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整整一周了,疫情还远没有结束。国外也在不断扩散,回流,整个情势像极了电影《传染病》里的情节。
疫情来了,社会这台巨大的机器骤然停止,而作为螺丝钉的我们不知所措。被隔离的两周,是照尽世间百态的两周,也是与自我相处的两周,世事如此无常,人类又如此渺小脆弱,内心的孤独感慢慢泛上来了。今天不扯别的,就分享几个关于孤独的故事。
先讲两个关于孤独的小故事。
一个是读书时老师课上讲的,应该出自某个当代作家的小说。故事中有不起眼的一男一女,女的不美丽,男的也不帅气,都属于无人问津的人。他们天天都会去一个破落健身房的空房间,女的自顾自练一些舞蹈动作,男的也自顾自打拳击,训练。他们谁也不认识谁,也没有跟对方说话,互相看不上对方。这样的日子一天天过去了,有一天,两个孤独的人在那个房间做了爱,做完以后,日子还是依旧,他们还是不认识,互相不说话。
另一个是很久以前在电视上看到的新闻,一位守护南沙群岛的士兵,十七八岁的样子,他已经在那个岛上独自呆了一年。记者采访他时,他说这是一年来他第一次跟别人说话,那时候没有微信,也不能带手机,岛上只有一个紧急联系时才能使用的电话。记者问他会不会感到孤独,他说会啊,他甚至怕自己会忘了怎么说话,所以每天都会对着镜子跟自己说话。我脑子里突然很有画面感,这个画面是对孤独绝佳的注脚。而之后还会独自呆多久,他也不知道。
还有什么时候比现在更适合理解孤独呢?疫情期宅家看了不少电影,有很多是重温,这里挑了四部与大家分享。
《玛丽和马克思》2009年
![](https://img.haomeiwen.com/i5833442/69a411e6e6a33539.jpg)
孤独指数:🌟🌟🌟
1976年,8岁的澳大利亚小姑娘玛丽,机缘巧合中在邮局拿到了一个纽约男子马克思的地址,她写了一封信,询问马克思美国的小孩从哪里来。因为她的酒鬼妈妈告诉她,她是从啤酒瓶里来的。玛丽喜欢动画片“诺布利特”、甜炼乳和巧克力。孤独的她没有朋友,唯一陪着她的是一只大公鸡。
![](https://img.haomeiwen.com/i5833442/33e38fabe173afee.jpg)
44岁的马克思住在纽约,也喜欢看动画片“诺布利特”,他患有自闭症,焦虑症,严重肥胖,对亲密关系充满恐惧,唯一的朋友是他想象出来的影子。
![](https://img.haomeiwen.com/i5833442/4086bd4f16980dfe.jpg)
收到信的马克思鼓起勇气给玛丽写了回信,两个完全没有交集的人开始成了笔友。
![](https://img.haomeiwen.com/i5833442/9ccbeaa75afc8cc6.jpg)
马克思恐惧爱情,恐惧跟别人交往,但他信任玛丽,玛丽成了他唯一的朋友。他们会给彼此寄照片和自己最喜欢的东西,对马克思来说,最珍贵的礼物是玛丽送她的一瓶眼泪,因为他在信里告诉玛丽他不会流泪,除非是切洋葱的时候。
![](https://img.haomeiwen.com/i5833442/6e68bdc7785f1ea0.jpg)
在长达近20年的通信中,玛丽慢慢长大了,为了更了解她的朋友马克思,她决定去上大学,并致力于精神病的研究。在25岁时,玛丽以马克思为研究对象的书出版了,并且大获成功,成千上万册的书等着发行到世界各地。
![](https://img.haomeiwen.com/i5833442/5ddc5052f6bd8376.jpg)
玛丽迫不及待地跟马克思分享了这个好消息,并希望把一半的版税分给马克思。然而马克思没想到玛丽会这么做,感受到了背叛的马克思勃然大怒,把打字机上的M拆了下来寄给玛丽。
![](https://img.haomeiwen.com/i5833442/94376a2e0d20d486.jpg)
玛丽悲痛欲绝,毁掉了所有的书,希望自己最好的朋友能原谅她,但一直没等来马克思的回信。生活很残忍,父母的去世,丈夫的离开接踵而至,玛丽万念俱灰,想要自杀,却在这时,邻居为她送来了马克思原谅她的包裹。
玛丽非常开心,又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在生下宝宝后,她决定完成自己一直以来的愿望——去纽约看马克思。
然而在他到达马克思的家时,马克思已经去世了。屋子里放满了玛丽曾经送他的东西,屋顶上贴满了玛丽写给他的信件,去世之前,他仰着头,看着信件,眼角流出了泪水。
![](https://img.haomeiwen.com/i5833442/4f44a6b802adcc79.jpg)
《她》2013
![](https://img.haomeiwen.com/i5833442/0affd06d77c8a084.jpg)
孤独指数:🌟🌟🌟
人孤独起来,一个人都可以谈恋爱。
![](https://img.haomeiwen.com/i5833442/532d1db140c835ab.jpg)
《她》是一个有点悲伤的故事,但画面真的非常美,所以整个片子看下来还是舒服温馨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5833442/38be3dca5d33dbe0.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5833442/082f9782084d2257.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5833442/26f8ef97d1400e10.jpg)
里面有很多画面是在上海拍的,这是陆家嘴的环形天桥,背后的五星红旗被强大的滤镜调成了紫星红旗。
故事很简单,西奥多是一个信件撰写人,平时少言寡语,不太懂跟人打交道。他心思细腻深邃,可以帮别人写出感人肺腑的信件。但现实生活中的他,与妻子的关系面临崩溃。这样一个心碎的男人,机缘巧合中使用了一款新的人工智能软件。
![](https://img.haomeiwen.com/i5833442/72be9123db967587.jpg)
这款人工智能叫萨曼莎,拥有寡姐配音的绝佳声线,关键是她非常懂西奥多。西奥多不断地跟她聊自己曾经跟妻子的种种,他不能理解自己怎么就走到了今天的境地。
慢慢地,西奥多发现自己坠入了爱河,对象正是这并没有生命实体的人工智能。
![](https://img.haomeiwen.com/i5833442/2a5f2b6ce29cbe5c.jpg)
他跟朋友交换了这个秘密以后,朋友告诉他这很正常,很多人都在跟自己的人工智能谈恋爱,有些人还在跟别人的人工智能谈。
在莎曼萨的陪伴下,西奥多慢慢地从之前的困境里走出来了,看着他一个人对着人工智能的傻憨样,我会觉得又好笑又温馨。与人工智能谈恋爱还能省去现实中的很多麻烦,不用买礼物,智能调教无限懂你,很少会发脾气吵架,不会背叛,随时陪你,简直自己都想试一试。
但甜蜜的爱恋并没有持续多久,西奥多发现萨曼莎作为一款人工智能,并不只跟自己一个人谈恋爱……
![](https://img.haomeiwen.com/i5833442/68d75809718403b6.jpg)
客观讲这其实很好理解,人家辛辛苦苦开发一款产品赚钱,总不能只为了你一个用户。但深陷感情中的西奥多很生气,这种夹杂着嫉妒又无奈的怒火让他觉得自己很愚蠢,或许在这一刻,他真正感受到了人生的荒诞和虚无。
无论是以前跟妻子那样真实的相爱经历,还是现在跟萨曼莎假戏真做的感情,到最后都只能自己跟自己和解,人生的救赎不能依靠别人,与别人的关系可以反思自己的种种不足。
![](https://img.haomeiwen.com/i5833442/3b822d3695d6610b.jpg)
《狩猎》2012
![](https://img.haomeiwen.com/i5833442/04da8e9d9bf76371.jpg)
孤独指数:🌟🌟🌟🌟
我们总以为孩子不会说假话,但正相反,他们经常说谎。
一部寒冷阴郁的北欧电影,个人影单上永远排top5。宁静的小镇,单纯的孩子,简单的故事,却组成了一个密不透风的死循环,没有头绪,无计可施,无处发泄。
和妻子离婚后,卢卡斯一个人生活在安静的小镇。他在幼托所工作,天性温和善良,很快受到了当地居民的喜爱。平时和孩子们打成一片,周末还可以和好基友们一起去游泳打猎,生活平淡而快乐。
![](https://img.haomeiwen.com/i5833442/cfba1d6918e41adb.jpg)
然而一个小女孩的无心之言打破了这一切。卡拉是卢卡斯最好的朋友女儿。早熟的她脑子里有很多奇奇怪怪的想法,她喜欢卢卡斯大叔,还大胆地表白了。卢卡斯听到后当然断然拒绝并教育了小女孩。这让卡拉本能地觉得羞愧和恼怒,便和幼儿园园长说了些莫名其妙的话,把卢卡斯和之前自己看到但并不了解的有关性的知识联系在了一起。
![](https://img.haomeiwen.com/i5833442/bfda7337b6cadef8.jpg)
而这番无心之言加上园长一系列脑补,竟成了指控卢卡斯性侵幼女的铁证。卢卡斯的生活从此走向了万劫不复。
流言四起,没有人相信他是清白的,包括他最好的朋友,女朋友,唯一相信他的只有儿子和爱狗。然而爱狗被杀,儿子被辱,自己被警察带走,成了千夫所指变态罪犯,所有人都站在了卢卡斯的对立面,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唾骂,羞辱,殴打他。
![](https://img.haomeiwen.com/i5833442/6f68a2c44f9cf4fe.jpg)
小女孩卡拉万没想到自己的无心之言会给卢卡斯带来这样的灾难,她一遍遍澄清之前的事情都是自己编的,但已经没有人相信她,舆论像个巨大的黑洞,吞噬了包括真相、理性、情义在内的一切。
平安夜,卡拉和小女孩们在教堂里唱祷告诗:
孩子都是天使,他们来自圣城伯利恒
此刻的卢卡斯带着一脸一身被殴打的伤,回头看了曾经最好的朋友,卡拉的父亲。
![](https://img.haomeiwen.com/i5833442/a4d0aa332ac4778b.jpg)
这个眼神太经典了,是审判,是控诉,有所指又好像无所指,个人觉得是可以被记入电影史的经典镜头。
流言散去,一切似乎又回到从前,卢卡斯又和大家一起狩猎,游泳。但一切都回不到从前了,人和人之间从此充满了猜忌、防范、恶意。黑暗森林中的一声枪声惊动了所有人,你有可能是那个开枪者,也有可能是那个无故中枪的人。
![](https://img.haomeiwen.com/i5833442/39ed1030246e01c5.jpg)
在人人自危的黑暗森林中,大家都是孤独的。
仔细想想,这样的故事好像随时都在发生。
《超脱》2011
![](https://img.haomeiwen.com/i5833442/4389cc4ac2630afd.jpg)
孤独指数 🌟🌟🌟🌟🌟
“我的灵魂与我之间的距离如此遥远,而我的存在却如此真实。”——加缪
这部片子绝对可以被冠上最高孤独指数,片子真是好片,但还是友情提醒谨慎打开,以防抑郁。
跟前几部相比,这部更深入到了人性本身,充满了加缪式的孤独感。主角永远是虚无的眼神,带点《局外人》主角莫尔索的味道,但跟莫尔索不同的是,片子中的主角在积极行动。
![](https://img.haomeiwen.com/i5833442/35ea6e892fe1d6bd.jpg)
亨利•巴赫特是社区学校的代课老师,这个学校濒临破产,有魔鬼一样的学生和家长,还有一群被折磨到快发疯的老师。这都是一帮被踩在脚下的可怜人,而亨利本身因为母亲的自杀,外公并重,一直不能释怀而身陷抑郁。
故事是通过亨利和其他人的关系展开的。其中一个是雏妓艾瑞卡。
![](https://img.haomeiwen.com/i5833442/eb18b412ccdb2574.jpg)
亨利在公车上看见艾瑞卡被嫖客侮辱殴打,便出来帮助了她。没想到艾瑞卡一直跟着亨利,要跟他回家。从小在臭水沟里长大的艾瑞卡并不相信人性,一直想用自己的身体报答亨利,并一次换取在亨利家中住下来的资格。
![](https://img.haomeiwen.com/i5833442/ef3c8074e1f7a896.jpg)
亨利并无所图的照顾慢慢感化了艾瑞卡,最终换来了一份真心的信任。艾瑞卡终于有勇气重新站在阳光下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5833442/dcbf75c111f0b235.jpg)
另一个女孩是亨利的学生梅丽迪斯,因为胖她从小备受各种嘲笑和羞辱,就连父母都把她当垃圾一样看待。但这个女孩有一个细腻敏感的心,对艺术很有天赋。梅丽迪斯没有朋友,亨利成了她唯一一个愿意沟通的人。
![](https://img.haomeiwen.com/i5833442/c504ce8375925d87.jpg)
梅丽迪斯几次想要自杀,亨利总劝她事情会慢慢变好,但事情并没有变好,梅丽迪斯最后在学校的毕业派对上,吃下自己做的毒蛋糕自杀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5833442/b1bc9217e00fc560.jpg)
亨利觉得自己有责任去引导这些年轻人,以防他们走向不归路,但他自己的困境还是走不出来。他是拥有自我意识的人,但还是没办法从肮脏繁琐的现实中解脱。外公最后去世了, 也没有谅解自杀的母亲。
![](https://img.haomeiwen.com/i5833442/ad1a72426c0e927b.jpg)
他想帮助别人,但最后都无能为力。就像加缪笔下一直推石头上山的西西弗斯。但加缪也说了,就算徒劳,但西西弗斯一直在推石头上山,这可能就是人生的意义,对于亨利来说也一样,他行动了,希望得到超脱。
在疫情期阴郁的下午写这些电影实在太累了,先到这里结束吧,希望我们在重新走进人群时,能将那一份孤独留在心里,留给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