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问题,都是心的问题。谁说农民不如人,谁说农民是底层?为什么有着太多的农民在背叛着他的阶级?原因就在于亚圣孟子有句名言,叫做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农民活该被剥削压迫的根源就在于你是好劳力,不是好劳心。
管仲也说过,“上农挟五,中农挟四,下农挟三”。意思是说,上等的农户能养活五个家庭,中等的农户能养活四个家庭,下等的农户只能养活三个家庭。仿佛农户只为种庄稼而生,只配祖祖辈辈做个牛马之人。
有个农民就说不,农民也是有华胥梦、理想国的,农民的心中也可以有星辰大海,这个人是谁呢,他叫许行,战国之时楚国人。他在诸子百家中自成一派,史称农家。
他与孔孟不同,孔孟是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德参天地,道贯古今。他是祖述神农,宪章后稷;农参天地,道贯古今。谁敢说神农不是圣人呢?所以,在农民许行心中,这也是圣人之道。
他带领几十个弟子去了滕文公那里,要了一块地,勇敢地去实践他的心中所想,哪怕它是乌托邦。
他们衣衫褴褛,形如乞丐。但他们心中所求,高山仰止。他们不但劳力,而且劳心。他们不但从事生产,而且涉入政治。
他们在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心声。他们提倡农本思想,做为衡量一切问题的准绳。并把农业提到了一切政事的首位。提倡“圣人与民同耕并食,饔飧而治”的平等劳动说、分工互给说、等量交换说等思想。在当时及后世都有着重大影响。
在当时就有两个儒家弟子改换门庭,投靠农家。一个叫陈相,一个叫陈辛,可把孟子给气坏了,认为是明珠暗投。
在北京有座先农坛,里面有一亩三分地,是属于皇帝的责任田。明清时代的皇帝,会在春分的头一天,亲手扶犁,驾牛耕田。以示天子与民同耕,顺应民心,劝农重农。
实际上不只明清时代,早在汉代就有天子亲耕之礼。汉文帝曾说,“夫农,天下之本也。其开耕田,朕亲率耕,以给宗庙粢盛。”
《吕氏春秋》当中更有“耕帝开田,后妃亲蚕”的规定礼仪。
而这恰恰正是农家的思想、农家的贡献。一编书为帝王师,大哉许行,伟哉许行。他证明了农民阶级也可以劳心,也可以心存高远。
那么农民可以做到上医医心吗?
我不知道写《击壤歌》的壤父算不算?我不知道子路问津时遇到的长沮、桀溺算不算?我不知道写出“桃花源记”的陶渊明算不算?
唐代有位百丈禅师,他推行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百丈清规,从而实现了农禅合一。即寓佛心于平常农业当中,影响深远。
而当代神农袁隆平,既有开天辟地的大道之心,又有救济苍生的慈悲之心,他是享誉世界的杂交水稻之父,也是泽被天下的米中菩萨。
所以在曹德旺看来,袁隆平才是中国首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