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
从小喇叭到APP

从小喇叭到APP

作者: 枫林晚_77f3 | 来源:发表于2020-01-31 06:59 被阅读0次

    人但凡上点岁数,就特别容易怀旧,尤其是对一些老物件,更是念念不忘,因为这些东西都是岁月的见证者,是时代的伴随者。虽然如今已不再光彩如昔,暗淡的毫不起眼,可曾经做出的贡献,绝不会因为时代的变迁,就在历史长河中湮灭,它们的真实存在确实有目共睹。

    老家北屋的门后挂着一个喇叭,碗口大的黑布纸,中间是一元硬币大小的铁片,上面已经蒙上了很多灰尘,一看就知道有些年岁了。父亲说,这是有线广播,在那个文化匮乏,信息闭塞的年代,他们是听着牛郎织女,天仙配这些老掉牙的故事长大的。

    上世纪七十年代,这种小喇叭开始在家家户户安装,县广播站把线路拉到人民公社,公社拉到大队,再由大队延伸到村里社员家中,这绝对是有线,一段一段的线路就像是在接力,逐级敷设,工程量不可谓不大。小喇叭是舌簧式扬声器,里面有一个磁石,两根线,一根进户线,一根接地线,小喇叭安在每家的北屋,当一切就绪后,社员们对有线广播的稀罕程度,可以与后来电视的出现媲美。

    小喇叭每天三个时间段固定广播,分别是早,中,晚,播出的内容有中央广播电台的新闻,有文艺节目,有天气预报等。有线广播的使用,对公社和大队的工作助力很大,公社里下个通知,开个会议,都能及时传达到每一个社员的耳中,父亲说,他就曾用有线广播在公社大会上做过发言,看来,这小喇叭还有提高“知名度”的作用呢!大队里对小喇叭的利用率更高,通过广播叫个人,既省时又省力,分配社员干农活,谁去哪块地干什么,广播里说的明明白白,社员听的清清楚楚,方便的很。

    自从装上这个小喇叭,社员们及时了解国家大事,知晓一些大政方针,开拓了视野,增长了知识;《红灯记》《智取威虎山》等样板戏《东方红》《社会主义好》等红色歌曲,用抑扬顿挫的音乐填补和慰籍着匮乏的文化生活。到了八十年代,随着电视的出现和普及,小喇叭的声音渐渐的听不到了。当然,上面所说的这些,我是没有经历过的,只是在和父亲的闲谈中听他提及,等我记事的时候,只是偶尔会听见小喇叭里传出“刺啦刺啦”的动静了。

    进入新世纪后,手机的出现又让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改变。从奢侈品到必备品,从普通机到智能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仿佛一夜之间,人人手里都拿着一部手机,发展之快,应用之广,不得不说是奇迹。

    十年前你可能还会以为,可视电话只出现在科幻片中,而现在,你已经在用手机视频通话了;以前买东西要用现金,现在就连卖菜的小贩都支持微信支付;各种 APP更是数不胜数,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找不到,导航地图,美团购物,快手抖音,今日头条,等等等等。APP成了智能手机的代名词,它的内容包罗万象,浩若烟海,吸引力无可比拟,上到七八旬的老人,下至三四岁的孩子,都不约而同的成了手机的“俘虏”。

    APP可以说是手机的灵魂,不同的APP组成了不同的应用,把手机的功能发挥的淋漓尽致,打电话,发信息,传邮件,每一样功能都已不是小喇叭可比,其快捷方便程度要超过小喇叭百倍千倍,用句时髦的话说就是,两者根本不在一个档次。“一机在手,天下可走”这不再是一句大话,而是实打实的现实情况,“90后是原住民,80后是移民,5060后是难民”话虽然有点夸张,但却真实的道出了现在手机使用群体的状态。

    手机让沟通可以无限,把生活变得简单,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作为一个承载的平台,海量的信息资讯供你选择,多元化的娱乐供你消遣,这些在有线广播的时代可是无法想象的。

    从小喇叭到APP,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科学技术的飞跃,从小喇叭到APP,见证了新中国建国七十年来社会的繁荣和进步,同时也代表了人们日益提高的物质精神需求,更是一个国家从弱到强的华丽转身!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小喇叭到APP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vawt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