军中曙光:@熏衣草的清香 谢谢姐姐,也祝您和慈母节日快乐:pray:
        熏衣草的清香:@军中曙光 弟弟真是太谦虚了!祝你的爱人和你的母亲节日快乐!
        军中曙光:@熏衣草的清香 哈哈,瞎写的,向姐姐学习:smile:
      • 亭玉子:如果现在能回到那个年代再看看,就真太好了,可是不可能的,时光不会倒流。那个时代淳朴,美好,改革开放欣欣向荣。
        军中曙光:@亭玉子 不必知道,了解就好,毕竟时代在进步
        亭玉子:@军中曙光 是啊,虽然我没有经历,或者看过那段大时代的变迁,但童年时纯真美好的感觉,依然没有忘记。
        所以我现在对八九十年代的电视剧或者历史故事,很有感觉,并且很感兴趣。书籍《邓小平时代》和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看了两遍,我对那段历史情有独钟。
        军中曙光:@亭玉子 是的,那个时候真好,最起码心里好踏实
      • 波之角落:值得回味的那个年代!:+1: :+1: :+1:
        军中曙光:@波之角落 印象深刻,而且喜欢
        军中曙光:@波之角落 谢谢朋友,敬祝晚安:pray:
      • 小河边上:支持
        军中曙光:@小河边上 谢谢朋友,祝好!
      • 显山露水:粮站被历史尘封了👍👍
        军中曙光:@显山露水 是的,历史的产物
      • 穿越人生:早!高产作家!
        军中曙光:@穿越人生 您好,老战友:smile:
      • ac72195b1a41:谢谢分享。
        军中曙光:@JS凌雪忆梅 谢谢朋友,敬祝安琪:pray:
      • 傲雪如梅:粮站的味道,真香》
        真情实感的好文,带我回到了上个世纪的80年代,我姐姐在粮站上过班,我熟悉粮站的味道😀😀🌺🌺
        军中曙光:@傲雪如梅 当时能在粮站上班,是非常令人羡慕的哦:smile:
      • 蒋光头jL94430:时过境迁,粮还是那个粮!
        军中曙光:@蒋光头jL94430 早已物是人非事事休了:blush:
      • 寒桦:好文好文!现在的年轻人没见过啊:+1::+1::+1::+1::+1::+1::clap::clap::clap:
        军中曙光:@寒桦 时代的产物,极具代表意义:smile:
      • 看见我的温暖:年代感的好文:+1::+1::+1:只是还没看够就结束了… :sunflower::sunflower::sunflower:
        军中曙光:@微酸硬糖 谢谢朋友的喜欢,致敬:pray:
      • 安徽凌之:粥香的味道,大锅里的锅巴
        口水下来了:relieved:
        军中曙光:@dslulu66 哈哈,深有感触:smile: 也难怪,当年吃的东西太少了哦:joy:
        安徽凌之:@军中曙光 想起中午之后上学路上拿一个锅巴团,有时候是一串线穿的水煮蚕豆,蹦蹦跳跳的那些年
        军中曙光:当时大约两毛钱一斤,用废旧的饼干铁盒子(或是白铁皮的盒子)装起来,没事的时候,掰开一小片放入嘴中嚼嚼,那个香啊——忍不住还想!
        若是夜间饿了,在碗里放入几片锅巴、几滴猪油和盐巴,最后兑上部分开水片刻,那个美啊——由心里喷发!:smile:

      本文标题:粮站的记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urqd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