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4月,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以失败告终,共计出动103000人,伤亡56480人。英军投入兵力4万人,撤到印度只有约13000余人。反观日军,伤亡却仅约4500人。待中国远征军完全退出后,日本则彻底切断了国际援华唯一的运输线——滇缅公路。一时间,中国陷入了恐慌,纷纷言国民政府即将迁都西北。
此时,让日军想不到的是,美国出手了。因为中国在二战中有着非常重要的资源——人多,一旦中国崩了,日本将不被中国牵扯住,会有更多的力量来太平洋对付英国与美国。这是所有盟国所不愿看到的。
究于此大局,1942年5月,美国罗斯福总统宣布:“不惜任何代价,必须要打通到中国的补给线。”于是,人类历史上最为极限的航线出现了——驼峰航线。
据参加驼峰航线的美军飞行员爱德华.康姆亚迪回忆:援华物资从美国起飞后,先运到印度东部的丁江机场,然后在飞越横断山脉到达云南昆明,为了躲避日本在缅甸的偷袭,飞机就不得不往北飞行,穿越喜马拉雅山脉东段。这对当时世界上的飞行员都是十分困难的。
因为当时世界上所有飞机都不具备直接翻越喜马拉雅山脉的动力。为了安全飞行,所有运输援华物资的飞机就不得不在喜马拉雅山脉间不断绕来绕去,从空中看,这绕来绕去间的山峰颇似驼峰,因此被称为驼峰航线。
毕业于加州高级飞行学校的爱德华.康姆亚迪感慨:“当时驾驶飞机是十分困难的一个任务,飞机在喜马拉雅山脉飞行,根本看不清山峰,全是雾,搞不好就要触山。在为云南昆明输送物资的2年时间里,我甚至没有时间下飞机去昆明走走,自然也没找到什么女朋友。”
战事的紧迫,再加上航线的险恶,很快,美国的飞行员就不够用了。据此,中国的飞行员开始被快速培训上线。征召一出,一大波中国青年报名了,更让人叹为观止的是,10周便在美国飞行员的带领下开始真正上战场的运货。
一架飞机,一名美国人,一名中国人,为了最大能力的运输战争物资,飞机常常是歇人不歇马。可在那样的环境下,谁都不知道这次航班是不是就是自己最后一次航班。
同是飞过驼峰航线的中国飞行员周炳回忆:“来回飞一趟是7个小时,为了最大限度的运送物资,一架飞机一天走三趟。飞机的损耗就非常大。”
在驼峰航线的三年时间里,每一次驾驶飞机安全返航,就意味着这架飞机在这个飞行编队的编号没有消失,而飞行员每天去飞行基地,却总会看到新的飞机编号出现。一架飞机坠毁了,美方则补上一架,为了赢日本,中国与美国之间,都是拼了命的在奔跑。
1945年,抗日胜利。据不完全统计,在驼峰航线中,美方共计损失飞机500多架,牺牲1500多名飞行人员,转而换来的是,补给到中国70多万吨物资。值得幸运的是,这场战争,我们赢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