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探入源泉
每个人都是我们所谓的“宇宙”的一部分,而这一部分是受到时空限制的。他所经验到的自己,包括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就像是跟整体宇宙分开的———一种意识上的幻觉。这份幻觉犹如一座牢笼,把我们局限在个人欲望和对周遭最亲近之人的温情中。我们的任务就是要从这座牢笼中解放出来,借着理解和慈悲的拓展,我们将拥抱所有的创造物以及美不胜收的大自然。
———爱因斯坦
发现最根本的菩提心,就像探入暂时被封闭在岩块中的泉水一般。每当我们触及到痛苦的核心,或是面对亲人的背叛和反对时,能够让那份痛苦软化我们的心,这些都是我们和菩提心连结的宝贵时刻。
探入那令人战栗而又柔软的地带,富有一种转化自我的效果。处在这样的情境中我们会感到烦躁不安,却又如释重负。但如果能安住在那种情境中,即使是须臾片刻,感觉上也像是真的在善待自己了。与自己的恐惧和解是需要一些勇气的,当然,这么做有点违反自保的本能,不过这正是我们需要达到的行持功夫。
虽然我们都有潜力体验彩蝶般的自由飞舞,却宁愿躲在狭小而恐怖的自我之茧中。
我们应该问问自己:“每当我感觉自己束手无策时,该怎么办?我要到哪儿去寻找勇气?我到底能信赖什么东西?”
佛陀告诉我们伸缩性和开放度能带来力量,逃离无依无持的状态却会导致痛苦,使我们软弱无能。然而我们是否明白,关键就在认清那逃避的过程?抗拒内心的恐惧是无法让我们开放心胸的,我们必须认清恐惧的真相。
我们应该开始深入地认识内心的厌恶和渴望,这样我们就会愈来愈熟悉我们用来砌墙的那些谋略和信念:我是用什么样的故事来说服自己的?我排斥的是什么,吸引我的又是什么?如此自付,我们就会对内心的活动开始感到好奇。我们将不再肤浅地论断是非,而只是尽量客观地看待自己。
在释放菩提心的过程中,我们所遵循的教诲和“唯物三王”有关。
“ 唯物三王”中的第一王就是所谓的“身王”。它象征着我们追求安全立足点的方式。因此我们应该开始注意自己逃避问题的方法。一旦上了“身王”之瘾,便种下更多痛苦的原因。不论我们多么努力,都不可能拥有持久的满足感。逃避倾向只会消弱内在的力量。
大部分人只是盲目地寻找自己所熟悉的慰籍,并且对自己的不知足感到莫名其妙。菩提心的修炼之中,最根本的方法就是留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我们只是不带任何地批判地对自己心中的反应进行友善的观察。终有一天我们会决定不再以旧有的方式伤害自己了。
第二个“唯物之王”就是所谓的“语王”“语王”象征着我们总是以各种信念所制造的幻觉,来确定实相的本质乃是固定不变的。我们一旦深信自己的观点才是得体的,器量就会变得非常狭窄,而且会厌恶别人的缺失。
第三种“唯物之王”———也就是“意王”———很善于运用最细微、最有魅力的谋略。每当我们企图躲避不安的感觉时,我们就会寻求某种特殊的心态,这时“意王”便开始活动了。
摆脱日常琐事是一种很棒的感觉。我们总想拥有更多这类的感觉。
每个人都拥有逃避生活的惯性伎俩。简而言之,这就是“唯物三王”的教诲。
于菩提心连结其实是很平常的事。
只要不逃避日常生活的不确定感,就能够和菩提心产生连结。那是一股自然涌现的力量,它是无法被制止的。只要不再用自我的谋略来阻碍它,菩提心泉将源源不绝地涌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