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挑灯夜话35之曲周纪事(八)

挑灯夜话35之曲周纪事(八)

作者: 邯郸董波 | 来源:发表于2017-08-18 07:45 被阅读0次

    挑灯夜话35之曲周纪事(八)

    历来兵家必争处

    民不聊生因战祸

    曲周之地,历史悠久。也因之,历来为兵家必争,自古以来多有战乱,民众深受其害,文首说的巨鹿之战便是。在此之前,还有个窃符救赵的故事,曲周县属赵地,距赵国首都邯郸只有五十公里,兵害自然波及。这一仗打了两年。这也是曲周人研究认为是史上有记录的第一次战役,故事不再赘述。而再往前倒饬,5000多年前中华民族的三大始祖黄帝、炎帝、蚩尤从征战到融合,也缺不了这块古老的土地。

    战国时期常常兵荒马乱,秦灭六国,还没消停又是灭秦兴汉,打的是不亦乐乎。汉景帝三年(前154年)晁错抓住赵王刘遂的过失,将赵国(封)地常山郡收回,引起各诸侯怨恨。赵王兴兵反汉,汉将栾布与郦商(即前文说的曲周侯)兵合一处,掘漳河放水淹赵国首都邯郸,邯郸城被水灌毁坏,赵王刘遂自杀。曲周等诸县受灾严重,是为“水淹赵王城”。而“刘秀战王郎”,说的是新莽地皇三年(22年)王郎(刘子兴)割据邯郸称帝,淮阳王刘玄派最高指挥官(大司马)刘秀,以恢复汉室为名,一路招兵买马进攻邯郸,连战连胜。王郎支撑不得,遂派人谈判投降,刘秀不允,对邯郸城发动历时二十余日的猛烈攻击。五月一日,王郎的兵家教师李立打开城门迎接刘秀军进城。王郎乘夜逃走,被王霸追捕擒获,就地斩首,曲周时为战场也。东汉晚期又兴起了张角等人领导的黄巾军起义,曲周参加黄巾军的人数很多,受战祸很重。这个起义逐步导致了东汉的灭亡与三国时期的到来。

    三国争霸,看过《三国演义》的都知道,群雄逐鹿的年代,那过日子就是天天打仗,老百姓还能有好?那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三天不打仗手心就痒痒。中国八大古都之一的魏都邺城,魏王曹操、后赵、前燕、东魏、北齐先后在此建都。因是都城,改朝换代自要攻来夺去,便有数不清的血战。曲周离那里不足二百里,自是兵家争夺之地,不是战火硝烟,就是征兵掳人,还得交税纳粮去拥军,自然民不聊生。凡此等等,无论朝代更迭,还是匪盗作乱,受害的总是百姓。闲话休提,重点说说曲周历史上还有哪些重要战役。

    赵魏之战。在东晋大兴二年(319年),羯族农民石勒自称赵王(史称后赵),后其侄子石虎夺取后赵政权,迁都邺(今河北临漳县),大兴土木,掳杀汉人,永和六年(350年)石虎养子汉人冉闵杀后赵主石鉴自立为王,改国号“魏”,大杀羯族二十万人。后赵石袛立即起兵反魏。永和七年(351年),石袛联合鲜卑族(前燕)羌族(后秦)夹击冉闵。冉闵战败被擒,魏国灭。赵魏之战,绵延几十年,曲周正置战区,百姓深受其害,不得安宁。之后不久发生的燕秦晋争战,曲周仍是战区,还一度是主战区,你争我夺,你逃我追,狼烟不断。

    在唐朝,有“李德裕言讨刘稹”之战。唐会昌三年(843年),昭义军(曲周在所辖范围)节度使刘从谏去世,其侄刘稹看这节度使不错,就想接班,那唐武宗自然不允许,这官职是我家的,不是你家的。刘稹一看软的不行就来硬的,凭借自身势力抵抗圣命,我有刀枪我拍谁,自己当就是。武宗想你小子还耍楞那,随派宰相李德裕言讨伐刘稹。并命令魏博、成德二节度使何弘敬、王元逵分别为东面及北面讨使,分取洺、邢二州。何弘敬一部亲率大军渡过漳水,攻磁州,又克肥乡、平恩(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并入曲周县)两县,杀伤甚多。

    说宋朝,杨家将人尽皆知,杨家将与曲周恐就知之不多了。宋太宗雍熙三年,即辽统和四年(986年)3月,宋军开始大规模北伐,史称“雍熙北伐”。宋军兵分三路:东路以大将曹彬为帅;中路以田重进为帅;西路以潘美、杨继业(又名杨业)为帅。辽国萧太后率儿子圣宗亲临前线,指挥作战,宋三路大军前后战败,西路军杨继业壮烈殉国。偷鸡不成蚀把米,宋王朝从此放弃了收复幽州的打算,对辽国的战略也由进攻转为防御,并在保定一线,西到太行山,东到海滨塘沽,修筑界河,设镇驻防。此后,在曲周东西一线多处安营扎寨,成为抵御辽军南侵,保护京都开封汴梁的一道重要防线。因为当时曲周处于漳河、黄河故道,终年积水,便在漳水南岸设黄洋水寨,后演变为前寨村。前寨村南10余里设立了五个大营(今老营村等),一度由宋将杨延昭(杨继业之子)驻守(称定远军)。杨延昭率宋军在曲周多次与辽军作战,屡次获胜。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9月,辽兵从多处入侵宋朝北部边境,为加强曲周大营的防御,寇准上奏真宗皇帝,派杨宗保穆桂英夫妇为主将,来此地驻守。他们夫妇武艺高强,英勇善战,在边关与辽军作战中屡立战功,受到真宗封赏,到曲周大营后,精心练兵,固防营寨。11月,辽国萧太后、辽圣宗亲统大将萧达揽等,领兵20万,分兵多路,大举南侵中原。萧太后、辽圣宗率领的一路大军途经曲周,在大营北的黄洋水寨被杨宗保穆桂英率领的宋军拦阻,穆桂英冲锋在前,奋力拼杀,并布下多处“迷魂阵”,使辽军不得前行,连吃败仗,几次冲杀都无法通过黄洋水寨。最后不得不绕道南行。战争的结果是议和,史称“澶渊之盟”。后来,驻守曲周大营的穆桂英准备分娩,为了给婴儿一个安静的环境,穆桂英随到大营东北10里远一宋军侧营,顺利产下一男婴,即杨文广。由于穆桂英母子在此侧营安顿并生活了一段时间,该营被称为安儿寨,后演变为安寨,是为现在的安寨镇驻地。有专家考证穆姓实为是杨文广妻子慕容氏之姓氏慕容一语的音转,但亦有人认为杨宗保和穆氏真有其人。不管怎样,巾帼英雄穆桂英大战辽军的故事,在曲周县民间广为流传。她摆的“迷魂阵”更使辽军晕头转向,节节败退,在民间已是津津乐道,传为佳话。

    元末红巾军起义,是韩山童、刘福通、徐寿辉等领导的元末农民大起义,爆发于元顺帝至正十一年(1351年)的颍州。因起义军头裹红巾,故称"红巾军",又因其烧香聚众,亦称"香军"。其三路北伐,东路由毛贵率领,经山东、河北进攻大都;

    到明朝,发生了刘六、刘七起义。武宗正德五年(公元1510年),文安人刘六(宠)刘七(寰)与齐彦名等在霸州起义,队伍发展到十几万人。十月部将杨虎、赵燧自西而来,转战于曲周、威县。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刘六、刘七与齐彦名率军进入广平、曲周、鸡泽等县与明军作战。后纵横黄河,江淮南北,转战冀鲁豫等八省,震撼了明王朝的统治,后刘六、刘七战死,起义以失败告终。

    至清朝,张善举攻克曲周。咸丰年间,连岁灾荒,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中,咸丰十年(1860年)夏,暴雨冰雹,庄稼无收,知县范守恒照样横征暴敛。四乡百姓联合起来抗粮,被打得四散奔逃,背井离乡。咸丰十一年(1861年)三月,张善举等义军(又称捻军)从山东西渡运河,二十日进驻邱县马头镇,二十三日,抢占槐桥镇,二十六日,直抵东桥镇(前、后河东)。二十七日黎明,义军全力攻打曲周县城。知县率乌合兵丁仓促迎战。辰刻,义军从城西北角攻进城中,官兵见义军英勇,各自逃命,土崩瓦解。横征暴敛的坏知县溃败逃往城南,被义军截杀。随后义军开仓放粮,赈济灾民,这次战争救百姓于水火为史上不多。景廷宾起义。这是继义和团运动之后的又一次大规模的农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1902年4月,直隶南部广宗县东召村武举人景廷宾在巨鹿县厦头寺率众起义,树起“官逼民反”“扫清灭洋”两面大旗,有大量曲周人参加起义。并与义和团的残部联合作战,冀南、鲁西、豫北人民纷纷响应,发展到十六万人。后被清廷直隶总督袁世凯镇压。

    说着说着就到民国了。民国十三年(1924年)直奉二次战争,军队往来县境,征收大批骡马车夫及巨款解送战地,民众深受其害。是年冬,第二军、第三军北上,二军到,索款六千银元,搜警团枪支80支。次日三军又到,索款五千银元,枪60支,军队旦夕混聚,逼索万端。县长被逼的没办法,便夜行潜逃,拜拜了。之后,直南地区群众发动农民暴动,名“红枪会”。曲周县是“红枪会”活动重点县之一。当时中共直南党组织对运动进行指导,逐步由“抗匪保家”转向反对军阀,迎接北伐革命军道路上来。1926年3月,曲周县大刀会、红枪会、六离会组织民众进城,闯进县衙,那个曾被军阀赶走的县长又被不断觉醒的曲周民众赶跑了。

    历来兵家之争,匪盗之乱,何止这些。社会安定,民之福也,社会动荡,民之祸也。老百姓所期盼的,就是稳稳当当讨生活,平平安安过日子。和平安定,发展富裕的美好生活,是几千年来的梦想。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挑灯夜话35之曲周纪事(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uyor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