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向东的清华管理学课(精选留言)
203讲:评估担责 | 不是评价,而是带人
今日得到:
1. 业绩不是为了评价,而是为了带人。
2. 只有评估者对评价结果负责,业绩评估才形成闭环。
3. 评估业绩的目的,不是为了发奖金,而是为了带出优秀的队伍。
4. 业绩考核不仅仅是走形式,而是建立领导力和影响力的机会。
5. 评估者需要解释自己的评估方法。
6. 评估者应该对结果负责,有权力评估,就要有义务带领团队。
学习体会:
我在上市公司、独角兽、创业公司都有任职经历,总结我遇到过的有关业绩评估的问题如下:
某上市公司:
1. 业绩评估分为自评及各级领导评价。
2. 业绩评估表格和日常工作相去甚远,无法反映工作结果。
3. 自评要求评分在90-95分之间。
4. 各级领导评分无法查询。
5. 没有针对评估结果的反馈和对今后工作的要求。
6. 考评结果和升职加薪机会,最终标准在于大领导对人的印象如何。
某独角兽公司:
1. 业绩评估分为自评和各级领导评价。
2. 业绩评估表格和日常工作相去甚远,无法反映工作结果。
3. 大领导可以随意调整最终评估结果。
4. 部门主管对评估标准不理解,导致有员工在部门主管评分为B的情况下,经过人事考核之后,评分变为C,而该员工的工作表现并不差。
其原因部门领导的解释是他对于业绩评估流程不了解,而这位领导已经有多次业绩评估经验。
5. 在业绩评估之后,虽然有找员工谈话,但缺乏有效反馈,流于形式,平时也从不与员工进行沟通。
某创业公司:
1. 完全没有业绩评估流程。
2. 月度最佳员工评选,有的部门选的是和领导关系好的,有的部门是轮流当选。
总结:
大部分公司的业绩评估都流于形式,对员工也缺乏及时反馈。
究其原因就是公司对于业绩评估的认识,只停留在用于发绩效奖金,或者说只是为了给绩效奖金找一个说得过去的理由。
而业绩评估的目标,其实是为了带出优秀的队伍。
武志红的心理学课
空间10 | 越封闭,越累
今日得到:
1 自体需要把攻击性指向客体,否则就睡指向自体。如果选择封闭,那么攻击性无处可去,只能指向自体。
2 文中的女士在生活中封闭自己,并且长时间看电脑的行为。
我想可能是希望用电脑将自己的意识占满,让自己的攻击性无法发动,回避伤害。
并且也回避了自己想要跟人接触的愿望。
3 人类本身就是群居动物,对于关系的追求,也许已经深深地刻在了我们对基因中。
我们每个个体都并不完美,无法自己处理所有的事情,所以永远都需要关系,来使自体完整。
4 对关系的渴望,与无法建立良好关系的担心,或曾经在关系中收到的伤害,产生强烈的对立,让人在宅的过程中体验到无比的痛苦。
由此看来,能够宅而同时保持内心宁静,只有已经建立良好关系的人才能够做到。
良好的关系是良好的宅的基础,不良的关系是痛苦的宅的基础。
5 人的生活,就是人的心灵,或者说潜意识的投射。
拥有什么样的愿望,就拥有什么样的人生。
当在发展关系中收到了阻碍,可以有两种选择。
一是封闭自己,逃避关系,将攻击性投射给自己,就成为了在地理上的宅,就是宅在家里。
二是开放自己,勇于出击,寻找关系,将攻击性投射到外部。
这样能给自己带来强大的生存动力,但如果始终无法建立良好的关系,还是会感到孤独。
6 孤独的原因,是在生命初期,构建关系时严重受挫,并且在之后的生活中没有恢复。
总结:
原始的生命力天然带着攻击性,而攻击性都有指向性。
如果没有在关系中投射出去,并被接住,获得很好的回应,就容易转向自己。
自己就需要用某种方式回应它,或者消耗它。
这同时也造成自己精力的消耗,这就是累的来源。
把建立关系的需求压抑到潜意识,是为了锁住自己的攻击性和追求关系而不可得的恐惧。
意识上的压抑,最终传递到了身体上,对外的表现就是宅。
或者也可以说,通过身体上的宅,对自己的心造成一种压抑的力量,把自己的恐惧牢牢锁住。
刘润·5分钟商学院:实战篇
113丨内容运营:从"用产品换钱",到"用内容换时间"
作为一个曾经的水果网店商家,分享一下我做生鲜水果的感受:
1. 商品竞争激烈,不仅有网店的竞争,还要和超市、便利店、水果摊,甚至小区内微信群商家竞争。
2. 商品同质化严重,几乎所有网店水果都是产地直发。
3. 品质把控难,水果都是自然生长,一致性远比不上工业产品。不仅是大小、颜色,连口感都无法完全相同。
4. 物流把控难,大部分快递都很暴力,运输途中有碰伤问题。加上运输时间长了,水果容易腐烂变质。
5. 成本高,以前水果批发商各种中间环节的成本,最终都转嫁到了包装、快递、售后费用上,实际成本和当地零售商的成本持平甚 至更高。
6. 单件商品斤数高,为了压低成本,水果寄快递时,至少都要5斤起寄。因为只有量大,快递费才能摊薄。但客户一次购买的量也 相应大了,导致客户有很大的储存压力和变质丢弃的损失。
7. 客户忠诚度低,水果的购买渠道太多,品质差别不大,最终客户就是谁便宜买谁的。
以上原因的共同作用,最终把大多数商家都带入了价格战的泥潭。
今天听了刘润老师的课,作为商家,其实最重要的是要找出自己和其他产品的差异点。
先跳出价格战的恶性循环,可以发掘自己的品牌故事,或者给客户推送一些有关自己商品的实用小贴士。
让客户一点点地投入时间,投入感情,进而顺便也买一些商品。
例如我曾在果壳网看到一个文章,介绍鮟鱇生活在深海,有多少种类,它们像是外星生物,各种丑。
最后峰回路转,说到它们虽然丑,但是肉好吃啊。
看得我津津有味,对这种奇怪生物兴趣大增。
在文章底部,毫无违和感地出现了新鲜鮟鱇肉的购买链接。
不得不说这是一次十分成功的营销,也可以作为一个经典案例了。
附上果壳网的一篇介绍文章链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