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边有很多‘正能量患者’,有的甚至到了‘癌期’。我常开玩笑把他们叫作‘正能量癌患者’。因为很多时候,他们都会无意识地要求自己:要开心。 要正能量。”
这是一本适合夜间安静时,细细品读,读给自己的书。这本书是丛非从老师告诉我们的心理真相合集,不是大道理,不是专业名词,就只是你我的身边事,你我的所思所想。
![](https://img.haomeiwen.com/i25157068/f63970e6e98bccac.jpg)
读这本书时候,会有一种错觉:丛非从老师监视了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因为书中明明写的就是我们自己,我们的那些小心思,小问题,被扒开揉碎,一览无余。
书里的字字句句都说到了我们的心坎里,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丛非从老师就是我们的知音,他懂我们,懂我们为什么这么想为什么这么做,好的不好的,他都让我们接纳自己,允许自己。
随着网络的发达,大量的自律、正能量的鸡汤文大量充斥在周围,仿佛起个早、跑个步就是进步了,懒散放纵一下就是堕落的。而本书,它不会逼迫我们做那些形式上的改变,更多地是让我们接纳自己的不足,放下那些焦虑不安,从而疗愈自己的心灵。
《允许你自己》就像一个怀抱,依偎在这个怀抱里,能让我们卸下假面,放下伪装的坚强,原谅和温暖自己,抚慰心中的伤。
如果你累了,不妨停下来,就在此处歇一歇:作者理解我们,替我们道出委屈和无奈,让我们释怀往事,接纳自己,与自己和解,从而内心更加强大!
佳句摘抄:
“越是快乐,越是悲伤。越是欢乐,越是失落。越是表现,越是孤独。”
“一个人内心的悲伤,无法通过快乐来排解。在悲伤的时候,越是要求自己快乐,悲伤越是被堵住,感受就越是明显。用快乐来填补悲伤,悲伤就会在快乐离开后强烈反弹。”
“这样交替进行、缝缝补补,才形成了好的关系。不曾经历伤害的关系、一伤害就破裂的关系、委屈换来的关系,你要吗?”
“抑郁就是神经系统已经告急,不能承受更多压力,而选择在生理上强迫我们关注自己的感受,留点时间给自己。”
“‘知道却做不到’的第一个好处:我不用负责任了。”
“付出,不是蛮拼,因为它不仅是体力的付出,更是人格层面上的付出,需要大量的精力、智力、自尊、勇气等。”
“第一种人的动力是恐惧。恐惧能激发出巨大的创造力。在恐惧被激发的时候,你会高度集中注意力,小心翼翼地做事,认真精密地做事,力求做到完美。第二种人的动力是爱。”
“你从来不允许自己放纵,却从未成功制止过自己放纵。”
“得到、做好,都是以放弃为代价的。减少对不重要的东西的投入,才能保证对重要的东西有足够的投入。”
“不懂得放弃,就不会真正得到。不是得到后才放弃不够好的,而是先放弃不够重要的,才能得到真正重要的。”
“一个人的愤怒,其实有两个来源:自己的承受能力比较弱,对方的刺激程度比较强。”
“一个人对你生气,其实跟你做了什么没多大关系,是他需要找个人发泄一下愤怒,而你对他来说是安全的。这并不是在否定你。”
“不承担对方的愤怒,不是怼回去,不是‘既然不是我的错,你就不该对我生气’,而是允许他生气,允许他骂你、嫌弃你,而你不必认同。他只是需要个出口,借用你一下。”
“平凡就是:我愿意和那些比我优秀的人友好相处,由衷地尊重、允许并欣赏他们的优秀。也就是说,我承认自己永远到达不了优秀的终点,然后发现此刻才是最好的,最应该被珍惜的。这就是成熟。”
“哪有什么天生爱你的人。那些能够持续爱你的人,都是你通过有效付出得来的。那些对的人,都是你教的。”
“失望,是成熟的必经之路。失望过后,放弃不可能的幻想,珍惜所能得到的现在,就是成长。”
“能够拒绝别人,也就是:你固然重要,我也很重要,两者不冲突的时候我愿意照顾你,两者冲突的时候,我先以自己为主吧。这就是爱自己。”
“我们内化了早年严格的妈妈形象,成为对自己严格的要求。我们如此忠诚于妈妈,以至于她教我们的,我们要在离开她以后,还认真去执行:一次就做好。她当年对我们的‘你怎么这么笨’的评价,我们也内化到心里去,日夜苦练,不敢忘怀:是的,我很笨。”
![](https://img.haomeiwen.com/i25157068/628979c8bbbf59c7.png)
丛非从,自由心理咨询师、讲师。应用心理学硕士, 北京丛非从心理咨询工作室负责人。
十余年心理学专业积淀,深邃与有趣并存,被学员称为“丛牌挖掘机”。长期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开设“萨提亚模式自我成长工作坊”“OH卡探索潜意识工作坊”等课程,深度疗愈上千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