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专著感受狂欢节读书崤函文苑
「无声告白」-努力活成别人的期待成了一剂毒药

「无声告白」-努力活成别人的期待成了一剂毒药

作者: 山海之言 | 来源:发表于2018-08-29 00:28 被阅读132次

《无声告白》——【美】伍绮诗

或许,我现在还没有真正明白“无声告白”是什么意思,书中讲的也并不是默默关爱之类的爱情呀、亲情故事呀,倒是有亲情吧,不过更多的是一种在过分期待下的亲情带来的悄然伤害和默默忍受,当然也存在有爱情,玛丽琳和詹姆斯,詹姆斯和路易莎,内斯和杰克,不过这不是作者的主线,所以看起来有点轻描淡写。

无声,心声也!

或许,无声告白可以理解成一种默默倾述,默默想探求、认识与突破自我,但是勇气不够,最后难以挣脱外围的枷锁,像一座隐形的围墙,而大多数人认为这里面是安全的城堡。

「无声告白」-努力活成别人的期待成了一剂毒药

这个故事的线索逻辑是很简单的,没有东野圭吾小说的波澜起伏,当然也没有中国小说那样相当写实。故事讲述了在一个不同族裔的家庭里几个人的遭遇。美国人玛丽琳与中国人詹姆斯结婚,并且生育有两个女儿一个儿子。母亲从小努力想从事医生行业,却最后在家庭面前屈服,父亲由于亚裔的特殊假身份关系,家庭潦倒,总是处于人际关系的阴暗角落,受人凌辱,没有真正的朋友。

所有的失落与希望,当然顺其自然地转移到了子女身上,特别是莉迪亚,他们的心肝宝贝。然而莉迪亚内心是相当矛盾的,她害怕母亲再次消失,她渴望守护家庭,所以默默承受着父亲母亲的个人愿望,负着父母的重前行。而现实却是,要么在悉心培养下成为人才,要们走向另一个极端。莉迪亚显然属于最后一种情况。投湖自尽是她最后的选择,不过这样被憋死,一定很难受吧,而且最后莉迪亚真的是体无完肤了。

这个世界上怎么会有这么讨厌的父母,而且他们浑然不知,让孩子过分的背负自己的希望,甚至是内心的的失落与面子,坚持己见地认为“这都是为了孩子好。”不知道这到底是实话还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心罢了。孩子和父母应是平等的两面,都是彼此情感的的依靠,都是彼此生活的习惯,谁也不曾亏欠过谁。

也许是小说人物塑造的成功,每一个人物都是有血有肉的,其中父亲的角色詹姆斯可谓是相当的可憎了,虽然他是一个中国人,胆小、懦弱、逃避、滥情,自己从小没有朋友,没有搞好人际关系,便牵强附会地要求儿子、女儿朋友需要做到完美,以求安慰自己曾经受伤的心。莉迪亚接到一个电话,他便欣慰的微笑,尽管电话那头只是未播出的嘟嘟拨号声。在莉迪亚去世时,在警察查明是投湖自尽时,在整个家庭处于痛苦低谷时,他却选择与路易莎私通交好,在淫乐中忘记家庭的的灾难,忘记伤心欲绝的妻儿。中国人又要在美国市场上丢脸了。

内斯应该是在这个家里看得最清楚的人啦,不管是父亲母亲的偏好,还是妹妹莉迪亚多的虚假接受,还是父亲最开始的出轨。最后,他选择哈佛,选择喜欢的但不被认可的天文学,选择逃离这个偏向性的家庭,或许是最好的选择,也是最好的无声反抗吧。

另外,这个故事叙述的遣词造句相当的精妙,当然有作者本身的笔力,而中文翻译出来更加懂得给人深切的体会和细腻的回味吧。简单摘抄几句:“紧闭的窗帘宛如没有图像的电视屏幕,令人扫兴。”“玛丽琳有一种自己熟悉的房间,门却被锁住了的感觉。”“玛丽琳想:食尸鬼。真是个贴心的服务,清理死者的房间,把他们的的一生扔进垃圾桶,再把垃圾桶拖到马路边上。”特别是在作者描述莉迪亚的验尸报告时,仿佛可以亲眼看见,一个女儿最后的身体各个部分被父亲以这种方式熟识,心痛、心惊、心爱......故事的矛盾挺多的,大小主线也有。

是不是每一个父母其实都是为人父母的学习者,就像我们平常的学习一样,不断的摸索、试探、犯错、改正。有的父母找到了正确答案,也交上来了这份作业的圆满答卷,而有的人最后还是停留在了错误答案,而且已经没有时间和机会再去订正了。就像经济学里面讲的一样,每一个人都是理性的经纪人,也许为人父母,就算给你所有的关爱,其中或许也参杂着一些个人的主观愿望和私心罢了,甚至有的人还说都是为了孩子好来开脱。看到有父母,让孩子学习各种技能,夯实起跑线吧,其实在这个竞争激烈的世界这样做倒是理所当然的啦,毕竟社会残酷的,总得未雨绸缪。只是需要彼此有足够的沟通,了解孩子自身潜质,不要理所当然,也不要妄自菲薄吧。否则,一切皆会一去不复返啦。

另一种极端,就是只认真负责孩子一阶段,就是把ta生下来,接下来,给钱生活吧,自生自灭,自我发展,管你的呢。而最后呢,养儿防老,颐养天年吧,坐等拿钱,彼此都只负责人生的一个阶段,而且知识金钱在维系着脆弱的感情线,算是公平吗?也许这是一直生活在中国的的缘由吧,在国外,独立思想贯彻得可谓相当广泛了,老来总有所依了。

其实本文作者最想要表达的是“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话说出来倒是非常简单的,其实不然,因为可能我们连什么是真正的自己都不知道?我们连朝什么方向努力都是茫然?最后,就算一切都清晰,可能我们努力了却还是没有成果,算是还没有找到自己吧?摆脱他人的期待,又有多少人能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呢?我们又不是圣人,就算是圣人,也得满足老百姓的期待吧?

自我实现和他人期待就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有人找到人生想要到达的终点,有的人还在路上,而有的人却始终还没有上路。尽管云升雾绕,林深棘布,我们仍然不妥协在人生路上,要知道那想到达的山顶。

相关文章

  • 「无声告白」-努力活成别人的期待成了一剂毒药

    《无声告白》——【美】伍绮诗 或许,我现在还没有真正明白“无声告白”是什么意思,书中讲的也并不是默默关爱之类的爱情...

  • 我们为什么要活成别人期待的样子?

    我们为什么要活成别人期待的样子呢? “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无声告白》 其实,我...

  • 《无声告白》——走出别人的期待

    带着“莉迪亚死了”的结局,去看关于她的故事。莉迪亚身前的成长与经历,掺杂着她身后的家庭变故、反思与探求,交叉的叙述...

  • 无声告白-努力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

    这是部有点沉重的小说,这种沉重从第一句就开始了,“莉迪亚死了,可他们还不知道。"作者在顺叙描写整个故事的发展...

  • 《无声告白》:如何对待别人的期待

    我们终其一生,就是要摆脱别人的期待。 曾经读过这本书,当时的理解不及现今,可以说是稍微攒了一些阅历,对自己也有了更...

  • 无声告白 | 期待

    一开始我以为是一个普通的案件,父母不留意,女儿被拐跑且遇害。随着文章的慢慢深入,原来这一切只是因为来自母亲的期待。...

  • 努力是对自己负责任

    希望活成别人心目中的英雄,却活成了狗熊,希望成为世界的焦点,却成了平凡的小不点。 努力保持清醒,用力地活着,即便成...

  • 无声告白

    我们终其一生,就是要摆脱别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无声告白》

  • 辨认自己是一辈子的事情

    “人的一生,终究是为了摆脱别人的期待,活出真正的自己”。 ——《无声告白》...

  • 曾经的甜蜜 是一剂迷药 现在却变成了 毒药 如此 便是饮鸩止渴的秘密

网友评论

  • 78063789f592:嗯那个内斯和杰克是同性恋吧!好尴尬啊!看那个时……——我本来也想发表这个的,但是,文笔欠缺。给您点赞
    山海之言:@c秋y菊z hhh,作者就不按这个出牌呢
    78063789f592:@c秋y菊z 这……这不合常理啊……
    山海之言:@c秋y菊z 呃呃,是的,莉迪亚喜欢汉克,她最后发现的之后也很尴尬😅书中应该内斯是讨厌汉克的。我文章中应该没写到这个小插曲,其实应该也是莉迪亚最后矛盾自杀的一个原因😀

本文标题:「无声告白」-努力活成别人的期待成了一剂毒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uwcw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