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我,只安静的坐在阳台上,一场秋雨,枫叶红了,银杏黄了,眼里堆积着一副华美的秋景,而我的心,有一种 “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 的情节。
近日里连绵不绝于耳的各种死亡信息,如天空的阴霾拢在每个人的心里,一时之间,大街小巷,人人在谈生死。李咏,金庸,蓝洁瑛,重庆巴士,仿佛一个人无论怎样的貌美如花,号令江湖,在生命自然面前,都是芸芸一众生,都逃脱不掉 “ 死亡 ” 的结局,都是以 “ 亡 ” 为终点,而无论谁的生死,都像极了此刻华美秋景里的一片叶落,不会影响树本身,哪怕贵为天潢贵胄,哪怕卑微如草芥,今日里的乞丐死了,皇帝死了,谁也不会影响地球转动,太阳升起,在宇宙的生命长河里自然会有他人取而代之。
顾城说 : “ 死亡是一场休息,让万物得到安歇。” 有人说这是悲观主义,然而,还有什么比面对现实更勇敢的呢?
“ 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 就算厉害如武则天,死亡,也没有使地球停止转动。有时候是真的,孤独意识,流浪,还有冒险精神,才是生命的常态。正如龙应台说的那样: “ 人生是不必规划的,因为生命根本不在你手里。如果手里有钉子,就蹲下来钉好这排竹篱笆,如果孩子在身边,就紧紧抱住他,如果橱子里有米,就好好煮着一锅饭。”
如果能够意识到死亡,如同吃饭,睡觉,工作一样是生命常态的必然结果,那么,就没有什么好忧伤的,也没有什么事物可以打败自己,也无须在活着的时候极力证明什么,于是,就可获得无上的喜悦了。
王维有一首诗写的极好: “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我们总是在生命的路上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可能成为仇敌,也可能喝杯酒,变成朋友,然后会擦肩而过,各奔东西,之后再一次回归生命的孤独,这是每个人的必经之路,如同每个人都会死亡一样。
也正因为如此,我总喜欢一个人安静的坐着,不专注于任何事物,只是尝试着让自己的心不要禁锢在一条狭窄的管道里,比如名利,比如金钱,比如权势,都是一条狭窄的管道。活在当下,自由自在的倾听,观察,体会,用瑜伽 “ 不执著 ” 的心念在不强求的情况下去体会内心,会发现一种惊人的转变。
要知道心的屏障,才是所有痛苦的根源,当欲望,恐惧,焦虑成为心的投影,我们就只能看见死亡带来的恐慌,焦灼和无力感。然而当你安静的坐下来,呼吸冥想,只倾听当下自然发出来的声音,倾听艳阳,黄昏和叶落的唯美,就会知道所有经过的逆境,悲苦,甚至于死亡都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我们也只是成就自然本身,懂得了这些,便会放下焦虑,欲望,渴求和执念,转变成一份安详的喜悦。
这种转变,如逆境里绽放的花朵,出现终极的愉悦,也可能短暂如昙花一现,可人也已经犹如于天堂之上了。

网友评论